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腿柱

牛腿柱

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國古建築中雕畫裝飾的重點,主要功能為支撐屋頂出檐部分。中國古代牛腿由撐栱演變而來,牛腿在有的地方又叫“馬腿”,由於撐栱很好的解決了支撐屋頂出檐的問題,但撐栱在藝術層次上無法達到許多建築的要求,故而牛腿的誕生解決了該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腿
  • 解釋:古代房屋構件之一
  • 作用:支撐屋頂出檐即承重
  • 拼音:niu tui zhu
概念解釋,做法及演變,

概念解釋

在中國古建築中,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構件但又不完全相同。雀替是指位於柱與額枋之間的撐木,它可以直接減少額枋在兩柱之間淨跨度起到傳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建築中混凝土加腋梁中的加腋部份,雀替在不起承重作用時也可以被稱為花牙子,常與楣子配合使用且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雕花牛腿雕花牛腿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馬腿”,最早只是從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來支撐屋頂出檐部分,即撐栱,但由於撐栱只是由一根單一的木材構成,不僅顯的單薄,而且可以供裝飾的地方也不多,於是工匠將撐栱後面與柱子之間的三角形空地當做裝飾的部位。用一塊雕花木板來填充這個空檔,將兩部完美的結合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被稱之為牛腿。

做法及演變

牛腿的做法分別體現在它的位置、不同位置上雕花板所表達的不同內容以及與其他構件的關係等。牛腿不論在結構上支撐作用的大小,它總是依附在房屋最前面一周的檐柱身上,所以從總體看,牛腿在一座建築上的分布是均勻有序的,但它們的形式和裝飾內容卻並不完全一樣。主要廳堂的牛腿當然形大而裝飾講究,次要房屋的牛腿造型簡潔,甚至不用牛腿而用撐栱,從這裡也表現出了禮制上的主從等級差別。就同一幢建築而言,其屋檐下的牛腿形式儘管相同,但裝飾內容並非完全一樣。
一般牛腿裝飾紋樣都是些富有象徵意義的動物、植物、器物和人物。這些紋飾大致為卷草紋,牡丹紋,蓮花紋,獅子,仙鶴,靈芝,石榴等等,它們不僅表現出一個時代社會的理念與意識,同時也顯示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成為古代建築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