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螃蟹

無為螃蟹

無為螃蟹,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無為螃蟹生產歷史悠久,螃蟹文化源遠流長。無為縣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豐富,提供了河蟹養殖所必備的土質條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縣內水域中餌料資源豐富,品種齊全。據統計,浮游植物中藻類有七個門,三十三個屬,約70餘種;浮遊動物十六屬,約65種;底棲動物種類有近20種,這些都為螃蟹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螃蟹生長、繁育。無為螃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惡齒尖銳,疣狀突明顯、四肢健壯、活動敏捷。

2014年1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無為螃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為螃蟹
  • 產地名稱: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
  • 品質特點:青背、白肚、金爪、黃毛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4年第2179號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8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徵,品質指標,產地壞境,土壤地貌,水文,氣候,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無為螃蟹背甲殼呈青灰色,有光澤,腹為白色,金爪叢生黃毛,色澤光亮,臍部圓潤,向外凸。肢體連線牢固呈彎曲形狀,活動敏捷,四處亂爬,活力強勁。

品質指標

無為螃蟹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味鮮清甜,營養豐富。經檢測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質≥19%;胺基酸≥17%;鈣≥1.7毫克,鐵≥1.7毫克,鋅≥1.9毫克,硒≥0.04微克。

產地壞境

土壤地貌

無為縣境內地貌總的特徵是“山環西北,水聚東南”,長江灘涂面積廣闊,境內河網密布、溝壑成群,大體為平原區和低山丘陵區。縣境東部以圩區、洲地、平畈為主,水網交錯,占縣總面積近65%;縣境西北地區環山,以低矮丘陵為主,有河流分布,排水較好。全縣土壤以棕壤和黃棕壤為主,呈微酸性,pH值在6.5-7.0,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豐富,提供了河蟹養殖所必備的土質條件。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水文

無為縣季風氣候明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蒸發量850毫米年,水溫在15-35°C之間。降水量主要集中於6~8月,約占年降水量的65%,梅雨天氣明顯,境內擁有水域面積40萬畝,長江水域岸線80公里。有裕溪河、永安河、西河、花渡河等水系約260多公里流經水產養殖各鄉鎮,有中型湖泊竹絲湖,水質優良,地表水均達II類標準。縣內水域中餌料資源豐富,品種齊全。據統計,浮游植物中藻類有七個門,三十三個屬,約70餘種;浮遊動物十六屬,約65種;底棲動物種類有近20種,這些都為螃蟹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螃蟹生長、繁育。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氣候

無為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全年平均氣溫15.9℃,極端最高氣溫39.5℃,極端最低氣溫-10℃,多年平均無霜期250天,常年水溫在15-35°,歷年平均梅雨期長達24天,梅雨量最高達629毫米,且多為暴雨,日雨量達100毫米,日照總時數2270小時。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春秋兩季南風與偏東風相互轉換不定。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歷史淵源

無為螃蟹生產歷史悠久,螃蟹文化源遠流長。《無為州志》嘉慶年鑑記載:“無為澤國,類之繁,其鱗介乎!……小類介若龜、鱉、蝦、蟹、螺、蛤、蚌、蜆之屬”。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無為籍詩人吳之聯有多篇詩句描寫無為螃蟹,其中詩篇《南山道中》:“碧山無數聳棱嶒,策蹇秋原興可乘。野菊依崖金簇之,丹楓藩谷錦層層。長溪蟹壯爭編箔,曲澗魚肥亦下罾。逐路奚囊留好句,低回一任暮煙凝。”
在現代,無為螃蟹開始走出無為,作為一種美食與地方特產,長期是國宴、高端宴會招待重要客人的首選。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國宴招待時留給尼克森先生印象最深刻的美味螃蟹,就是產自無為縣。
1979年,為適應日益興起的水產發展需要,無為縣成立水產局統籌管理全縣水產業發展,並在各鄉鎮設立水產站指導漁業生產,作為主導產業的螃蟹,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生產情況

截至2018年,無為縣螃蟹養殖遍及全縣20個鄉鎮,養殖面積15.8萬畝,產值近12億元,並已形成苗種培育、成蟹養殖、品牌行銷、漁需服務、暫養儲運等較完善的產業鏈。其中河蟹產業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企業7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4個,無公害養殖基地3.5萬畝,擁有無公害水產品產品5個、綠色水產品6個,專業螃蟹交易大市場1座。
無為螃蟹無為螃蟹

產品榮譽

2007年,無為生產的6個品牌螃蟹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標準認證。
2014年1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無為螃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無為螃蟹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的地域範圍涵蓋整個無為縣,無為縣境內21個鄉鎮均適宜生產無為螃蟹,其中以泉塘鎮、襄安鎮、蜀山鎮、劉渡鎮、高溝鎮、開城鎮、姚溝鎮、牛埠鎮、無城鎮等10個鄉鎮品質最佳。地域範圍:北緯30°56′21″—31°30′21″,東經117°28′48″—118°07′25″。東連線蕪湖市鳩江區,南臨繁昌縣、銅陵市,西與樅陽縣、廬江縣交接,北與巢湖市、含山縣接壤。地域面積220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0萬畝。

