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傳說

牡丹傳說

牡丹傳說(英文譯名:peony fable)是河南洛陽的民間傳說之一。自從洛陽牡丹馳名全國以後,有關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趣聞也相繼現。申報的遺產類別屬民間文學。

2011年5月23日,牡丹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牡丹傳說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
  • 遺產編號:I-103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武則天,常大用,萬卷書,歹劉黃,劉師閣,荷包牡丹,紫斑牡丹,枯枝牡丹,紫根牡丹,綠牡丹,表現形式,傳承意義,

武則天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唐時,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只見天寒地凍,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敢違旨想到這,她面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的說:“武后的聖旨怎么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種種行為,怎么辦呢?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儘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嬌艷無比。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呻吟,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徐書信詩《牡丹傳說》:“逐出西京貶洛陽,心高麗質壓群芳。鏟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詩人說武皇。”
牡丹傳說
牡丹,別名木芍藥、洛陽花、穀雨花、鹿韭等。屬毛莨科多年生落葉灌木。我國以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在石壁鄉三合村村東,原佛廟的遺址處,長著一簇五尺多高的白牡丹,當地民眾稱之為“神牡丹”。據考證,這株白牡丹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株野生牡丹。在古《岳陽縣誌》中有這樣記載:“三合佛廟中有白牡丹一株,花葉重複,瓣白如玉,中含金蕊,花開時香飄數里。”據本村八旬老人們回憶,從他們記事起,每當花開時,周圍鄉里的民眾,成群結隊前來賞花。在賞花人中,有不少人是來求藥還願的。一簇牡丹花,何以這樣神?當地老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公元690年,唐朝女皇武則天改唐立周,初定天下,躊躇滿志。臘月初八,召集朝文武大臣,設萬人宴以慶功業。宴會上,酒興正濃之時,開窗賞雪觀景;忽覺一股清香飄來,經眾人仔細察看,發現蠟梅花沖寒開放。當時有位大臣乘興作詩一首:“上林初就如群臣,黃梅同心各自新,誰見小園春雪裡,破春一萼更驚人。”眾大臣連聲稱讚,並爭先獻媚討好的說:“天助吾皇,萬物皆賀。”這時武則天已喝得半醉,對大臣們說:“百花齊放,群芳爭艷,不更好么。”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便奏本說:“想必是眾花未見聖旨,若皇上下旨,百花也不敢抗旨不尊。”武則天便命人筆硯侍候,乘酒意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晚風吹。”御花園上林苑眾花,接到聖旨後,一夜之間紛紛開放,唯獨牡丹不願向皇上獻媚討好,沒有開放。第二天早晨,大周朝群臣興致勃勃的同游上林苑,但見百花怒放,不見牡丹花影,這下惹怒了武則天,下令火燒牡丹兩千株,其餘趕出京城,發配洛陽,並改名叫“洛陽花”。在牡丹被發配洛陽的途中,有株白牡丹顯了仙形,變成一個身穿白衣的少女。她深怕再遭天禍,一心想找個清靜的地方,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便中途逃脫,向北而行,一連幾天幾夜的趕路,來到了三合村,見三合村前有河,後靠山,山青水秀,風景迷人。牡丹仙女迷巒這裡的美好景色,更愛憐三合村民勤懇度日、安靜生活的美好晨光。仙女在三合村歇了歇腳,又向東行走了一天的路程,越走越看到人煙稀少,荒山禿嶺,滿目荒涼,便不再走了,就地雇了一個腳驢車重返三合村。趕車的是一個老農夫,在太陽剛要落山的時候,便到了三合村東的佛廟前。仙女跳下車說:“進佛廟還個願,出來再付車費”,老農左等右等也沒見仙女出來,眼看天就要黑了,就走上前叩開佛廟的大門,走出一位老和尚,老農向老和尚敘說事情經過,可老和尚並未見到有姑娘進廟還願,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替姑娘付馬車費了事。第二年春,佛廟院內長出一株白牡丹,穀雨節後綻開了潔白如玉的花朵,花大如盤,散發出陣陣清香。白牡丹的四周,還長出四株芍藥,附近的人見了都說它們是牡丹仙子的四個貼身侍女。這株牡丹越長越旺,不幾
年,就長成五尺高。後來,鄰近村裡有個大戶人家,想把牡丹占為己有,就把這株牡丹移到他家院裡,牡丹移去後就一天比一天枯萎,這戶人家裡也接連出現凶事,這家主人趕快把已枯死的牡丹,移栽原處。沒想到,牡丹從根部又發出新芽,不幾年又長得和從前一樣高了。牡丹劫後餘生,傲骨愈剛,亂世不開,盛世滿枝。說來也怪,當地人都說,凡白牡丹枝繁葉茂的時候,三合一帶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如果三合一帶遇到災年,牡丹便枝枯葉黃。據說在文革十年動亂中,這株牡丹一直沒有旺過。這也許就是她稱為“神牡丹”的緣由吧!富麗堂皇,色香俱佳的牡丹,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牡丹入藥主要是用根皮,由於牡丹的品種繁多,所以,古人在套用時也有選擇,“入藥宜取花色紅白單瓣者為佳,其餘氣味不純,不宜藥用。”其藥用名稱叫丹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味涼血妙品,化瘀神藥。

