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腿

牛巴腿

牛巴腿即牛腿琴,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拉弦樂器,主要流行在中國貴州、廣西和湖南的侗族居住區,因為琴體細長、酷似牛腿而得名。傳統的牛腿琴用一整塊杉木製成,下半部分挖空,上面蒙上杉木或桐木面板。它的琴頸比較寬,頂端的琴頭呈方形,兩側各安裝了一個硬木做成的弦軸,用來固定兩條用細棕繩做成的琴弦。牛腿琴的琴弓用細竹子做成,上面繫著一縷棕絲作為弓毛。與其它的中國拉弦樂器相比,牛腿琴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它的樂音是通過棕絲弓摩擦棕繩弦發出的,因此,牛腿琴發音纖柔,並且略帶嘶啞的效果,音色別具一格,能夠與人聲密切地配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方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巴腿
  • 別名:牛腿琴
  • 材質:杉木、桐木、竹子、棕絲等
特徵,演奏姿勢,

特徵

傳統的牛腿琴,琴體用一整段木料製成。民間多為自製自用,不僅使用的材料有別,琴的規格尺寸也大小不同,尚無統一標準,一般全長50厘米~85厘米,多使用當地所產杉木、桐木、松木、椿木、楊木或雜木製作,以選用紋理順直、無疤節的杉木為佳。共鳴箱系在半邊原木一端挖鑿出長瓢形腹腔,其上蒙以桐木薄板為面,琴背呈船底形,琴箱長22厘米~36厘米、寬8厘米~12厘米、厚5厘米~6厘米,面板中部右側(或左側)開有一個圓形出音孔,可插入音柱。琴頭方柱形,平頂無飾,長7厘米~12厘米、寬4厘米~6厘米,弦槽後開,兩側各設一個硬木弦軸(左上右下)或兩軸同設右側,琴頭正面下方開有兩個弦孔以穿弦。琴頸前平後圓、上窄下寬,長22厘米~38厘米,上與琴頭相接,下與琴箱相連並渾為一體,正面用於按弦,不設指板和品位。在面板下方2/3處置竹或木製橋形琴馬,下端設有牛皮縛弦用以系弦。張兩條琴弦,最初用細棕繩,後改為絲弦,現多用鋼絲弦。琴弓用細竹為弓桿,兩端系以棕絲或馬尾而成,弓長55厘米~65厘米。此外,還有一種小巧玲瓏的小牛腿琴,琴體全長只有18厘米~20厘米,流行於貴州省榕江縣樂里一帶。
牛巴腿牛巴腿

演奏姿勢

演奏姿勢演奏時,可採用坐姿或立姿。坐姿多使用稍大的牛腿琴,將琴箱下端夾於兩膝之間,琴面朝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在弦外拉奏;立姿多使用稍小的牛腿琴,將琴的尾端頂在左肩與左胸之間,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頸,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按弦,右手執弓在弦上拉奏。這種奏法在我國各族民間拉弦樂器中極為少見,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勢有些相似。牛腿琴還可邊走邊奏。它的定弦因地域和用途不同而有異,多以五度關係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個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個八度。牛腿琴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它使用棕絲弓毛摩擦棕繩弦,所以它的發音纖柔而略帶嘶聲,音色柔細,音量較小,並能與人聲、歌聲十分密切地結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方風格。演奏時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徑稍細的圓木釘作為音柱,通過推進、拉出或旋轉木釘,可以調節琴的音量和音色。經常同時用雙弦奏出五度和音。牛腿琴主要用於各種體裁的侗歌和侗戲伴奏,也可獨奏或合奏,還常常自拉自唱。
牛巴腿牛巴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