牡羊鮮湯

牡羊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五。為鎮驚定癇劑,具有鎮驚定涎,除痰清熱之功效。主治小兒風癇,胸中有痰。

基本介紹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 功用:鎮驚定涎,除痰清熱
  • 主治:小兒風癇,胸中有痰
  • 分類:鎮驚定癇劑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牡羊鮮三銖,蚱蟬二枚,大黃四銖,甘草,釣鉤藤,細辛各二銖,牛黃如大豆四枚,蛇退皮一寸。

用法

上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一日三次。若服已盡而癇不斷者,可更加大黃、釣鉤藤各一銖,以水漬藥半日,然後煮之。

功用

鎮驚定涎,除痰清熱。

主治

小兒風癇,胸中有痰。

方義

牡羊鮮即白鮮皮,能搜風濕痰氣,清熱定癇為主。蚱蟬、蛇蛻、牛黃皆主驚癇癲病,但蚱蟬、蛇蛻長於熄風止痙,牛黃則清心豁痰透竅,鎮心安神,為臣藥。大黃瀉熱除積,推陳致新;細辛外散風邪,疏利九竅,達肝氣;鉤藤皮涼肝定驚癇,且能引諸藥達於足厥陰之經,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緩肝急,解藥毒為使,全方協同,功能鎮驚定癇,除痰清熱。

運用

辯證以小兒風癇抽搐,目反牙緊,口吐白沫,苔黃膩,脈弦滑為要點。本方雖主治風癇,但用藥卻不獨治外證,其中蚱蜢、蛇蛻、牛黃皆主驚癇,因此,全方能清熱除胸中之痰,且能散內外之風,止痙定癇。現代臨床用於肌陣攣性癲癇等。

附註

附方牡羊鮮湯
組成 牡羊鮮3g,蚱蟬2枚,大黃4枚,甘草、鉤藤皮、細辛各2g,牛黃4枚(如大豆大),蛇蛻皮5寸。
主治 小兒風癇,胸中有痰。
出處 《普濟方》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牡羊鮮即白鮮,《本經》雖主頭風、黃疸、濕痹、死肌,乃兼搜風濕痰氣之藥,不獨治外證也;蚱蟬、蛇退、牛黃,《本經》皆主驚癇癲病;細辛疏利九竅,大黃推陳致新,甘草解毒除邪,以風癇為足厥陰之病,故用鉤藤為響導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