常大用

記不清是哪朝哪代了,洛陽有個名叫常大用的小青年。此人貌似書生,實乃“花痴”——他自幼喜好牡丹,平生最大夢想,乃是賞遍天下牡丹。
一次,常大用無意中聽人提及曹州牡丹甲齊魯,於是他跋山涉水來到曹州(今山東荷澤),想看看這裡的牡丹是怎么個“甲”法。有感於他的熱誠,好心人給了他一個情報:曹州城有個姓徐的達官貴人,家中後花園裡種著許多稀罕牡丹。常大用很高興,馬上找到這位達官貴人,要求借住在他家的後花園裡。
當時正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牡丹花時未到,枝葉剛剛吐綠。常大用天天在花園裡徘徊,遲遲不願離開。過了段日子,牡丹長出了飽滿的花苞,可常大用的荷包卻癟下來了。為了餬口,他不得不把衣服典當出去,換錢度日。即便如此,常大用仍然樂呵呵地在花園裡轉悠,靜待牡丹吐芳。
只愛牡丹不愛錢,常“花痴”實在精神可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天清晨,常大用又到花園中探視牡丹,忽見花叢邊站著一位美貌姑娘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婆。
呀!徐府的小姐來賞花了,我得趕緊躲回書齋!常大用是個知書達理的好青年,謹記聖人教誨——非禮勿視,因此不敢多做滯留,迅速跑回了住處。
傍晚,估摸著小姐該走了,常大用又來到了花園,卻見這一老一少仍在。難道這小姐也是個愛花之人?常大用忍不住躲在樹後,偷偷地看了看那個姑娘,只見她雪膚花貌嫣然含笑,如同仙女一般。
這下,常大用的魂兒都被勾沒了!見那美女彩裙飄飄,不見了蹤影,急切的他快步追上去,想再看上一眼。轉過一個假山,剛與那位美女對上眼,話還沒說上半句,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那個老太婆凶神惡煞地攔住了他:“狂生大膽!竟敢戲弄名門閨秀,待我回去稟告大人,拿你官府問罪!”
常大用驚慌失措,連連賠禮。哪知那姑娘卻嫣然一笑,幫他解圍,對老太婆說:“讓他走吧!”
回到書齋後,常大用越想越怕,生怕那老太婆真的找官府的人來捉他。可越是怕,還越是想,想那小姐的絕世風姿,想再見她一面。想來想去,可憐的書生竟然害起了相思病,一病三天,不見好轉,臉色蒼白憔悴。
這天深夜,常大用正躺在床上呻吟,突然房門一響,那個老太婆手端一個碗走了進來。走到床前,將碗遞給他,說道:“常公子,這是我家葛巾娘子親手給你調製的毒藥,你快喝了吧!”
常大用嚇得坐了起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與小姐無冤無仇,她何故加害於我?”
老太婆說:“少廢話,叫你喝你就喝!”
常大用念及那姑娘的音容笑貌,把心一橫:難得小姐能想起我,與其相思成病,不如服藥而死!於是接過碗一飲而盡。老太婆含笑而去,常大用也和衣睡下。
說來奇怪,一碗“毒藥”下肚,常大用不但沒死,反而更加精神了!一覺醒來,他感到神清氣爽、渾身輕鬆,這才知道自己喝的不是毒藥,而是靈藥。於是他高興地穿衣起床,興沖沖地跑到花園中,希望能再遇見那位葛巾姑娘,好向她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趕巧,葛巾姑娘也正在園中賞花,見常大用前來,她笑著問道:“公子的病痊癒了吧?”常大用感激地說:“多虧小姐親手調製的那碗‘毒藥’啊!”
兩人正在說笑,卻見那老太婆朝這邊走來,葛巾忙說:“此處非你我談話之地。翻過這花園的高牆,四面紅窗者,即是我的閨房。君若有意,今晚不妨前來。”說罷匆忙走開。
