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樓門

牌樓門

牌樓門是門臉的進一步發展,其造型上的特點是在門上帶有屋頂,實際上是一種牌樓形式的門臉,所以又稱為“門樓”。這種門樓,多半用於祠堂寺廟或是豪宅等重要建築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牌樓門
  • 外文名:Pylon
  • 特點:在門上帶有屋頂
  • 又稱:門樓
簡介,牌樓的形式和功用,

簡介

牌樓門又稱牌坊門,形式與牌坊近似。牌樓門有磚質、木質兩種。江南園林多採用磚雕牌樓門作園林大門或宅門。磚雕牌樓門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基本保留牌樓的形態,相當於把牌樓建於門牆上;另一種是在門上部建造牌樓式的門罩。江南園林磚雕門樓工藝尤為精美,磚雕門頭的各種結構模仿木結構的裝修工藝。門樓多以青磚建造,採用磨磚雕花工藝,素雅的色彩、高挑的屋角、玲瓏剔透的磚雕,更顯出門樓的挺拔秀麗與莊重大方。磚雕工藝通常表現於門頭、門楣等部位,雕刻題材多為各種吉祥寓意圖案,如“滅官賜福”、“福在眼前”或其他歷史人物故事等,其花草、人物圖案造型栩栩如生。
木質牌樓門多用於北方園林,如北京頤和園蘇州街的“沖天牌樓”門,牌樓結構巧妙,造型宏偉,色彩艷麗,牌樓立柱沖入雲天,極富氣勢。
牌樓門

牌樓的形式和功用

牌樓,是很常見的古代建築,常被設立在一組建築入口的最前端,或者是街頭巷首。比如頤和園東宮門前的琉璃牌樓,色彩華麗,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再如東單、西單、西四等地名,本來是叫東單牌樓、西單牌樓、西四牌樓,後因城市建設被拆除。
不論位於何處的牌樓,從其形態可以看出,它具有建築大門的性質,所以它的起源也和門不可分割。古代建築一般以組群的形式出現,由大大小小的單棟建築組合成具有圍合感的院落,周邊設以圍牆,若想進入其中,只有通過院落的大門,由此, “門”這個元素對於古代建築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早期的院門稱作“衡門”,形式還比較簡單,就是兩根豎立的木柱,再在上面加一條橫木。這種樸素的房屋在古代被稱為“衡門茅屋”。陶淵明有詩云: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後來為了遮擋雨雪,這種簡單的衡門就被加上木板屋頂,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還能看到這種門出現在汴梁城的商戶家中。
在宋代頒行的《營造法式》中還出現了一種名叫“烏頭門”的大門形式,其具體構造方式為:兩根直立的沖天柱,柱頭上以水生植物烏頭裝飾,一條橫木插入柱內,橫木以下安格扇門。其形制與今天的牌樓已非常相似。
在古代,城市基本的居住單位為里坊,早期的里坊設有坊門專供人們進出,這些坊門稱為“閭”。有時,閭門之上會寫出里坊的名稱,還可將功臣的事跡和姓名雕刻其上,予以表彰,是為表閭制度。由此,閭門慢慢發展演變成牌樓,所以,牌樓也具有記載地名、表彰功德的功能。
牌樓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