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未來

營造未來

本書主要運用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的方法對遊說政治在美國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推動遊說政治得以展開的制度動力、以及遊說政治與美國政府尤其是國會政策過程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試圖回答美國政治中的一系列令人迷惑的問題,比如遊說政治在美國長盛不衰的原因,即使其產生了嚴重的腐敗問題,而美國社會依然能夠容忍其存在?美國政治制度為遊說政治提供了多大的活動空間?推動遊說政治的主要行為體是哪些,他們是如何進行運作的?其他國家如何借鑑美國國內遊說團體的經驗開闢對美外交工作的新渠道等。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深入地觀察美國政治的幕後運作過程,它可以幫助人們看到美國政治除了教科書之外的另外一幅畫面。

基本介紹

  • 書名:營造未來
  • 作者:趙可金
  • ISBN:9787309044775
  • 頁數:548
  • 定價:45.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5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美國國會遊說的制度解讀
  • 叢書:  當代美國國會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介紹,出版背景,圖書目錄,

內容介紹

遊說政治在美國政治舞台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現象,對於美國的政治和社會都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本書主要運用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的方法對遊說政治在美國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推動遊說政治得以展開的制度動力、以及遊說政治與美國政府尤其是國會政策過程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試圖回答美國政治中的一系列令人迷惑的問題,比如遊說政治在美國長盛不衰的原因,即使其產生了嚴重的腐敗問題,而美國社會依然能夠容忍其存在?美國政治制度為遊說政治提供了多大的活動空間?

出版背景

推動遊說政治的主要行為體是哪些,他們是如何進行運作的?其他國家如何借鑑美國國內遊說團體的經驗開闢對美外交工作的新渠道等。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深入地觀察美國政治的幕後運作過程,它可以幫助人們看到美國政治除了教科書之外的另外一幅畫面。全書材料翔實、案例充實、分析深刻,具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價值和較強的實踐啟迪價值,既可以作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研究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關心美國政治的讀者以及工商企業人士、外交實踐工作者的讀物。

