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鎮志

《營盤鎮志》是中共營盤鎮委員會、營盤鎮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營盤鎮志
  • 作者:中共營盤鎮委員會、營盤鎮人民政府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編纂《營盤鎮志》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民為本,用新的資料,以中國共產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實事求是地記述本鎮的自然、社會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營盤鎮志
編纂委員會
圖片
營盤鎮衛星影像圖
營盤鎮行政區劃圖
營盤鎮民族分布圖
營盤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營盤
碧羅雪山朝霞
營盤鎮西北部黃柏段的碧羅雪山風光
瀾滄江峽谷最險處
神奇的瀾滄江第一灣
瀾滄江兩岸的村寨
碧羅雪山風光
碧羅雪山遠眺
碧羅雪山岩峰
瀾滄江黃登電站壩址
瀾滄江峽谷
高山湖泊·爭奇鬥豔的碧羅雪山花卉
高山牧場
引進的新品種山羊
黃牛
綿羊
蘋果
金屬銅
核桃
銅礦行
古老的引水木渡槽
古老的水磨
南營新農村
岩頭甸尾壩
黃梅龍登
金滿仙人溝
恩棋村
白族聚居村落——新華(大村)
梯田
收穫
農耕
古老的營盤街
營盤街新貌
農村衛生室
農村鄉村公路
農村飲用水
村委會
黃梅水庫
滇西最古老的瀾滄江鐵索橋
蘇羅寨汽車吊橋
世界首座倒張式鋼索吊橋——瀾滄江甸尾橋
羅松場河二級電站
營盤鎮黨委、鎮政府辦公大樓
營盤鎮黨委、鎮政府辦公區
營盤鎮農村信用社
怒江電網公司營盤門市
蘭坪縣地方稅務局營盤分局
蘭坪縣國家稅務局營盤分局
營盤中心醫院
營盤鎮法庭
蘭坪縣公安局營盤派出所
繁華的營盤市場
白族少女
傈僳族青年
彝族少女
彝族婦女
彝族老人
普米族少女
白族民間藝人
1990年,和志強省長(左三)視察營盤時與營盤中學老師周茂枝(白族、恩棋人)握手,陪同的有怒江州人民政府州長邱三益(左二),蘭坪縣長和六中(左四)(現任怒江州人大主任)
200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州長侯新華(左三)、州委常委、蘭坪縣委書記喬國新(左二)視察營盤。
2001年7月,梁公卿副省長(左三)視察營盤中學,陪同的有:侯新華副州長(左四)、蘭坪縣委書記杜紹林(第二排左二)、縣長和樹軍(第二排左三)。
李永平縣長(右二)在李義軍書記(右三)和庚全鎮長(右一)的陪同下考察營盤中學
2007年2月1-2日,在怒江州府六庫錦盟大酒店召開《營盤鎮志》評審會議時參會人員合影
州、鎮領導與編輯人員合影
《營盤鎮志》編纂人員合影
2007年9月30日,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營盤鎮黨委、鎮政府召開《營盤鎮志》定稿會議時參會人員合影
營盤鎮領導班子合影
營盤中學領導陪同老領導舊地重遊
2007年10月,營盤鎮那瑪人(白族支系)的民問歌舞《開益》在北京召開的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理事會上展演。
2007年11月27日,在慶祝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成立二十周年大會上,營盤鎮祝賀團步入慶祝大會會場。
營盤中學
營盤幼稚園
營盤中心完小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落成的白族愛國將領楊玉科將軍塑像
楊玉科將軍像
楊玉科將軍捐資創辦的滄江書院
楊玉科將軍捐資修建的魁星閣
楊玉科將軍爵府照壁
新華文昌宮
新華光明寺
新華本主廟
岩頭基督教堂
營盤本主廟
羅世保(白族,黃梅人)的部分著作和主編的書
朱發德(傈僳族,岩頭人)的部分著作和主編的書
張秀鵬(白族,新華人)的部分著作和主編的書
張瑩星(白族 恩羅人)書
黃麗輝(白族 恩羅人)書
劉技才(白族,新華人)書
和滿堂(傈僳族,金滿人)書
瀾滄江黃登水電站施工區移民工作匯報會
2008年11月22日 營盤鎮黨委書記李義軍與本書校對人員合影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地理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第二節 湖泊
