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冢

熊家冢

熊家冢墓地位於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其發掘現場距荊州城45公里,地處川店鎮宗北村與張場村,與荊門、宜昌兩市交界,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傑出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家冢
  • 發掘時間:2006年8月
  • 性質:墓地
  • 位置: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
經過荊州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多次勘探與發掘,目前已揭示出整個熊家冢墓地由主冢(即熊家冢)、祔冢、殉葬墓、車馬坑、祭祀坑等組成。為了及時有效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由荊州的考古工作者於2006年8月對墓地開始了有計畫的發掘。到目前為止,在主冢南側已探明出殉葬墓92座,現已發掘30餘座,出土玉石、水晶、瑪瑙等精美文物共1000餘件。此外還有少量青銅器、陶器。在主冢和祔冢西側,還發掘出一座131.4米長、12米寬的特大型車馬坑和排列有序的30多座小型車馬坑。
熊家冢遺址博物館車馬坑保護展示廳效果圖熊家冢遺址博物館車馬坑保護展示廳效果圖
在目前各種媒體中關於熊家冢的宣傳報導中認為,“熊家冢”因埋葬的楚國國君姓熊而得名。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事實是:所謂埋葬熊姓祖先,指的是在熊家冢主冢東側的若干座明代熊姓家族的墓葬,考古發掘的磚刻地券上有“熊顯太”“熊連”等人,這才是“熊家冢”的得名由來。戰國時代的楚王,以羋為姓,以熊為氏。雖同為“熊”,且葬於一地,而相隔兩千年,乃是巧合。(參見《文物》2009年第4期《荊州熊家冢墓地2006~2007年發掘簡報》)又,荊州還有馮家冢、劉家冢等大型楚墓,據信也是某代楚王之墓。而楚王既不姓馮,也不姓劉,“馮”“劉”應是明清以來聚居或埋葬於此的家族姓氏,冠名於冢上,以表明土地所有權,猶如張家山、李家台、王家塘之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