當晚,常大用便趁著夜色,溜到葛巾的閨房與其相會。兩人正待纏綿,忽聽見窗外有女子的笑聲,葛巾慌忙將常大用推到床下:“玉板妹子來了,你趕快躲起來!”常大用隔著床縫偷偷一看,只見進來的那名女子花容月貌,與葛巾不相上下。
那玉板硬拉著葛巾去她房中對奕,通宵不曾回來,常大用失望不已,悵惘而歸。好在葛巾明白他的心思,主動變換幽會地點,來到常大用的住處與他相會。常大用走了桃花運,又驚又喜,竟直把他鄉作家鄉,連洛陽也不想回了。
如是幾日,葛巾對常大用說:“總這樣偷偷摸摸不是辦法,不如咱倆私奔算了,省得別人說閒話。”常大用求之不得,便再顧不得賞牡丹,日夜兼程趕回洛陽,打掃門戶,迎娶葛巾。家人見他娶回個這么漂亮的媳婦,高興萬分,鄰居們也紛紛前來道賀。
卻說這常大用有個弟弟,名叫常大器,年方十七,尚未成婚。葛巾見他相貌堂堂,頗有才華,便與夫君商量:“還記得我那個玉板妹子嗎?許給你弟弟如何?”常大用當然沒有意見;常大器聽說玉板是個美人,更沒有意見。於是,葛巾派老太婆驅車去曹州接來了玉板,安排她和常大器結了婚
常家兄弟抱得美人歸,喜不自勝。葛巾和玉板心靈手巧,持家有方,很快帶領常家奔了“小康”。 兩年以後,葛巾和玉板各生一子,小日子過得更幸福了。
按說,生活這么美滿,常大用可以沒事兒偷著樂了,可他不!他的心中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妻子是何來歷?
葛巾曾告訴他:自己姓魏,母親乃是曹國夫人。常大用不信,他心想:曹州並無魏姓世家;再說了,倘若妻子真是大戶人家的閨女,為何她的父母對女兒私奔不加追究?
一日,不知哪裡來了一群強盜。他們圍住了常大用家的小樓,為首的一個氣勢洶洶地喊道:“我們有二事相求:第一,我們這兒有五十八個兄弟,請給我們每人五百兩銀子;第二,聽說貴府兩位娘子世間少有,請出來讓我們看看。”
常家兄弟見歹徒不但劫財,還要劫色,氣憤異常,斷然相拒。強盜們惱羞成怒,聚柴圍樓,恐嚇常家兄弟,若不答應他們的條件,便要一把火燒了常家。
說話間,葛巾和玉板不顧常大用阻攔,盛裝出樓。她們站在台階上,高聲叱道:“我們姐妹都是仙女下凡,豈怕你們不成?就算給你們黃金萬兩,你們敢要嗎?”
強盜們當然不信,不退反進。葛巾和玉板一揮衣袖,只見這群強盜東倒西歪,立站不穩。於是,這五十八名“好漢”錢也不討了,色也不劫了,屁滾尿流,趕緊竄逃。
鄰居們見這兩個美貌女子輕輕鬆鬆,打倒一群壯漢,深感詫異,皆傳二人乃是花妖。
常大用屢聞謠傳,疑竇叢生,又不便追問葛巾,便託故獨自前去曹州尋訪。到了曹州,他去拜訪了原先借住的徐家,偶見牆壁上掛著一幅《贈曹國夫人》詩,便急問主人曹國夫人是誰。主人笑著將他領到後花園,指著一株高大的紫花牡丹說:“這便是‘曹國夫人’,只因此花艷麗無雙,為曹州第一,人們便給它取其名。”
常大用驚駭莫名,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洛陽。到了家,他也不說話,只裝作無意地把《贈曹國夫人》詩誦了一遍。葛巾聞聽慘然變色,她叫出玉板,抱起孩子,哭著對常大用說:“三年前,我被你的深情打動,這才以身相報,和你結為夫妻。而今你既然點破真情,再聚在一起還有什麼意思?!”
玉板也淚如雨下,說:“姐姐,我們花仙豈容得他人猜忌,咱們信守天令,走吧!”說罷,葛巾和玉板將孩子向遠處一擲轉身飄然而去。奇怪的是,那孩子一落地就不見了。
數日後,兩個孩子落地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一紫一白,花大如盤。常家兄弟為了紀念葛巾和玉板,便將它們取名“葛巾紫”、“玉板白”。

