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鑒(李林山長篇歷史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鑒》是李林山長篇歷史小說《牛鑒》,集晚清人文、河漕、科舉、鴉片戰事研究最新成果的長篇歷史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鑒
  • 作者:李林山
  • 特點:長篇歷史小說
  • 發生時間:晚清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集晚清人文、河漕、科舉、鴉片戰事研究最新成果的長篇歷史小說。

目錄

第一卷 通典:苦澀趕考
武威縣來說,嘉慶一朝30年,武威縣出了600多秀才,52個舉人,中進士者才14人,當了翰林者僅6人。而且,在清廷高層的眼裡,翰林院選館者只是個“假翰林”,只有三年散館,再考為優等者,被留館的才配稱“真翰林”。武威縣自古以來文進士45人,“假翰林”只有10人,名副其實的“真翰林”只有1人,便是牛鑒。
第二卷 誌異:牛鑒婚事
車子飛也似地行,牛鑒跟車跑了幾步,轎簾掀開了,他的媳婦探出頭來,滿面是淚,喊道:“郎君。”牛鑒朝媳婦招手,不慎一跤跌倒,鼻血糊了一臉,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眨眼間,轎車就遠去了。
第三卷 通典:科場風雲
那牛鑒呆坐在他號間的灰燼上,手裡拿著翻挖出的一角卷子,在自言自語,盡說些奇怪的話,仿佛是個巫師。大夥拉起牛鑒,拿手在他眼前晃晃,牛鑒的眼還是不眨不眨地直著,冒著駭紅的光。沒奈何,借了個門扇,把牛鑒抬出了貢院的門,出門時,牛鑒忽然傻笑一聲:“騎棺出門了!”
第四卷 誌異:方鞋翰林
夜深了,牛鑒凍得直搓手。燈油也快幹了,光焰子忽明忽暗,照得桌上一厚疊名刺忽地一紅,忽地一黑。牛鑒嘆:這疊名刺,不就是我在京城的全部人情?我且把它當燒柴吧,取會暖了,蒙頭一睡,醒來就是另一年了。
第五卷 實錄:官場憨子
牛鑒雖是協修官,掌著國史館的財權,但館裡例支一千兩以上,那是要內三院長官聯審,奏準皇上才能支出的。牛鑒一個條子劃出一萬兩,那是拿腦袋開玩笑的。多年以後,牛鑒當上了雲南的小布政使,和時任巡撫伊里布閒談時,提起這事,記憶猶新,說:“那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寧殺頭,不受辱。”伊里布笑了起來,拍他肩說:“憨子,我教你一句,寧受辱,不殺頭。”
第六卷 誌異:寂寞情場
一眼看見汪衣蘭半披著春衣,依在炕上的小几案上,拿著個筆勾畫一本書。那臉卻擦了薄粉,頭梳出個蘇州罷的矮髻,鬢著朵芙蓉花。見牛鑒進來,汪衣蘭趕緊下了炕,跪在蒲團上說:“不期是牛老師來了,迎訝不及,多多恕罪。”牛鑒近前去,紮實地攙了她一把,汪衣蘭笑道:“老師請上炕。”說著拿個笤帚,掃了幾下湘毯,侍侯牛鑒上了炕。
第七卷 通典:大清官場
牛鑒轉過假山,只見一塊潔淨的大青石上睡著個女子,白衣湘裙,青絲散開,半遮了玉容,胸脯那露著一小塊猩紅的兜肚,水紅色的弓鞋擱在蘭叢里。一臂斜垂著,指間夾著張桃花小簡,上面是一首新詩。這女子卻是沈醉了。
第八卷:誌異:河南巡撫
牛鑒正同太監吃酒,外面跑來個知縣,結結巴巴說:“中丞大人,大事不好啦。鄂藩台趁著酒興,親自登堤,點著了炸藥,把一渠閘門炸開了。”牛鑒忽地站起,頓足道:“我命休矣。”
第九卷 實錄:保衛開封
誰能想到,旗桿上竟耍猴似地攀著個華衣麗人,年紀約莫十七、八歲,生得十分嬌美,露著水紅的纖纖弓鞋。美人顧不得臉面了,在嬌聲喊救命,可就是無人去救。到了十七日晚上,女子哀號:“誰救得奴家,情願作他的妾。”喊了一夜,還是無人去救。紳士們面露難色,相顧道:“若是男子,還可鳧水過去;只是男女授受不親,光天花日之下,誰敢亂了倫理?由她去吧。”十八日早,女子已不能言語,仍給城頭上路過者拋媚眼,希望有人來救。
第十卷 實錄:中原民聲
貢院一帶的百姓見巡撫一家上城,無人不感激落淚,紛紛攜老帶幼,跟著牛鑒向前走。到學政衙門口時,牛鑒回頭一看,身後火龍條條,人流如潮,百姓們處處高喊:“走啊,鄉黨們,保俺們的牛中丞嘍。”
第十一卷 檔案:鴉片戰事
奕經卻是執迷不悟,他給牛鑒寫信,說:天神佑我,全殲英夷本確有把握,可惜戰功不顯。查之再三,原來是當夜大軍路過一村,新死一婦人,乃是生兒胎不順,暴血症而殪。此婦可惡,污血壞我大事,已令本縣拘捕婦人一家重懲。他叮囑牛鑒說,治夷之道,在於治妖邪。牛鑒看信後,接受本地文人建議,募了五百虎頭兵,每日在海塘上披著虎衣,鳴炮祛邪。
第十二卷 檔案:南京條約
到了這樣絕望的時候,道光仍然把最後一絲準備打下去的願望囑咐了他。牛鑒心裡一酸,撕心裂肺地長嘯:“皇上,臣牛鑒辜負聖意啦,實在是沒有一成戰勝的把握了。”就著燈光,牛鑒給道光上了最後的奏摺。
第十三卷 實錄:更生居士
牛鑒到瞭望台前,幾百河南官員慌忙起立,把腰彎了,齊喊:“中丞!中丞!”牛鑒走到鄂順安前,下跪說:“罪臣見過中丞。”鄂順安滿面不悅,說:“你認得咱是河南中丞,這一地官員、百姓,卻認得牛鏡堂是河南主子哩。咱遜位吧,又沒皇上旨意。真真無趣。現在想來,你不該再來。不是咱嫉妒,現在這個情形,將來對大人前程不妙嘛。”
第十四卷 誌異:牛鑒大葬
武威七渠百姓連月爭睹喪儀勝況,直驚得目瞪口呆,仿佛仙境海蜃似的,鹹豐八年牛鑒“夏喪”大儀,成為自南北朝以後1400年間,武威乃至甘肅第一大喪,震動西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