圖書目錄

序 孫 哲
第一篇 美國政治制度視野中的遊說政治
導論 美國政治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遊說政治
第一節 遊說政治: 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一、 美國國會:“樂辯士之城”
二、遊說政治: 美國式民主的政治“旋轉門”
第二節 理論、視角與方法
一、 美國學術界關於遊說政治的研究綜述
二、 中國學者的研究和本書視角的選擇
三、 方法論的選擇
第三節 本書的篇章結構提要
第一章 國會遊說: 概念過程與技術
第一節 國會遊說: 是藝術,更是科學
一、 國會遊說:“第三院”的政治運作
二、 遊說政治的構成要素
三、遊說政治的內在結構: 說客、議員、客戶、選民之間的互動
第二節 遊說過程: 行動中的遊說政治
一、 遊說政治動力的產生
二、 遊說對象的選擇: 值得遊說的議員
三、 遊說戰略的選擇和方法的確定
四、 議員和說客合作的達成
五、 “遊說失靈”
第三節 國會遊說的戰略與策略: 遊說方式大觀
一、 直接遊說戰略
二、 間接遊說戰略
三、 後備遊說戰略
第二章 美國式的憲政民主與國會遊說
第一節 美國憲政與國會遊說
一、 美國憲法與國會遊說
二、 有限政府與國會遊說
三、 分權制衡與國會遊說
四、 聯邦制與國會遊說
五、 司法中立與國會遊說
第二節 美國民主與國會遊說
一、 人民國會還是帝王國會
二、 透明國會的運作
三、 國會遊說形象的轉變: 全方位遊說的合法化
第三章 “法治理想國”: 國會遊說的法理空間和文化基礎
第一節 國會遊說的早期立法概況
一、 從請願伸冤權的爭取到遊說立法的爭論
二、 早期立法的特點和初步成果
第二節 國會遊說的法理分析
一、關於限制外國政府和利益集團的遊說立法: 1938年《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案》及其修訂
二、關於限制國內遊說活動的立法: 1946年《聯邦遊說管制法案》及其修訂
三、關於遊說程式的立法: 1995年的《遊說公開法案》和 1998年《遊說公開技術修正法》
四、 各州議會出台的遊說立法
第三節 國會遊說的文化基礎
一、 多元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合唱: 美國國會遊說的文化基礎
二、 妥協與談判: 美國人為什麼願意遊說
三、 美國夢的困惑: 遊說立法為什麼如此困難
四、 “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第四章 美國國會遊說的歷史方位
第一節 小政府與國會遊說: 人民的聲音
一、自由資本主義新大陸的發展及其非制度性安排: 遊說的產生和發展
二、 群雄逐鹿的國會山: 利益集團走上政治舞台
三、 “麥迪遜兩難”的創造性實踐: 人民遊說
第二節 “大政府”與國會遊說: 集團的聲音
一、 “大政府”的形成及其社會後果:“遊說的激增”
二、 三分天下的國會山:“寡頭壟斷的遊說市場”
三、 團體政治的勃興: 美國式民主的當代實踐
第三節 外國政府與國會遊說:“國家的聲音”
一、 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私有化”傾向
二、 列國爭雄的國會山: 外國政府遊說美國
三、 國會山上的“國家間政治”: 國會遊說濃縮國際政治
第二篇 國會遊說的制度動力
第五章 利益集團: 遊說政治的“發電機”
第一節 衝擊民主的欲望之流:“無形帝國”的興起
一、 從民眾自發到利益集團: 遊說政治之組織形態的轉型
二、 利益集團: 國會遊說的基本分析單位
第二節 當今美國的利益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一、 經濟利益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案例分析: 克萊斯勒: 遊說公關挽狂瀾於將傾
案例分析:企業圓桌會議建議政府注資三千億美元刺激經濟早日復甦
案例分析: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關於允許小企業合購醫保的遊說
二、 政治利益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三、 宗教和意識形態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案例分析:關於宗教電視台是否應該獲得教育電視節目許可證的遊說
四、 公共利益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五、 單一利益集團及其遊說行為
案例分析: 美國槍枝管理立法為何難產
第三節 利益集團的內部整合: 遊說“發電機”的運作
一、 人們為什麼加入集團: 質疑集體行動的困境
二、 遊說議程如何得以設定: 意見整合
三、 遊說行動如何得以組織: 集團領導
第四節 利益集團的外部行為:“隱形政府”的政治追求
一、 遊說公共政策的“敲門磚”
二、操縱公共政策的“隱形政府”: 以美國軍工集團為例子的分析