萬卷書

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帝國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裡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痴,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房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擾。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劉師閣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裡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裡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荷包牡丹

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裡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紫斑牡丹

明末,有位清貧之士,學識淵博,且擅長琴棋書畫,只因看破“紅塵“,拒官避世,削髮為僧,隱居於太白山白雲寺,法號“釋易壽“。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麗,院內廣植牡丹花草。易壽在寺院中除日勤於佛事外,閒暇之時,幾乎都用來研墨作畫。他尤善畫牡丹,所作之畫,細膩逼真,宛若天成。凡觀者,無不拍手叫絕。易壽作畫的名聲很快傳遍方圓百里,求畫者絡繹不絕。一年春日,穀雨前後,牡丹爭相競開,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拜佛觀花,以圖富貴,吉祥,安康。這日午後,易壽正在院中對著牡丹作畫,忽聽院前人聲嘈雜,抬頭望去,遠處有幾個莊丁打扮的人,簇擁一位富貴之相的“胖子“。大搖大擺向這邊走來。走到近處,方看清是當地有名惡霸“王大癩“,此人一向橫行鄉里,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王大癩“走到易壽跟前,見其一手好畫,垂涎三尺,急待得到,便唆使莊丁上前索取。易壽何等人格,豈能與“王大癩“為伍,當下拒絕。“王大癩“惱羞成怒,硬逼其交畫一幅,易壽毫不示弱,將畫撕爛,將毛筆投入硯台中,憤然而去。“王大癩“見圍觀的人們群情激憤,無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去。誰知,從那硯台內濺出的筆墨,正好落在附近幾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順著花瓣流至花瓣基部,凝結成塊塊紫斑。以後,每年花開時節,人們到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是稱其為“紫斑牡丹”。

