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鳥

煎餅鳥

2月2日,中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古鳥,而且是在琥珀中發現的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這枚琥珀沿著冠狀面剝蝕了,不像一些琥珀擺件那么厚重,這張古鳥琥珀是薄薄的一片。它也因此得了一個暱稱——“煎餅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煎餅鳥
這枚琥珀產自緬甸北部著名的琥珀產區克欽邦胡岡谷地。根據火山灰測定,大約形成於一億年前,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那時,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會被柏類或著南洋杉類植物的樹脂包裹,然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保存至今。
煎餅鳥
風化或是疏忽造成的剝蝕雖然讓“煎餅鳥”損失了部分皮肉,但也因此暴露出了它身體內部多個區域的解剖細節。古生物學家們因禍得福,有了觀察古鳥不同以往的獨特視角。
這張琥珀很大,有7厘米那么長。琥珀里的“煎餅鳥”也保存得非常完整。與2017年6月我們發現的那隻琥珀中的雛鳥[2]相比,“煎餅鳥”暴露出來的頭頸部區域,保存著更長更密的羽毛。這些羽毛中包括“初級飛羽”,有窄而深的羽軸和羽支,羽片已經閉合。這說明“煎餅鳥”長著可以飛翔的硬質羽毛,也說明它已經不是剛孵化出來的雛鳥或著幼鳥了。也就是說,“煎餅鳥”雖然未還未成年,但已經是一隻過上獨立生活的小鳥。這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在琥珀中發現的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煎餅鳥”所有保留下來的骨骼都互相關節,提供了更豐富的解剖學信息——這對進行古鳥鑑定工作非常重要。比如“煎餅鳥”的恥骨呈U形,中部強烈凹形,恥骨末端的恥骨腳較短,這些都屬於反鳥類的特徵。
反鳥類是出現在白堊紀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與現生鳥類相比,反鳥肩帶骨骼部位關節組合的凸凹情況正好相反,所以叫“反鳥”。反鳥類是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從白堊紀早期便出現了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它們都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遺憾的是,在晚白堊世末期,反鳥最終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
包括之前發現的雛鳥,目前在緬甸琥珀中發現的古鳥全都是反鳥類。“煎餅鳥”雖然只有大約5厘米長,與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一樣大,它的羽支相對羽軸的發散角更接近進步的飛翔鳥類,已經不是反鳥類中的更為原始的基幹類群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