質量技術要求

  •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安全要求:嚴格按照下列標準執行:①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②NY 5065-2001《無公害食品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規範》。
包裝:包裝材料必須清潔、無破損、無異味。
儲存運輸:暫養後的螃蟹分規格,分雄雌,分袋包裝,保溫運輸至市場銷售,防日曬、雨淋、高溫、擠壓、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品混裝運輸。
  • 特定生產方式
場地選擇:養殖場地水、電、路通暢,靠近水源地,水源充足,進排水系統獨立完善;水源來自長江或支流水系,水質清新無污染,溶解氧5米克/升以上,pH7.0-8.0;養殖水域土壤偏鹼性,保水性好,蟹池土質以粘土為好,粘壤土次之;池底淤泥小於15厘米,底質符合GB18407.4-2001的規定;蟹池面積5-50畝,挖成環溝型或“井”字溝型,溝的面積占蟹池總面積30%,溝處可保持水深1.2~1.5米,溝底向出水口傾斜,平灘處可保持水深0.5~0.8米,池埂坡比1∶3。
品種選擇養殖品種為中華絨螯蟹,蟹種為長江野生親蟹繁殖的子一代。即從長江捕撈的中華絨螯蟹野生親蟹,經優選,送至沿海蟹苗繁育基地繁殖,大眼幼體運回進行本地土池培育;親蟹要求無病無傷,體格健壯,母蟹規格125克-150克,公蟹規格175克-200克,性成熟度好,雌雄比1-2:1;蟹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四肢健全,活力強,無寄生蟲,甲殼富有光澤、無銹斑。
無為螃蟹生產過程
清整消毒:11月底,開始清整池塘,抽乾池水,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修整池塘邊坡和進排水口,曝曬20-30天;12月底至下年1月初開始進水,進水深度淹沒池底20厘米;進水後進行池塘消毒,測量水體pH值,pH值在7.0以下的可用生石灰消毒,pH值在7.0以上的用二氧化氯、漂白粉或強氯精消毒。
栽種水草:消毒後10-15天種植水草。水草品種以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沉水性植物為主,輔以少量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要求覆蓋池底面積的60%左右,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控制在水面面積的5%-10%。
投放螺螄:每667平方米養殖水面投放活螺螄200千克-300千克,螺螄投放最好分兩次,水草種植後至清明前,每667平方米投放活螺螄100千克-150千克,清明後每667平方米投放100千克-150千克。投放時均勻分布於池內。
放養蟹種:水草種植後將池水加深到30厘米,準備投放蟹種。蟹種規格為120隻/千克-200隻/千克;蟹種質量:規格整齊,個體色澤鮮亮,側齒、額齒、疣突明顯,步足細長,指節尖長,附肢齊全,體表無病灶,反應敏捷,無早熟個體;投放時間2月初至3月初,根據養殖準備情況及生產模式靈活掌握,選擇晴朗天氣放養,放養時氣溫為8℃-10℃;放養密度每667平方米投放800隻-1000隻;放養前用10pp米-15pp米聚維酮碘溶液中浸泡消毒5~10分鐘,消毒後讓蟹種自行爬入池中,剔除不健康、體質差的蟹種。
蟹池混養
混養品種:一般選擇青蝦、鱖魚等市場售價較高的品種,在池水較肥的情況下可考慮混養適量的鰱、鱅魚。
混養模式
青蝦混養:一般於5月份667平方米放抱卵親蝦0.75千克~1.00千克,或於7月初每667平方米投放1.0厘米~1.5厘米青蝦苗4萬尾。鱖魚混養:5月中下旬每667平方米放養規格為4厘米-5厘米鱖魚種10尾~20尾(根據池中餌料魚數量而定)。
鰱鱅魚混養:5月中下旬,在水草生長不好、水質較肥的情況下,一般667平方米放鱅魚10尾-15尾、鰱魚15尾-20尾。規格:鱅魚150克-250克/尾、鰱魚50克-100克/尾。以上混養模式可選擇一種。
飼料投餵
飼料種類:飼料分為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配合顆粒飼料。動物性飼料為螺蚌、魚、蝦、水生昆蟲等;植物性飼料為麥、谷等籽實類和南瓜、土豆、水生或陸生的鮮嫩草等。
投飼原則:根據“前期精、中間青、後期葷”及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則投喂,各個階段有所側重,但動物性飼料的搭配要貫穿整個飼養過程,只是搭配比例根據季節不同而異。
投飼方法及投飼量:3月-4月,當水溫達到15攝氏度以上時開始投喂,主要投餵全價配合飼料,搭配少量小雜魚、螺蚌肉等,投餵量為存池蟹重的2%-4%,投餵時間為下午16:00~17:00,晴天1天投餵1次,陰雨天2天投餵1次;5月-6月,動物性餌料比例達到50%,日投餵量為存池蟹重的5%-8%,投餵時間為每日下午17:00~18:00;7月-8月,動物性飼料比例為30%,植物性飼料占70%,每日下午18:00~19:00投餵1次,每次投餵量占存池蟹重的8%-10%,植物性飼料應煮熟投餵;9月動物性飼料達70%~90%,搭配10%-30%全價配合料,每日下午18:00~19:00投餵1次,每次投餵量占存池蟹重的8%-12%;10月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可視池中螃蟹發育、聚黃情況,每周投餵1-2次動物性飼料,投飼量為存池蟹重的5%-8%,植物性飼料應煮熟投喂,投餵時間為每日上午8:00-9:00。投餵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暫養階段應將飼料遍灑在暫養區內,進入大池養殖後,應將飼料投餵在固定的食場內。整個飼養過程的投食要根據水質、水溫、天氣、攝食、生長、發病及脫殼等情況適當增減。
