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領袖抵抗(主要特徵)

無領袖抵抗(主要特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無領袖抵抗(又稱幽靈細胞結構)是一種小型的獨立團體(隱蔽細胞)挑戰一個確定的敵手——例如政府——的一種政治抵抗策略。無領袖抵抗包含非暴力的分裂瓦解和不服從反抗行為,以及轟炸、刺殺,以及其他的暴力攪動。無領袖的細胞體缺乏雙向性的,垂直的指揮連結——他們是沒有領導者的團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領袖抵抗
  • 外文名:Leaderless resistance
  • 又稱:幽靈細胞結構
  • 性質:一種小型的獨立團體
主要特徵,理念歷史,小說中的無領袖抵抗,極右派,

主要特徵

典型地,細胞體所包含的人數通常少於三人(且多於12人的情況十分罕見)。這種結構的基本特徵就是每個細胞體之間沒有清楚的聯繫,否則它們就有可能會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細胞體中的成員對具體還有誰也在為了跟他同樣的原因進行煽動活動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
有些無領袖運動具有象徵性的標誌。這個標誌可以是一個挑選了主要攻擊目標和對象,但並沒有實際操縱或執行任何計畫的一個公眾人物,或者具有啟發性的作者。媒體,在這種情況中,經常會製造正面影響的良性循環:發布一個運動主要模型的聲明會慢慢灌輸人們這個活動的動機,理念以及精神上對於潛在的煽動者的假想的同情,這就賦予了這個象徵標誌更大的權威性。雖然初看時可能會被認為是垂直命令的結構,其實它很明顯是單向的:一個名義上的領袖做出宣言,一些運動分子有可能對這個號召作出反應,但是在組織的這兩個層級之間並沒有任何確定的聯繫。
結果就是,無領袖抵抗的細胞體的大體不會受到內奸和反叛者的任何影響。由於這種結構既沒有可以被摧毀的中央機構,也沒有能夠被滲透的各細胞體間的連線,政府機構要想遏制無領袖抵抗運動的發展要比阻止傳統的階層組織難得多。
由於它不勻稱的特性,並且經常會採用明顯不平衡表象的機構力量作為戰略,無領袖抵抗和游擊戰有著許多相似共通之處。然而游擊戰的戰略,經常還會保有某些形式的組織化的,雙向的領導機制,並且有著較廣大人數的行動要比無領袖的個人細胞體行動要來得多得多。在一些情況下,大規模的無領袖運動可能發展出互相密和的暴動或者游擊運動,成功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Yugoslav partisans)。同樣是在二戰中,英國更大範圍地採用這種手段來領導抵抗德國的入侵。
由於無領袖抵抗的概念通常被建立在暴力抵抗的基礎上,對他們來說,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制的。同樣的結構也可以被用在非暴力團體秘密寫作、印刷和流傳秘密出版物,利用英特網來製造自我繁殖的聯合抵制以反抗政治敵手,維持一個在政府稅收體制和銀行交易記錄之外的可替換的電子貨幣等活動中。

理念歷史

無領袖抵抗的概念有史可據地是由陸軍上校尤留思·路易斯·阿莫斯 (Col. Ulius Louis Amoss),一位美國情報官員,在20世紀60年代發展得來的。作為一位反共主義者,阿莫斯將無領袖抵抗視為防備共產主義篡奪美國政權的後備手段。
這個概念在反政府運動分子路易·畢姆(民族主義者”(en:White_nationalism)將無領袖抵抗作為繼續與對泛濫的力量和資源的不平衡現象視而不見的美國政府作鬥爭的手法。
畢姆辯論道,傳統階級式的金字塔型的組織對於將要從事反抗政府鬥爭的參與者們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它的指揮鏈很容易就會被揭露出來。而一個更可操作的方式,就是去說服志趣相投的個人各自成立獨立的細胞體,不與任何其他人進行密切聯絡,但又基本上朝著同一個方向運作。

小說中的無領袖抵抗

作家約翰·羅斯(en:John_Ross)1996年發行的小說《意料外的結果》(en:Unintended_Consequences)描寫了一次成功的起義,描寫了在華盛頓遠郊長達幾十年的恐嚇活動之後終於在美國中心地帶成功完成的一次起義,並對於無領袖抵抗做了精闢的描述。

極右派

在美國,無領袖抵抗在大部分極右派思想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無領袖抵抗不單被極右派用來滿足反政府的需求。排外組織“亞利安白種人抵抗”(三K黨”(en:Ku_Klux_Klan)也因為發展了一種新式的無領袖抵抗的模型而受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