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戲犀

《熙戲犀》是國際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之一的趙元任的一首小詩。“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此文形象生動的描繪了一個名叫席熙的兒童與一頭頑皮的犀牛在小溪邊嬉戲的情景,是一篇文言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熙戲犀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趙元任
原文及釋義,作者簡介,作者其他作品,

原文及釋義

趙元任《熙戲犀》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
西溪的犀牛,喜歡玩耍,席熙每天帶犀出去,席熙忙著細心幫犀牛洗澡,犀牛吸著溪水噴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讓犀牛不要鬧,可是犀牛樂此不疲,就愛嬉戲。
此文描繪了一個名叫席熙的兒童與一頭頑皮的犀牛在小溪邊嬉戲的情景。

作者簡介

趙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10年為遊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9年任康奈爾大學物理講師。1920年回國任清華學校心理學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學研習語音學,繼而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應聘到清華國學院任導師,指導範圍為“現代方言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等。1929年6月底國學研究院結束後,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1938年起在美國任教。
1892年11月3日生於天津。父親衡年中過舉人,善吹笛。母親馮萊蓀善詩詞及崑曲。
1900年趙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讀書。早年所受民族文化薰陶,對他一生事業有著深刻的影響。
趙元任從小就顯露出在語言方面的天賦,各種方言一學就會。十四歲進常州溪山國小。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語教師嘉化(D。J.Carve)的喜愛。嘉化常邀趙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於彈鋼琴和唱歌,趙元任跟嘉化夫人學唱過《可愛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離別歌》(AuldLang Syne,亦譯《天長地久》)等歌曲,是為他接受西方音樂之始。
1909年趙元任考取了留學美國的官費生,在康乃爾大學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向姜斯東(E。Johnstone) 學習作曲,向夸爾斯(J.T。Quarles)學習鋼琴與和聲,向席佛曼(S.P.Siwerman)學習鋼琴,還上過多年的聲樂課。1914年獲數學學士學位。在該校哲學院研究一年後,1915年人哈佛大學主 修哲學並繼續選修音樂,在哈佛期間的音樂教授有希爾 (E,B.Hill)和斯帕爾丁(W。R。Spaulding)。19l8年在哈佛獲哲學博士學位。又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學作過一年研究生。 1919年回康乃爾大學物理系任教一年。
1920年趙元任回國擔任清華學校的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課程,同年冬曾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B。Russell)來華講學擔任翻譯。在清華期間,趙元任與楊步偉結婚。
1921年趙元任夫婦到了美國,趙元任在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並研究語言學。
1925年趙元任回清華大學教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他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1928年作為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進行了大量的語言田野調查和民間音樂採風工作。
1938至1939年教學於夏威夷大學,在那裡開設過中國音樂課程。1938至1941年,教學於耶魯大學。之後五年,又回哈佛任教並參加哈佛、燕京字典的編輯工作。其間加入了美國國籍。1946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拍電報請趙元任出任南京中央大學校長。趙元任回電:“幹不了。謝謝!”
從1947年到1962年退休為止,趙元任在伯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和語言學,退休後仍擔任加州大學離職教授。1945年趙元任當選為美國語言學學會主席。1952年榮任阿加細(Aggasiz)基金會東方語和語文學教授。1959年曾到台灣大學講學。 1960年又被選為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1973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剛起步,趙元任夫婦就偕外孫女昭波和女婿邁克回國探親。5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還跟趙元任談到文字改革和趙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在座的還有郭沫若、劉西堯、吳有訓、竺可楨、黎錦熙等諸友。
1981年,喪妻不久的趙元任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偕長女趙如蘭、女婿卞學磺、四女趙小中再次回國探親,受到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的熱情接見,並接受了北京大學授予的名譽教授稱號。
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逝世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加州大學為他設立了趙元任基金會,4月4日隆重舉行了趙元任逝世紀念會。
主要著作有《國語新詩韻》、《現代吳語的研究》、《廣西瑤歌記音》、《粵語入門》(英文版)、《中國社會與語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國話的文法》、《中國話的讀物》、《語言問題》、《通字方案》,出版有《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等。
趙元任出版的歌集有《新詩歌集》、(1928)、《兒童節歌曲集》 (1934)、《曉莊歌曲》(1936)、《民眾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趙元任歌曲集》(1981)。1987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提議並推動下,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五線譜版的《趙元任音樂作品全集》(由其長女、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趙如蘭編輯),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編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編配民歌十九首、器樂小品 六首,總計一直三十二首作品。
趙元任(1892~1982)江蘇武進人,國際知名的語言學大師,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之一。
趙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他做“老鄉”。
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到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雲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箇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話,介紹名勝古蹟和土貨特產。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種漢語方言,並精通多國語言。研究者稱,趙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他還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作為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於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語言學是他著力最深的領域,然而他同時還兼授物理、邏輯等課程。
他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作過一百多件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他跟他的女兒們,凡有機會聚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分聲部地練習演唱他的新作或舊作。難怪人們說,音樂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
趙元任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是為了“好玩兒”。在今人看來,淡淡一句“好玩兒”背後藏著頗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學者研究某種現象或理論時,他們自己常常是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譁眾取寵,不是一本萬利。”
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故事名為《施氏食獅史》,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語言學家陳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趙元任,趙元任,在我青少年時代,到處都是趙元任的影子。”少年時,他著迷於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遊奇境記》(這本是趙興之所至偶一為之,卻成就了一部兒童文學經典譯作)。長大了,想學“國語”,就用趙元任的《國語留聲片課本》當老師。後來迷上了音樂,迷上了趙元任的音樂朋友蕭友梅介紹的貝多芬《歡樂頌》,也迷上了趙元任譜曲並親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國語)。有一則軼聞,難斷真假,但頗可見趙氏當年的風光。趙元任夫婦到香港,上街購物時偏用國語。港人慣用英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么說他都弄不明白,趙無奈。誰知臨出門,這位老兄卻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
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
“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
趙夫人指著先生笑曰:“他就是趙元任。”
店員憤憤:“別開玩笑了!他的國語講得這么差,怎么可能是趙元任?”

作者其他作品

趙元任在國內發表的音樂論文有:《新詩歌集·序》《“中國派”和聲的幾個小試驗》、《歌詞中的國音》《介紹樂藝的樂》、《黃自的音樂》等。這些文章闡述了他的創作經驗和對建立中國民族新音樂的看法,其中不乏獨到見解,不僅對當時音樂界有重要影響,至今仍有參考價值。此外,他在國內還親自演唱錄製過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與《揚子江上撐船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