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青梅

版納青梅

版納青梅(學名:Vatica xishuangbannaensis G. D. Tao et J. H. Zhang)是龍腦香科,青梅屬喬木,樹高約20米。小枝被星狀絨毛。葉片革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兩面均突起,網脈明顯,葉柄密被灰黃色短絨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裂片鑷合狀排列,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兩面密被星狀毛或鱗片狀毛;花瓣白色,有時為淡黃色或淡紅色,芳香,長圓形或線狀匙形,花絲短,花葯長圓形,子房球形,密被短絨毛,果實球形;5-6月花期,8-9月果期。

產雲南(勐臘縣南沙河、景飄-帶)。生密林中,海拔8U0-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勐臘南沙河。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近種區別,栽培要點,病蟲防治,物種研究,遺傳多樣性,遺傳學研究,群落學研究,保護狀況,保護價值,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35-40米,胸徑40-90厘米;樹皮灰白色至灰黑色,具環狀條紋。葉近革質,長圓狀披針形,長9-1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側脈12-14對,兩面突起,全緣,除中脈具星狀毛外其餘無毛,葉柄長1.5-2厘米,密被棕褐色的絨毛。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12厘米,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花萼裂片,枚,鑷合狀排列,大小略不等,兩面密被銀灰色至灰黃色的星狀毛;花瓣5枚,白色或微紅色,長圓形,長1.5厘米,寬0.5厘米,先端渾圓,外面一半(蕾時裸露部分)被毛,內面無毛;雄蕊15枚,兩輪排列,內輪5枚,外輪10枚,花絲與花葯近等長,花絲基部擴大,花葯頂端鈍;子房近球形,3室,密被灰黃色的星狀絨毛,花柱長約2毫米,略具棱,無毛,柱頭3淺裂,裂片具齒缺。
果實近球形,被星狀絨毛;宿存花萼裂片5枚,2枚增大成長圓形的翅,長3 4厘米,寬1-1.5厘米,兩面被疏星狀柔毛,先端渾圓,具縱脈5條,其餘3枚披針形,長1.5-2厘米,寬5毫米,無毛,具縱脈5條。果實具種子1枚。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版納青梅生長在明顯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多濕、靜風、無霜。一年之中可分為雨委(6-9月),乾涼季(10-2月)和乾熱季(3-5),年平均溫20.6℃,年降水量約1400毫米,年平均相對溫度85%,雨日約200天,霧日約170天。土壤為紫色砂岩發育而成的磚紅壤。常與雞毛松Rodocarpus imbricatus Bl.、滇波羅蜜Artocarpus lakoocha Roxb.、細青皮Altingia excelsa Noronha、假廣子Knema eratica(Hook. fe. et Thoms. )J.Sincl.、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等混生。通常為主要優勢樹種。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範圍

產雲南(勐臘縣南沙河、景飄-帶)。生密林中,海拔800-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勐臘南沙河。