枯枝牡丹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將軍率部途經洛陽,時令正值隆冬季節,滿眼百草枯黃,千樹凋零的淒涼景象。將軍急欲催馬征程,馬鞭折斷,便順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馬向東而去。幾經轉戰,一天他率部來到江蘇省鹽城的便倉鎮,己是人困馬乏,亟待休整。將軍下馬,環顧四周,將權作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營紮寨。。。。。。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葉,隨著穀雨過後,又神奇地開出了鮮艷美麗的花朵。當地百姓聞得此事,從方圓百里紛紛趕來觀花燒香。經藥農辨認,方知是一株牡丹。人們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並將此牡丹呼稱為"枯枝牡丹"。後來,當地人捐款築台,興建了"枯枝牡丹園",將此牡丹供奉其中。

紫根牡丹

在洛陽牡丹園中,有個叫“紫根牡丹”的品種。這種牡丹花從初開到盛開時,呈深紫紅色,凋零時,花兒又變成了淺紅色。說起它的來歷,洛陽還流傳著一段優美的神話傳說呢!
據說在天上的仙宮中,住著一位叫牡丹仙子的花神。她聰明美麗,勤勞善良,培植了奼紫嫣紅的千花萬卉,把仙宮打扮成了花的世界。後來,牡丹仙子聽說人間沒有牡丹花,便打算把這種花送到人間來。
牡丹仙子來到凡間以後,找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最後,牡丹仙子來到了洛陽。這個地方真是太美啦!龍門、北邙兩座大山,樹木蔥蘢,蓊鬱蒼翠。山上鶯歌燕語,婉轉動聽,伊、洛、廛、澗四條河流蜿蜒其間,就像是銀蛇飛舞。這裡山川靈秀,地脈豐腴,氣候相宜,種牡丹最合適不過了。於是,牡丹仙子就在洛陽邙山的翠雲峰住下了。
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月明如水,秋風送爽。牡丹仙子便借著月光,開始造牡丹,她把各種描在畫幅上,然後再精心修改。她畫呀,畫呀,畫到了黎明時分,已經畫了九十九幅啦!這些牡丹花,綽約多姿,各彩各異,一朵比一朵絢麗,她仔細觀賞這些牡丹花,總覺得還缺少一種新穎的品種,所以,就又描了一幅牡丹花的草圖。在著色的時候,她犯愁了,想了好大一陣兒,也沒想出來稱心的顏色。牡丹仙子太累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啦!在睡夢中,她夢見自己畫了一株很新奇的牡丹花,花朵紅里透紫,紫中透紅,色澤艷麗多變,十分逗人喜愛,牡丹仙子一高興,便醒了過來。她急忙起身尋找那幅牡丹花的草圖。誰知,她的手脖猛地一抬,畫筆上一滴紫紅色的顏料,正好油在那幅剛畫好的牡丹花的根上。那滴顏料順著牡丹根迅速地滲到枝幹上、花朵上。根皮和花朵忽而變成深紫色,忽而又變成淺紫色,煞是好看。牡丹仙子笑了,這種花色,不正和夢中見到的色彩一樣嗎?天大亮了,她忙將自己的汗水灑在這一百張畫幅上。於是,畫幅上的牡丹花就擺動枝葉,吐露芳香,紛紛成活了。但是,不一會兒,它們又突然凋零,結下了飽滿的花籽。牡丹仙子取下了這些花籽,撒進了邙山的沃土之中,山上很快地就綻開了一百種花色各異的牡丹花。那第一百株牡丹花,就是後來居上的上品牡丹,也就是現在洛陽的“紫根牡丹”。
因為八月十五這天,牡丹仙子在洛陽畫過牡丹,種過牡丹,所以洛陽人就把八月十五定為牡丹的生日。