第三節 地下水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主要氣候要素
第二節 氣候特徵
第四章 植被 土壤
第一節 植被
第二節 土壤
第五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礦產
第三節 水
第四節 植物資源
第五節 動物資源
第六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洪澇
第二節 乾旱
第三節 風災 蟲災 雹災 火災 疫災
第二篇 建置
第一章 沿革
第一節 隸屬
第二節 境域
第三節 鎮址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清朝時期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三章 村民委員會概況
第一節 滄東村民委員會
第二節 新華村民委員會
第三節 牡羊村民委員會
第四節 黃梅村民委員會
第五節 和平村民委員會
第六節 連城村民委員會
第七節 松柏村民委員會
第八節 鴻尤村民委員會
第九節 黃柏村民委員會
第十節 岩頭村民委員會
第十一節 小橋村民委員會
第十二節 恩羅村民委員會
第十三節 恩棋村民委員會
第十四節 鳳塔村民委員會
第十五節 金滿村民委員會
第十六節 拉古村民委員會
第十七節 拉古山村民委員會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發展
第一節 總量
第二節 生死
第三節 遷移
第二章 構成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文化
第三節 年齡 體質 壽命
第四節 性別
第五節 職業
第三章 生育
第一節 自然生育
第二節 計畫生育
第四篇 民族
第一章 白族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族源語系
第三節 社會形態
第四節 衣 食 住 行
第五節 婚娶
第六節 喪葬
第七節 習俗 習慣法 禁忌
第八節 節日 節日活動 節日禁忌
第九節 文化
第十節 宗教
第二章 傈僳族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族源語系
第三節 社會形態
第四節 衣 食 住 行
第五節 婚俗
第六節 喪葬
第七節 習俗 習慣法 禁忌
第八節 節日 節日活動 節日禁忌
第九節 文化
第十節 宗教
第三章 彝族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族源語系
第三節 社會形態
第四節 衣 食 住 行
第五節 婚娶
第六節 喪葬
第七節 節日 節日活動 節日禁忌
第八節 習俗 習慣法 禁忌
第九節 文化
第十節 宗教
第四章 普米族
第一節 人口分布
第二節 族源語系
第三節 社會形態
第四節 衣 食 住 行
第五節 婚娶
第六節 喪葬
第七節 習俗 習慣法 禁忌
第八節 節日 節日活動 節日禁忌
第九節 文化
第十節 宗教
第五篇 經濟 種植業 養殖業
第一章 經濟
第一節 經濟發展概況
第二節 稅務
第三節 蘭坪縣國家稅務局營盤分局
第四節 蘭坪縣地方稅務四分局
第五節 營盤工商分局
第六節 農村信用合作社
第七節 營盤營業所
第八節 人民生活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蔬菜作物
第三章 養殖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牲畜
第三節 家禽
第四節 蜂
第六篇 林業 水利水電 礦業 工業
第一章 林業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
第四節 林政管理
第二章 水利水電
第一節 水利
第二節 防洪抗旱
第三節 水力發電
第四節 水能利用
第三章 礦業
第一節 銅
第二節 採礦
第三節 選廠
第四章 輕手工業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集體
第三節 個體
第七篇 交通 郵電 糧油 商業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渡口
第二節 驛道
第三節 公路
第四節 橋
