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羊草

牡羊草

牡羊草,拉丁學名: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禾本科孔穎草屬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基部傾斜,節上無毛或具白色髯毛;葉鞘無毛,多密集於基部而相互跨覆,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頂生者常縮短,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疏生疣基柔毛或下面無毛。脊上粗糙,先端鈍或帶膜質;中部以上具纖毛;脊上粗糙,邊緣亦膜質;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邊緣上部疏生纖毛;第二外稃退化成線形,先端延伸成一膝曲扭轉的芒,有柄小穗雄性;第一穎背部無毛,背部扁平,兩側內折,邊緣具纖毛。花果期秋季。生於山坡草地和荒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基部傾斜,高25-70厘米,徑1-2毫米,具3至多節,節上無毛或具白色髯毛;葉鞘無毛,多密集於基部而相互跨覆,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具纖毛;葉片線形,長5-16厘米,寬2-3毫米,頂生者常縮短,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疏生疣基柔毛或下面無毛。總狀花序4至多數著生於稈頂呈指狀,長3-7厘米,纖細,灰綠色或帶紫褐色,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兩側具白色絲狀毛;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4-5毫米,基盤具髯毛;第一穎草質,背部中央略下凹,具5-7脈,下部1/3具絲狀柔毛,邊緣內捲成2脊,脊上粗糙,先端鈍或帶膜質;第二穎舟形,中部以上具纖毛;脊上粗糙,邊緣亦膜質;第一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尖,邊緣上部疏生纖毛;第二外稃退化成線形,先端延伸成一膝曲扭轉的芒,芒長10-15毫米;第一內稃長圓狀披針形,長約0.5毫米;第二內秤退化;鱗被2,楔形;雄蕊3枚,長約2毫米。有柄小穗雄性;第一穎背部無毛,具9脈;第二穎具5脈,背部扁平,兩側內折,邊緣具纖毛。花果期秋季。染色體數2n=40,50,60 (Halan et Celarier,1955)。
牡羊草牡羊草
多年生疏叢型禾草。具短根莖,分櫱力強,能形成大量基生葉叢。鬚根特別發達,常形成強大的根網,耐踐踏,固土保水力強。性喜溫暖和濕度中等的沙壤土環境,為典型喜暖的中旱生植物。多分布於暖溫帶的灌草褐土及黃土的低山丘陵地,一般高程不超過海拔1600~1700米,在華東華中北部不超過1000米。適應溫度範圍為≥10℃積溫3000~4500℃。因此,它的北界即為典型草原南界。牡羊草群落實際是夏綠林帶的一種較穩定的次生演替植被。由於牡羊草生活力極強,兼具有性和無性繁殖,所以能迅速占據地面,成為顯域性植被的建群種,並常與荊條(Vitex chinensis)、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細葉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酸棗(Zizyphus jujuba)、達烏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黃背草(Themeda triandra var.Japonica)、鐵桿蒿(Artemisia gmelinii) 等組成喜暖灌草叢植物群落,面積很大,分布廣泛。牡羊草為下繁禾草,壽命長達10年以上。也較耐旱、耐貧瘠,甚至礫質坡地也能生長。牡羊草返青較晚,夏季萌發期生長緩慢,後期遇雨則迅速生長。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萌發,6月份生物量猛增,9月初花期以後生長緩慢,並很快停止,但下層營養枝分櫱仍繼續緩慢進行。再生力較強,夏季放牧採食以後,一個多月即可恢復到原來的生物量。冬季枯萎較晚,殘株仍為羊群採食,利用期較長。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和荒地。
牡羊草牡羊草
乾旱河谷階地,乾旱荒坡,乾旱山坡,溝邊,河灘, 路邊,路邊草叢中,貧瘠地,平原綠洲,丘陵乾旱山坡,丘陵陽坡,沙礫地,山腳平原, 山坡草甸,陽坡。
海拔下限 :40米
海拔上限:3500米

分布範圍

本種適應性強,分布幾遍全國;分布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牡羊草是一種廣布優勢建群植物,遍布於中國暖溫帶森林草原夏綠林地帶。主要分布於華北、西北區的南部,中南區的北部山丘坡地和黃土高原,山西省的中、南部,甘肅南部、陝西的渭河上游、遼寧南部、河北丘陵低山、山東泰山山麓、河南伏牛山區、湖北的西北山地及淮河流域的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大部呈地帶性植被出現。牡羊草在俄羅斯、美國及印度等國家的暖溫帶區均有分布。
遼寧省、 內蒙自治區、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山西省、陝西省、寧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自治區、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台灣、湖北省、湖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廣西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巴爾幹半島北非北溫帶地中海地區;非洲: 舊世界溫帶南溫帶、 暖溫帶地區; 歐洲:歐洲南部;溫帶;:溫帶廣布;喜馬拉雅地區: 喜馬拉雅地區西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小亞細亞地區;亞熱帶地區:俄羅斯西西伯利亞、伊爾特、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前蘇聯:前蘇聯高加索、前蘇聯歐洲部分、前蘇聯中亞地區。

主要價值

本種可作牧草;根可制各種刷子。
飼用價值:為丘陵山地主要放牧草種,從萌發開始即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尤以羊最為喜食。家畜適口性評價順序為綿羊細毛羊及半細毛羊-兔-山羊-役用黃牛-改良雜種牛或肉牛-馬。夏末、秋初很短一段時間內適口性稍差,但到秋季則又為家畜所喜食,並為秋季主要抓膘牧草;冬季枯萎後仍為羊群所採食。營養豐富,據中國農業大學分析,蛋白質含量屬中等以上,消化率較高。抽穗前蛋白質可與豆科草媲美;抽穗後蛋白質含量稍有降低。牡羊草以種子和根莖兩種形式繁殖,前者為主。種子小而輕,千粒重為0.34克,每千克種子數達310.6萬粒。根系發達,細密成網。因此,耐旱與耐牧力均強,保土力也很好。根據在牡羊草主要分布區的山西省牡羊草群落測定結果,地下活根量為3296.6克/平方米,是地上青草產草量的3.66倍,根量較豐富;細根量比例大,0.5毫米直徑的細根量占總根量的90%以上,為粗根量的12倍多。牡羊草群落中地上生物量為900.14克/平方米。莖、葉(花)比為1.47∶1。無論是牡羊草還是以牡羊草為建群種的群落,產量結構都是基部比例大。下層(0~20厘米)占總產量的70%左右,是理想的下繁牧用草。在防止水土流失上效果優良。
牡羊草牡羊草
牡羊草的花牡羊草的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