水質調節
水質主要指標:水色淡綠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溶解氧5米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濃度0.1毫克/升-0.3米克/升,亞硝酸鹽濃度小於0.05米克/升,磷酸鹽濃度0.05米克/升-0.1米克/升。
池塘水位調控:蟹种放養初期,平均水深控制在0.5米,4月-6月平均水深為0.6米-0.8米,7月-10月平均水深1.2米。開春後隨水溫上升,逐步加水,每次增加5厘米;夏季高溫季節,每2-3天換水1次,每次加深5厘米,換水時要邊排邊灌,換水溫差不超過3℃;秋季,水溫下降後,每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5;當螃蟹進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時,應加大換水次數,每隔2天沖水一次,每次沖水2小時,沖水時邊加邊排,保持水位不變。微生物製劑調節方法:定期向蟹池中潑灑或拌飼投餵益生菌,修復、保全蟹池微生態環境,提高螃蟹抗病能力。池水消毒後的第4天,按1.0ppm-1.5ppm的濃度潑灑微生物製劑(如光合細菌等)。每次消毒後使用一次,一般使用間隔期為10-15天,7月-8月高溫季節使用間隔期為7-10天。在飼料中定期添加微生物製劑,一般按投飼量的0.5%-1.0%添加,連用3-5天。
底質改良:養殖季節,特別是高溫季節,每隔10-15天使用1次底質改良劑。如果底質變壞或螃蟹半夜上草,應及時使用底質改良劑和顆粒增氧劑。池底水草應呈帶狀分布,保證螃蟹在池底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和食場,如果水草浮起或腐爛應及時撈起,防止破壞底質環境。在陰雨悶熱天氣或氣候突變時,使用化學底質改良劑,如顆粒氧、吸附劑等。如果養殖後期池底積淤較多,透明度低,水色變濃,螃蟹背甲色深,腹部出現水銹,步足末端變黃,可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15.0千克,化水全池潑灑,連續使用2次,2次間隔期10-15天。巡池檢查勤巡塘,勤記錄。堅持“五查”,一查水位水質變化情況,定期測量水溫、pH等;二查螃蟹生長攝食活動情況;三查防逃設施完好程度;四查塘埂、涵閘有無破損、滲漏情況;五查病敵害侵襲情況。
病害防治
螃蟹病害的發生與養殖水體的底質環境、水質環境、食物及螃蟹自身抵抗力密切相關,因此,蟹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4)收穫、暫養起捕時間:池塘養蟹的起捕上市時間從10月下旬開始,到12月底結束。捕撈方法:①在池塘中設定地籠等工具進行誘捕;②採取白天加水,夜晚排水,利用螃蟹生殖洄游習性,在出水口設網袋捕捉。③利用螃蟹夜晚上灘爬行的習性,徒手捕捉。
商品蟹暫養:螃蟹捕起後放入暫養箱中進行暫養,洗淨中華絨螯蟹身上泥污,排淨糞便,提高外觀品質。
商品蟹運輸:暫養後的商品蟹分規格、分雌雄,分袋包裝,保溫,運輸至市場銷售,若氣溫較高,需加冰處理提高成活率。
  •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無為螃蟹地理標誌:①生產經營的螃蟹嚴格來自登記確定的地域保護範圍;②已取得登記無為螃蟹相關生產經營資質;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④具有無為螃蟹市場開發能力。使用無為螃蟹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無為螃蟹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專用標誌使用

無為螃蟹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①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使用無為螃蟹地理標誌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記的無為螃蟹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②保證無為螃蟹品質和信譽;③正確規範使用無為螃蟹地理標誌。
無為螃蟹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無為螃蟹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無為螃蟹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