綠牡丹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很愛好養花,人們便送他一個外號,叫他“花相公”這花相公的花園正靠著大馬路,南來北往的人看了,都誇他的花養得好。花相公聽了,心裡也喜滋滋地直點頭。
一天早上,花相公正在花園裡澆花,忽然,從園口走來一個白鬍老頭。花相公笑著走上前,問道:“老爺爺,您看我這花園怎么樣?”老頭摸了摸鬍子說:“好歸好,就是少棵綠牡丹。”花相公聽後,又問道:“老爺爺,您說上哪兒能弄到綠牡丹呢?”老頭說:“有是有,就怕你受不了苦,找不著。”花相公說:“老爺爺,您說吧,只要能找到綠牡丹,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白鬍子老頭聽後,說:“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找,我就告訴你。”於是白鬍子老頭便如此這般地把找綠牡丹的方法和他說了一遍。
花相公聽後,回家帶上了銀子,騎著馬上了路。他按照白鬍子老頭指的路,順著大道一直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銀子花光了,糧食吃完了,後來,連馬也賣了,但,仍然沒找到綠牡丹。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一抬頭,發現前面果園裡,有個老頭摘杏子。他急忙走過去,雙手抱拳,作了一揖,對老頭說:“老爺爺,您行行好,告訴俺上哪兒去才能找到綠牡丹?”老人聽後,嘆了口氣說:“唉,就是告訴你,你也去不了!”花相公一聽,雙膝脆在地上,再三央求老人,讓老人告訴他那綠牡丹長在哪裡。老人見花相公找綠牡丹心切,便說:“想找到綠牡丹要過三關:一是,路上要過黑水湖。那湖裡的水啊,黑得象鍋底一樣,涼得刺骨。這湖上一沒有橋,二沒有船,只有一根獨木頭橫在湖面上,走不好,人就掉進湖裡淹死了。二是,要過蒺藜山。那山上的蒺藜刺,個個都有一尺多長。山上沒路,只能從蒺藜空中過。人要過蒺藜山,弄不好,恐怕連腳也會扎個稀糊子焦爛。三是,要過落魂澗。那澗又深又陡,人站在澗底下往上望,只能看見一線天。要想越過澗去,只能抓住一根又細又長的樹根盪過去。弄不好掉下來,不光沒有了命,連屍首也會跌成碎渣渣!”
花相公聽完老漢的話,說:“老爺爺,謝謝您的指教。為了找到綠牡丹,我什麼都豁出去了!”說完,就照老漢的指點,又上了路。
他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果然看見前面有個黑水湖。放眼望去,那湖水確實黑得驚人,黑色的波浪翻滾著,一眼望不到邊。湖面上,只有一根又細又圓的木頭搭在上面。雙腳踩在木頭上,只打顫,花相公顧不了這些,把眼一閉,趴在木頭上,拚命地往前扒水游去。身子不時浸在湖水裡,那湖水涼得象錐子刺在骨頭裡。他咬著牙,忍耐著,又遊了好長功夫,好容易才過了黑水湖。上了湖岸,他又繼續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前面果然來到了蒺藜山。抬頭看,山上的蒺藜刺,真的都有一尺長。一走不好,身子摔倒在蒺藜山,就會被扎得皮開肉綻。可是,為了找到綠牡丹,他睜大雙眼,兩腳專揀蒺藜空走。走這蒺藜空,要走得穩,站得牢,踩得準才行。因此,走起來很慢很慢。他一直走了兩天兩宿,好不容易才走過了蒺藜山,找到了前行的路。花相公腳不停地順路走了一程又一程,這天來到了一條深山澗里。抬頭一看,這大山澗又長又深又陡,只有一根又細又長的樹根從山上掛下來。為了找到綠牡丹,花相公忍著滿身的傷痛,雙手攥著樹根,兩腳蹬著山崖,使勁往上爬起來。他爬啊爬,爬啊爬,手勒破了皮,他不叫苦;腳割開了口子,他也不抱怨。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看見眼前一閃,一條錚亮的大路橫在眼前。花相公心裡話:這下可找著路了。他急忙跳下樹根,順著大道往前走去。走了不多遠,進了一個小村子,看見村頭上有個老頭坐在小板凳上曬日頭。那老頭一見花相公走來,就站起身來說:“你這位相公,大概來找綠牡丹的吧?”花相公驚奇地說:“正是。老爺爺,您知道那綠牡丹在哪兒嗎?”老頭說:“你別急,先跟我進家歇歇腳,吃點飯。吃飽了,我就領你去找。”花相公一聽,恣得蹦了起來,跟著老頭就去了。他在老頭家,急忙竄火地吃了點飯,就跟老人家找綠牡丹去了。
