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聽感除阻

無聽感除阻No audible release),指的是塞音除阻時聽不到爆發或沒有爆發。又稱作無聲除阻或無可聞除阻。

國際音標中,無聽感除阻用一個右上方向的折角表示,置於塞音右上方。如:[p̚]、[t̚]、[k̚]。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聽感除阻
  • 外文名:No audible release
  • 學科:語音學
漢語,入聲韻尾,國語,其他語言,英語,台灣南島語族,越南語,非肺部輔音,

漢語

入聲韻尾

漢語中的客家方言和粵語方言(部分客家方言和粵方言例外,如連城話和東莞話)、閩語(如閩南語)的文讀系統、部分贛語方言中的入聲字的韻尾稱為“唯閉音”,就是一種典型的無聽感除阻音,即以/p̚/、/t̚/、/k̚/為韻尾的入聲字,韻尾輔音為無聽感除阻音。如粵語廣府話[aːp̚]“鴨”、[paːt̚]“八”、[tɐk̚]“德”。在這些詞中,韻尾輔音都有成阻持阻階段,但最後沒有爆發。

國語

國語中,由於沒有複輔音,也沒有塞音韻尾,因此沒有一個塞音存在無聲除阻現象。

其他語言

英語

在大部分英語中,輔音叢中開頭的塞音往往伴隨著無聲除阻現象。如 doctor [ˈdɒk̚tɚ]。其原理是輔音叢中的輔音有相互交疊的現象,當第一個塞音除阻時,第二個輔音恰處於持阻階段,因此聽不到前者的爆發。

台灣南島語族

在輔音叢中,開頭的塞音變為無聲除阻音是非常自然的語音現象。但台灣南島語族中的大多數都有例外,輔音叢中的所有塞音都有完整的除阻過程。

越南語

過去曾認為,越南語中的塞音韻尾也是無聲除阻音,但後來的研究證明,實際存在著一個非常短暫的不帶聲的鼻音除阻(nasal release)。

非肺部輔音

除了常見的肺部氣流音,塞音中的非肺部氣流音也存在無聲除阻的現象。如倒吸氣音(clicks)的第二除阻。倒吸氣音有兩個成阻點,例如齦後倒吸氣音,前阻點是舌尖和齦後,後阻點是後舌面和軟齶。發倒吸氣音時,先是舌尖鬆開形成內爆除阻,然後是軟齶處的無聽感除阻。發外擠氣音(ejectives)的時候也是兩處成阻,一是喉門關閉,同時上聲道內例如軟齶成阻。軟齶處除阻後噴音爆發,然後喉塞無聽感除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