第五節 運輸概況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管理
第三章 糧油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糧食徵購
第三節 油脂(料)徵購
第四章 商業
第一節 個體
第二節 集體
第三節 國有
第八篇 派出所 交警 武裝部 人民法庭
第一章 派出所 交警中隊
第一節 派出所
第二節 交警中隊
第二章 武裝部 人民法庭
第一節 武裝部
第二節 人民法庭
第九篇 政黨 民眾團體
概述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
第一節 蘭坪境內中國國民黨組織
第二節 三青團營盤地方組織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營盤鎮黨委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營盤鎮黨委領導名錄(1949年7月~2006年)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四節 宣傳工作
第五節 紀檢工作
第六節 統戰工作
第七節 鎮黨委其他部門工作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組織
第二節 農民組織
第三節 婦女組織
第四節 青少年組織
第五節 老幹部工作
第十篇 權力機構 行政機關 人民政協
第一章 營盤鎮人大
第一節 各界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營盤鎮人大曆屆主席名錄
第二章 行政機關
第一節 民國時期
第二節 營盤鎮人民政府
第三節 營盤鎮人民政府領導名錄
第三章 人民政協
第一節 鎮政協工作
第二節 在籍上級政協委員名錄
第十一篇 醫療衛生 體育
第一章 醫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醫院
第三節 衛生室醫療點
第二章 防疫
第一節 預防
第二節 傳染病
第三章 保健醫療制度
第一節 婦女保健
第二節 兒童保健
第三節 醫療
第四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十二篇 教育
第一章 義學 書院 私塾
第一節 義學
第二節 書院
第三節 私塾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學前班
第二節 營盤鎮幼稚園
第三節 管理
第四節 營盤鎮幼稚園課程設定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學校建置
第二節 教師
第三節 學制 課程 考試
第四節 鎮中心完小 村完小簡介
第五節 寄宿半寄宿制完小
第六節 教學
第四章 中學教育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教師
第三節 學制 課程設定
第四節 大甸壩農中簡介 營盤中學簡介
第五節 營盤中學歷任領導名錄
第六節 德育工作
第七節 規章制度
第八節 素質教育
第五章 職業教育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職業教育
第二節 成人教育
第六章 管理
第一節 國小行政管理
第二節 中學行政管理
第三節 經費 勤工儉學
第十三篇 科技 文化
第一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技
第二節 科技成果與推廣套用
第二章 文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新聞 廣播 影視
第三節 重要文物
第十四篇 人物
營盤鎮幹部名錄
集團軍級軍官名錄
廳級幹部名錄
處級幹部名錄
離休幹部名錄
科級幹部名錄
高級職稱人員名錄
中級職稱人員名錄
外來幹部名錄
滄東村民委員會
楊玉科
劉泉
陳建平
胡繼東
黃秀柏
李義華
胡繼澤
程常榮
范麗明
謝仁中
胡海平
胡金平
魏永全
張瑞昌
石晶傑
和榮華
和永壽
石晶林
黃全
和江平
和秀娟
程開明
楊玉華
田柳
謝雪梅
程潤宏
劉文翰
劉(王會)
劉興
劉燕蘭
劉燕天
劉燕梅
劉燕雄
劉燕妮
馮健
馮義興
黃子行
黃浩
黃海
陳春元
李義才
趙文孫
趙武孫
謝榮中
謝琴珍
謝冬梅
謝冬雲
何增良
程海雲
和樹金
胡新平
程積群
程文玲
和紹賢
和建華
董榮妹
胡玉香
胡玉珍
程立山
和仕金
和勇澤
胡金平
李榮根
