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角化囊腫

牙源性角化囊腫的組織病理髮生和原因尚未確定,大多認為發生自牙源上皮發育異常的早期階段——牙板及其剩餘,因此不少學者將其歸類於始基囊腫,但角化囊腫可以含牙,其內容為白色或黃色的油脂樣角化物質;生物學行為具有侵襲性,較易復發;組織學上襯裡上皮增殖較為活躍。這些特點有別於始基囊腫,因此,二者宜分開討論。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牙源性角化囊腫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發病部位口腔
  • 主要症狀囊腫
  •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
  • 多發群體:青壯年
臨床表現,好發人群,疾病症狀,疾病危害,輔助檢查,疾病治療,治療原則,注意事項,

臨床表現

好發人群

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下頜第三磨牙區及下頜支部,發生於上頜者多位於上頜結節。

疾病症狀

囊腫生長緩慢,臨床表現和其他囊腫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由於頜骨的頰側骨板一般較舌側為薄,所以一般囊腫大多向頰側膨脹;但角化囊腫可有1/3病例向舌側膨脹,並穿破舌側骨壁。角化囊腫常沿頜骨長軸擴展,頜骨膨脹不如其他頜骨囊匯總及成釉細胞瘤明顯。一般囊腫囊液為黃色或草綠色液體,角化囊腫則為皮脂樣角化物質。其他牙源性頜骨囊腫一般以單發性多見;角化囊腫多發性比例較高。多發性角化囊腫如同時伴發皮膚基底細胞(或基底細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寬、顱骨異常、小腦鐮鈣化、脊柱畸形等,則稱為“基底細胞癌綜合徵”或“多發性基底細胞綜合徵”;如僅為多發性角化囊腫並無基底細胞(癌)等症狀時,則稱為角化囊腫綜合徵。基底細胞(癌)或角化囊腫綜合徵常有陽性家族史,被認為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角化囊腫較其他頜骨囊腫更易於繼發感染。

疾病危害

除上述特點外,角化囊腫還有一定的復發性和癌變能力。其易於復發的原因可能是:
(1)角化囊腫的囊壁結締纖維被膜內有子囊,手術時較易殘留;
(2)囊壁的襯裡上皮薄而脆,在術中較易殘留,尤其是當囊腫範圍較大時;
(3)囊腫的骨壁有時不光滑,呈貝殼狀,囊壁不易刮淨;
(4)囊腫如已進入周圍軟組織,因較多伴發感染,易於和周圍組織粘連,致使刮治不易徹底。

輔助檢查

一般囊腫在X線片上顯示為一清晰圓形或卵圓形的透明陰影,邊緣整齊,周圍常呈現一明晰白色骨質反應線,但角化囊腫有時邊緣不整齊。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套用囊腫刮治術。手術入路及切口設計同其他頜骨囊腫。伴有感染者需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控制炎症後再行手術治療。囊腫範圍過大,骨質缺損較多,可能發生骨折者,術後需作頜間結紮暫時固定。對於已發生病理性骨折者,應行堅固內固定。

注意事項

上頜囊腫如範圍較廣,手術時與上頜竇穿通且上頜竇有炎症,應同時進行上頜竇根治術,將囊壁及炎性上頜竇黏膜同時刮除,嚴密縫合口內切口,骨腔內填塞碘仿紗條,同時在下鼻道開窗或鼻前庭處引流,術後3~5日後逐步由此抽出紗條。
角化囊腫容易復發,甚至可發生惡變,因此手術刮除要求更徹底;在刮除囊壁後用苯酚或硝酸銀等腐蝕劑塗抹骨創,或加用冷凍療法,以消滅子囊,減少復發,必要時還可在囊腫外圍切除部分骨質。如病變範圍太大或多次復發的角化囊腫,可考慮將頜骨連同病變的軟組織一起切除,並立即植骨。
對於大型角化囊腫(包括其他大型頜骨囊腫)也可行成形性囊腫切開。成形性囊腫切開術亦稱袋形縫合術,即從口內打開囊腫,切除部分囊壁及黏膜,並將黏膜與囊膜相互縫合,使囊腔與口腔相通,引流自如。由於沒有囊液聚集,消除了壓力,囊腔可逐漸自行縮小,變淺。以後可再採用手術的方法將剩餘的囊壁摘除,由於死腔不大,封閉也就很容易。這一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僅在口內手術即可,不必從口外作切口。其缺點是療程較長。在整個療程中,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並嚴密隨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