老頭領著花相公,來到他家的花園裡。只見那花園裡,開著一色絨絨的牡丹花。花色迷人,香味撲鼻。花相公叫這滿園的綠牡丹給迷住了。他左求右求地告老人給他棵。老頭說:“這樣吧,我叫我七閨女把你送回家去。到家三年後,你家中的花園裡也就有綠牡丹了。”花相公聽後半信半疑。這時,只見老頭把手一招,叫出了他的七個閨女來。花相公一看,這七個的個量、面貌都一個樣兒。老頭把排在末後的七閨女叫過來,對花相公說:“你讓她背著,要緊閉著眼,不叫你睜,不要睜開。”起先,花相公還不好意思讓大閨女背。但是,想到為了得到綠牡丹,自己千難萬險都不怕,便一硬頭皮,趴在七閨女的背上,把眼一閉,讓她背著就走了。只聽,耳邊風聲直響,飛沙走石,不一會兒,風停了,聲住了,雙腳也試著落地。那七閨女叫他睜開眼。他睜眼一看,喲,已進了自己的家門。花相公的爹娘一見走了多日的兒子回來了,還領來個俊閨女,歡喜得不知怎么好。他們問明了原由,當天就給他倆辦了喜事。
第三年頭上,那俊閨女生了個女孩子,又白又胖,俊得活象一朵牡丹花。孩子長得出奇的快,不到三個月工夫,就會走,會說、會笑、會叫人了。
這天,女孩子跟他爺爺上街耍,不小心叫石頭一絆,一下子摔倒在地,摔死了。爺爺見了,便放聲嚎啕大哭起來。他抱起死了的孫女回了家,不知跟兒媳婦說些什麼好。媳婦說:“人已經死了,哭也不會活了。”花相公一看孩子死了,也跟著放聲大哭起來。媳婦又對正在大哭的花相公說:“孩子死,哭也哭不活。你把她埋在咱花園裡的百花中間。想她時,就在清早上、日出以前,圍著她的墳子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孩子就會出來和你見面。”說完,那媳婦一打影也不見了。
花相公一見眨眼工無,死了孩子,又失去了媳婦,更放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照媳婦的囑咐,抱起孩子走到花園裡,在那百花中間挖了個深深的土坑,把她埋在裡頭。然後,又哭著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子,他照媳婦臨走時留下的話,日出前,就來到花園中間,圍著自己孩子的墳,左轉了三圈,右轉了三圈。剛轉完,就見那墳“呼啦”一下裂開了,從墳子底下長出一棵綠桿綠葉的牡丹花來。一眨眼,那花的葉間又冒出一個個花骨朵,接著便開出了朵朵綠絨絨、香噴噴的綠牡丹花。
從此,花相公家的花園裡,便有那名貴的綠牡丹花。

表現形式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宋歐陽修《洛陽牡丹圖》)。洛陽地處中原,氣候溫和,土質肥厚,雨量適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形美、香濃而名甲天下,不僅成為中國牡丹資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傳承意義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 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 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 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 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 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 七、濃重的富貴之感 八、濃重的人生回味 九、濃重的生活勇氣 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另外,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今天,中國牡丹適逢盛世,沐浴春暉,盛況空前,在許多生產牡丹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牡丹花會,弘揚牡丹文化。那時,花城中便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萬紫千紅的花光,如醉如痴的人流,匯成歡樂的海洋。"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牡丹花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勤勞、勇敢、質樸的民族,我們愛好和平、追求所有美好的事物。  傳統名花牡丹象徵著幸福、和平、繁榮、昌盛。各族人民將其視為吉祥物。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