彭紹忠
張紹康
程海蓮
和元忠
和金華
和頌平
郭柱玉
和德武
和興
趙亞祖
肖六龍
田畯
田春
田耕
田雯
李梅
李平
程清玉
汪少芳
宋建朝
趙俊紅
朱萬鮮
石晶翠
彭愫英
李珍鳳
羅貴宏
張永安
段寶森
和文華
胡學忠
張月美
和傑保
謝才中
黃秋福
連城村民委員會
汪正軍
汪培祥
楊茂洋
周繼紅
和紹舉
汪東升
汪永勝
和健康
楊邦輝
安吉成
和玉山
楊潤全
和玉科
安樹才
和朝輝
汪默
楊茂金
趙吾貴
安五全
楊曉鳳
楊定輝
松柏村民委員會
施桂生
和致春
和致祥
和中梁
和社國
余貴龍
余小程
李克明
楊宗玉
余洪海
施木輝
和片英
和玉華
和映全
李定坤
和強發
鴻尤村民委員會
褚定海
楊福堂
高福正
田韶楨
普余堂
劉池忠
田榮春
羅建忠
羅銀新
周正全
普於春
田建堂
蔡保林
和協中
和福元
和六堂
和躍全
劉仕全
楊福常
和貴忠
普余先
張福堂
余繼昌
新華村民委員會
和潤文
和潤武
張光澤
穆藥
張忠
和宗郎
和俊忠
和樹立
和鳴新
周燦傑
張秀鵬
張光寶
張光輝
何永全
張榮坤
彭潤華
周汝生
李四梅
張盛鵬
和國雄
和國文
何震
何小海
和潤寶
和金彪
張世安
張占彪
和天寶
楊春平
和向前
劉技才
和嘉平
劉國勛
牡羊村民委員會
趙潤澤
王興文
王潤輝
楊育霖
楊主權
和雄貴
和玉麗
楊春華
趙繼文
何增發
黃梅村民委員會
羅世保
段世平
和勝平
楊曉峻
楊榮鈞
楊曉萌
木潤保
王振林
段世澤
張興文
和樹金
羅曉東
楊曉東
和代
羅占元
羅曙黎
羅永麟
郝政勛
和政敏
和金元
木潤林
段貴成
和德華
趙林
羅義華
羅金貴
楊循茗
趙斌挺
段克勛
段克俊
尹助幫
尹建樹
羅世祥
和平村民委員會
郝石君
郝昌華
蔡武森
蔡玉祥
和小華
和王貴
郝樹英
和金花
黃柏村民委員會
和開華
李占全
和玉成
和同炳
白正平
和樹德
和照輝
六兵爹
三斤半
岩頭村民委員會
清東扒
雀昌龍
朱玉明
朱發德
褚占光
朱發全
朱發林
朱秀林
胡恆全
褚恆龍
和越成
和志春
褚蘭寶
褚榮君
褚金堂
褚玉霞
蜂昌明
褚躍根
褚義昌
褚昌貴
和文成
褚那漢
褚石林
褚永恆
小橋村民委員會
和嘉寶
雀會保
段志華
雀保全
滕貴昌
雀義全
雀山全
熊兆貴
恩羅村民委員會
和阿魚
劉雙寶
張星
程樹春
程斌文
程衛榮
陳正華
陳文忠
黃麗輝
李國全
和福庭
白叔藩
牡羊
和吉良
張傑平
和漢寶
和秀寶
程石全
和會全
和福昌
張茂平
李國華
張權
張忠元
和瑞昌
和義澤
張紹華
程正昌
恩棋村民委員會
吳金福
周文澤
周凡盛
周善光
周詩文
李嘉瑞
李德祥
周壽康
李蘇
周頌榮
張樹林
周光彩
周樹仁
李嘉華
顏淑文
張學文
周茂枝
周光林
周增榮
李嘉瓊
李嘉郁
周義蓮
周漢全
和國法
夏會全
張潤文
楊松廷
張秀仙
和成鋼
張海濤
張世榮
周光良
和福清
和財根
和永花
張曉貴
周竹梅
周陽星
和吉文
鳳塔村民委員會
蔡輝紹
和樹庭
馮照明
和建昌
和健全
和仕林
和文忠
和福輝
張金海
和劍寶
和玉保
和石平
馮照先
和澤輝
和文興
李生髮
和茂輝
和松祥
王振興
金滿村民委員會
和正榮
和林巍
和忠林
和國梁
褚占元
和文成
和滿堂
蔡晉根
和高貴
和根林
和朝亮
余菊全
和漢才
蔡天林
和安民
和忠賢
拉古村民委員會
李子清
和聖人
魚江游
褚江妹
和相全
白林森
余增育
余桂香
和江波
余玉根
蔡茂華
和衛全
白茂全
白堂林
褚順昌
褚國強
褚文杰
何文奎
褚全賢
魚波
和正新
余姜樂
白菊師
余曙輝
余蘭花
拉古山村民委員會
熊潤春
和茂枝
和東林
熊樹全
外來幹部
王海亮
和瑞芳
馬狀元
李義軍
和庚全
葉金山
楊慶祖
李曾林
鄧升廉
張四來
陳國才
和仁科
李懋康
李時
楊學武
張盛林
附錄
一、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雲南省第十二批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的決定
二、營盤鎮人民政府關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自查報告
三、關於批准營盤鎮人民政府《關於“普九”自查報告》的決議
四、從軍紀略
五、參加《營盤鎮志》定稿評審有感填三首詞(詩)
六、武愍公故鄉——營盤街
七、楊玉科與營盤街
八、大村古建築
九、關於滇西“著名土匪”張占彪(張結疤)
《營盤鎮志》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出席評審《營盤鎮志》人員名單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