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中藥)

牛至(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至,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具有解表,理氣,清暑,利濕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疳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至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牛至屬
  • :牛至
  • 採收時間:7-8月開花前割起地上部分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一、藥材性狀,二、飲片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江寧府茵陳、小葉薄荷、滿坡香、土香薷、白花茵陳、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對葉接骨丹、土茵陳、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小甜草、止痢草、琦香、滿山香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功效

解表,理氣,清暑,利濕。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疳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傷風發熱、嘔吐:滿坡香9g,紫蘇、枇杷葉各6g,燈心草3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2、解熱:牛至適量。泡茶喝。(《新疆中草藥手冊》)
3、治白帶:五香草、硫黃各9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4、治皮膚濕熱瘙癢:滿坡香(鮮草)250g。煎水洗。(《貴州民間藥物》)
5、治多發性膿腫:牛至、南蛇藤各30g。水酒各半,燉豆腐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大劑量用至15-30g;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表虛汗多者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7-8月開花前割起地上部分,或將全草連根拔起,抖淨泥沙,鮮用或扎把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潤,切段斷,晾乾,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60cm。芳香。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生鬚根,四棱形,略帶紫色,被倒向或微捲曲的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7mm,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cm,寬4-15mm,先端鈍或稍鈍,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兩面被柔毛及腺點。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長圓狀小假穗狀花序組成,有覆瓦狀排列的苞片;花萼鐘形,長3mm,外面被小硬毛或近無毛,萼齒5,三角形;花冠紫紅、淡紅或白色,管狀鐘形,長7mm,兩性花冠筒顯著長於花萼,雌雄性花冠筒簡短於花萼,外面及內面喉部被疏短柔毛,上唇卵圓形,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對短於上唇,前對略伸出,在雌性花中,前後對近等長,內藏;子房4裂,花柱略超出雄蕊,柱頭2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卵圓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3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路旁。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全草長23-50cm。根較細小,略彎曲,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質略韌,斷面黃白色。莖呈方柱形,紫棕色至淡棕色,密被細毛,節明顯,節間長2-5cm。葉對生,多皺褶或脫落,暗綠色或黃綠色,完整者展開後呈卵圓形或寬卵形,長1.5-3cm,寬0.7-1.7cm,先端鈍,基部圓形,全緣兩面均有棕黑色腺點及細毛。聚傘花序頂生;苞片倒長卵形,黃綠色或黃褐色,有的先端帶紫色;花萼鐘狀,先端5裂,邊緣密生白色細柔毛。小堅果扁卵形,紅棕色。氣微香,味微苦。以葉多、氣香濃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莖、葉混合的段狀。莖方形,有分枝,紫棕色或黃棕色,被絨毛。完整葉,卵形或橢圓形,灰綠色或黃綠色,全緣,有黑色腺點,被毛。有的具花和小堅果。氣微香。

藥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2、對平滑肌的作用:解痙作用;3、提高免疫功能;4、鎮靜作用、抗氧化作用;利尿作用。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味苦、辛,性溫。”
2、《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辛。”
3、《陝西中草藥》:“味淡、微辛,性涼。”
4、《全國中草藥彙編》:“辛,溫。”
5、《福建藥物志》:“辛、微苦,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