近種區別

此種與V. fleuryana Tard.-Blot相近,但後者葉脈約19對,先端圓形或鈍形;花絲短於花葯,花葯及藥隔頂部具小突尖而易區別。

栽培要點

因果熟後一星期左右全部脫落,落地4-5天就發芽,故應及時採種,隨采隨播。播前宜把果翅除去,發芽率一般在95%以上,苗期要遮蔭。一年半生苗高達30厘米,可出圃定植。造林地宜酌量保留雜灌木,或與速生陽性樹種營造混交林,在庇蔭條件下,可促進其幼樹生長
一、在生態最適宜區、適宜區建立生產基地
版納青梅對生態條件、特別是氣候條件要求較為嚴格,太熱不好,太冷也不行。在落葉休眠、雄蕊和雌蕊分化期的10-11月要有足夠的低溫和乾燥;12月下旬-1月中旬的盛花期要求旬均溫10℃以上、15℃以下的晴朗天氣;2-4月果實發育期要求日照充足,氣溫變化不劇烈。
二、選擇環境和土壤良好的地方種植
版納青梅根系淺生不耐旱不抗風,好氣性較強,積水生長不良,花期怕冷,花期果實發育期要求充足不光照,長期陰雨、濃霧、寡照會大量落花落果,病蟲害多,產量低,果質差。因此,在生態適宜區建園,還需選擇地勢開闊不蔭蔽,坡向南及東南,坡度25度以上,陽光充足,冷空氣不易積聚,晚冬早春無大風害,土層較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和土壤。不選春季經常多霧、土層淺薄粘硬的高旱坡地,也不選易受毒氣影響的地方。
三、選用良種、梅砧嫁接苗
版納青梅良種的標準是果大肉厚核小可食率高,肉質細,酸度高,無苦澀,香氣較濃,豐產穩產適應性較強。粵東地區可選用軟枝大粒梅、李梅大果梅和桃梅;粵西地區可選青水肉梅、雙水大肉梅、中橫核和大核梅;粵中地區可選大核青、橫核;粵北地區試種軟枝大粒梅、大青梅、大核青和中橫核。引進省內外品種從中選出2月份開花、能適應當地氣候的優良遲熟品種。
用良種嫁接苗種植,是版納青梅早結豐產優質高效栽培最經濟最有效的技術環節,故不用實行苗或假嫁接苗。且要用梅砧,不用桃砧。梅砧親和力強,生長好,壽命長,主幹不易流膠病,耐濕性較強。
四、高質量建園、種植
高質量建園的標準是:丘陵山地要修築等高水平梯田,搞好水土保持;深翻壓綠施有機質肥改良土壤;施足基肥;配套道路、排灌系統、防護林的規劃和設定;選用壯苗,加強初期管理
依坡度不同確定梯田寬度,坡度大時2.5-3.5米寬,種植1行;坡度小時6-7米寬,種植2行。測定等高點並大彎就勢,小彎取直。連片等高線,開墾成環山等高水平梯田。最好用挖溝機(或人工)挖種植溝,並把底土置於外緣,把表土和雜草綠肥填於溝中並高出地面20厘米,把修築梯田和挖種植穴(溝)結合,省工,效果好。緩坡地也可等高撩壕種植。提倡合理密植,株行距5×3米畝植44株。植穴(溝)寬1米深60-70厘米。每株埋施綠肥、雜草堆肥25公斤、豬牛雞糞10公斤、過磷酸鈣和石灰各1公斤。填穴(溝)壓綠施基肥應提前在定植3-4個月,並高出地面20厘米以備沉實。大苗於11月上旬-12月上旬,選莖粗0.8厘米以上;小苗要在3月底前種下,莖粗0.5厘米以上,根系完好的壯苗定植,注意不過深並淋足定根水。草蓋樹盤,立竿扶縛固定苗株防風吹搖動傷及新根,旱時淋水但忌過濕爛根。
五、配植授粉品種,放蜜蜂傳粉
版納青梅自花授粉座果率低,品種間授粉其座果率也有明顯差異,因此,必須認真選擇和配植授粉品種。根據生產經驗和試驗研究,以軟枝大粒梅為主栽品種,可配植15%白粉梅和5%黃梅為授粉品種;以李梅為主栽品種,可配植35%桃梅和5%白梅為授粉品種;以大核青為主栽品種,可配植30%橫核為授粉品種;以青水大肉梅為主栽品種,可配值30%中橫核為授粉品種。其它品種要進行授粉親和性測定,可用於生產。
版納青梅須異花授粉才能提高座果率,而傳粉媒介主要是蜜蜂,因此,花期利用野生蜂及飼養蜜蜂傳粉是豐產優質栽培的又一重要措施。每10畝版納青梅園應配置1-2箱(群)的中華蜜蜂。在花期放蜂期間,果園及其附近農作物,不能噴灑對蜜蜂有傷害及殘毒期長的農藥,以保護蜜蜂和蜂產品的安全。
此外,花期幼果期陰雨天搖枝震落殘敗花瓣花絲子房;霧重南風天氣樹冠噴清水等,均有利於座果提高產量。

