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沙組

燈籠沙組(Denglongsha Fm)屬全新世晚期。命名剖面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斗門燈籠沙D6孔。鑽孔深度為63.6米,19.9米以上為本組層。下部為深灰色粉砂質淤泥及粉砂質粘土、黃色粉細砂;上部為淡灰或灰黃色粘土、亞粘土。中、南部地區平均厚7~8米,北部地區厚3~4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籠沙組
  • 外文名:Denglongsha Fm
  • 時期:全新世晚期
  • 鑽孔深度:63.6米
本組地層假整合於萬頃沙組之上。含雙殼類Arca granosa、A. subcrenata及Dentalium sp.;腹足類Ringicula sp.等;還含較多Chenopodiaceae花粉;鹹水、半鹹水硅藻種屬也較豐富,如Coscinodiscus divisus、C. oculus iridis、Diploneis smithii、Synedra ulna等。本組底部常有脊椎動物化石,如Elephas maximus、Amyda sinensis、Mylopharyngodon piceus等。孢粉所反映的植被為中亞熱帶南部常綠闊葉林向現代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過渡類型。本組地層為沖積、海積混合相沉積,屬亞大西洋期的海侵期。據14C年齡測定為(2350~1260)±100年。考查資料證實,本組是1883年之後才露出水面成陸的,在廣州地區廣泛分布,與深圳沙井地區的沙井組相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