三、 毀譽參半的利益集團政治
第六章 政黨遊說: 國會遊說的無形之手
第一節 美國政治運作的發動機: 政黨及其遊說價值
一、 政黨: 美國政治的發動機
二、 國會遊說的“地下工作者”
第二節 政黨遊說———看不見的遊說戰線
一、 政黨權勢集團: 政黨遊說的發動者
二、政黨遊說的三條“戰線”: 領袖遊說、黨團遊說和委員會內部遊說
第三節 遊說政黨的價值意義及其操作問題
一、 為國會遊說“導航”的美國政黨
二、 遊說政黨的有關操作問題
案例分析: 政黨製造“萊溫斯基門”的前前後後
第七章 美國總統: 國會遊說的“大哥大”
第一節 美國總統: 美國政治機器的“舵手”
一、 府會權力爭奪: 總統遊說的提出
二、 總統: 國會遊說的“大哥大”
第二節 “與狼共舞”: 先禮後兵的遊說邏輯
一、 畢恭畢敬的說客
二、 帝王式的總統說客
案例分析: 總統推動“PNTR”獲得通過
第八章 金錢與政治行動委員會: 國會遊說的“潤滑劑”
第一節 金錢開口,華盛頓俯首
一、 無錢不遊說: 金錢政治在美國
二、 遊說政治中的金錢及其運作
三、 金錢: 遊說國會的 “潤滑劑”
第二節 政治行動委員會的運作與國會遊說
一、 “政治金錢經紀人”的崛起: 政治行動委員會
二、 “金錢政治的助推器”的運作
第三節 金錢政治及其治理
一、 衝擊美國民主的金錢洪流
二、 國會競選捐款制度改革的“困境”
三、 “潔淨選舉”的前景展望
案例分析: 金錢遊說製造的悲劇: 安然公司的教訓
第九章 大眾媒體和公共輿論: 國會遊說的“不定號角”
第一節 衝擊國會的信息之流:“無冕之王”和遊說
一、 國會山上的“遊說通貨”: 信息政治
二、 “無冕之王”及其政治傾向
三、 媒體遊說: 制導國會的“第四權力”
四、 大眾傳媒與利益集團的互動
第二節 指引國會決策的“風向標”: 公共輿論和遊說
一、 影響國會決策的“風向標”: 公共輿論
二、 民意測驗: 公共輿論的“晴雨表”
三、 釋放國會遊說的“煙霧彈”: 運作輿論的邏輯
案例分析: 媒體導演的故事: “水門事件”留下的思考
第三篇 遊說政治與國會決策: 制度過程分析
第十章 國會遊說與公共政策: 理論分析
第一節 國會山上的“權力遊戲”: 不同決策階段的遊說重點
一、 議題設定的政治: 利益集團的“議題使者”角色
二、 政策的“技術處理”: 委員會的“絞肉機”功能
三、 政策聯盟的建構:“國會反對國會”
第二節 遊說政治的“結構性均衡”: 美國國會決策的博弈生態分析
一、 國會山上的博弈生態: 從“鐵三角”到“議題網”的變遷
二、 國會決策博弈的“結構均衡”: 國會山內的政治地理結構
三、 國會決策博弈的“結構均衡”: 國會山外的政治地理結構
第三節 國會山上的“奧林匹克競賽”: 公共政策過程中的遊說邏輯
一、遊說政治的政策輻射: 重新認識美國政治的公共政策制定
二、 寡頭壟斷市場的妥協品德: 美國特色的政治邏輯
第十一章 國會遊說與公共政策: 案例分析
第一節 遊說國會與國內政策過程
一、傳統利益集團與新興利益集團的對決: 為“空氣淨化法”而鬥爭
二、少數派製造的遊說壓力: 20世紀90年代圍繞同性戀問題的遊說角逐
三、 全民關注的熱點爭論: 圍繞“中國小教育法案”的遊說
四、遊說集團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決定國會遊說結果的因素
第二節 遊說國會與美國對外政策過程
一、“阿以衝突在美國”: 以色列對美國國會的遊說與冷戰後美國的中東政策
二、日本對美國國會的遊說與美日貿易摩擦: 以東芝事件為例
三、台灣遊說與美國對台政策: 以台灣遊說國會支持台灣加入WHO為例
第三節 遊說國會決策的戰略模式分析
一、 國會遊說的局與略: 環境分析
二、 國會遊說的綱與目: 議題分析
三、 國會遊說的牌與賬: 資源分析
四、 國會遊說的人與力: 體制分析
第十二章 新時期中國對美國國會的外交工作: 政策建議
第一節 中國對國會工作的戰略環境: 外部影響與制度壓力
一、 現實國會的“政治圖譜”: 對中國的意義
二、美國國會的對外政策導向: 以第109屆國會的對華決策傾向為例
三、 中國對美國國會工作思路的選擇: 先謀於局、後謀於略
第二節 中國對國會工作的戰略框架: 目標函式、約束條件與體制供給
一、中國對美國國會工作的目標函式: 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議題確定
二、中國對美國國會工作的資源約束: 自有資源與“中國遊說團”
三、 中國對美國國會外交工作的體制選擇: 全員公關網路
第三節 新時期中國對國會工作的十大對策: 政策建議
一、 整合資源,形成集體公關的態勢
二、 暢通信源,建立健全信息情報和預警體系
三、 層層設防,設立反華議案的“障礙跑道”
四、 盯住重點議員,塑造中國問題的“聰明投票”效應
五、 實施“助理外交”,增強中國問題的“隱形政府”效能
六、 運作公關公司,逐步改造“反華議員”
七、 實施“經貿外交”,吸納美國利益集團的遊說能量
八、選育“鐵嘴”、“鐵筆桿”,開發思想庫、媒體和輿論遊說的優勢
九、 實施公共外交,通過選民向議員施加壓力
十、 動用外交聲明,配合國會外交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