病蟲防治

1.病害
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瘡痂病、縮葉病等,中們可從栽培技術防治、藥濟防治兩方面入手。
(1)栽培技術防治: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增施有機肥,提高抗病力;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技,清除落葉,集中燒毀,減少傳染源。(2)藥濟防治:藥濟防治宜早進行,從早春新梢萌芽開始至4-5月份生長過渡期,開始噴施保護劑,切斷病源浸入。病害初發期,及時噴藥,可用代森鋅、退菌靈、托布津等藥濟交替使用。
2.蟲害
主要有刺蛾類、蚜蟲、天牛類、蟎類等。對天牛類害蟲,可用敵敵畏、敵白蟲等劑塞入蟲道口,用木釘封住即可。對其它害蟲,只需用敵殺死、死得淨等廣譜性農藥交替噴施即可。

物種研究

遺傳多樣性

中國龍腦香科特有種版納青梅(Vaticaguangxiensis)僅局限分布於滇南(勐臘)和桂西南(那坡),本文套用"水平切片澱粉凝膠電泳等位酶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遺傳多樣性群體分化的研究。對14個酶系統23個等位酶位點的研究表明,其居群變異水平很低,多態位點比率P為13.0%-21.7%,等位基因平均數A為1.1-1.2,平均期望雜合度He為0.056-0.130,平均觀測雜合度Ho為0.055-0.130。F統計分析表明版納青梅具有較高水平的群體分化,基因分化係數高達Gsr=0.265。這與其居群記憶體在一定程度的近交,以及種子的重力散布有關;另外,也可能是在其進化過程中,由於居群的縮小而發生了遺傳漂變。此外,研究也從等位酶水平為廣西青梅和版納青梅(V.xishuangbannaensis)的合併作一佐證

遺傳學研究

運用20個10鹼基隨機引物,對中國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版納青梅進行了RAPD多態性分析。3個自然居群和1個遷地保護居群(分布於雲南和廣西)共擴增出231個位點,多態位點所占比例(PPB)為53.68%;觀察等位基因數na=1.536*!8,有效等位基因數ne=1.287*!8,Nei基因多樣性指數h為0.168*!6,居群內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低。基於AMOVA和POPGENE的結果均表明居群內的遺傳變異大於居群間的遺傳變異。居群內的遺傳變異為55.09%,居群間的變異為44.91%(AMOVA);基因分化係數Gst為0.374*!6(POPGENE),表明居群間存在高水平的遺傳分化。研究結果對該瀕危植物的保護有重要意義。考慮到低水平的遺傳多樣性和高水平的居群分化,通過居群間種子和幼苗的交換來促進基因流是可行的保護方案。遷地保護居群(ML)不具最高的遺傳多樣性,表明為了保護此瀕危物種的全部遺傳變異,需要進一步採集更多個體補充到遷地保護居群中。
版納青梅版納青梅

群落學研究

分布在西雙版納勐臘縣南部以龍腦香科植物版納青梅為標誌樹種的熱帶森林作了群落學分析,認為它具有熱帶雨林的結構和基本特徵,在性質上屬於熱帶季節雨林。由於分布海拔偏高和生境特殊,它的上層喬木幾乎常綠,在外貌上與望天樹林和本地區典型的季節雨林有一定差異,在區系組成上向山地雨林過渡,它表現為一種季節雨林向山地雨林過渡的類型,同時也是一種熱帶北緣地區季節雨林的海拔極限類型。

保護狀況

保護價值

版納青梅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對研究熱帶植物區系有學術價值;木材堅硬,材性好,是熱帶優良用材樹種之一。

保護措施

在未劃入自然保護區地帶,建議有關部門建立保護點進行保護,積極進行引種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