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念為宗

無念為宗

無念為宗,是佛教禪宗常用詞語,它指佛教禪宗把無念作為傳承立宗之本。《壇經》云:“何名無念?無念法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常淨自性,使六賊(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從門門中走出,於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中不離不染,來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宗者,上接十方諸佛法流,下攝一切眾生心念,能轉運十方諸佛法流通過己心而加持來機也。”實乃以‘續佛慧命’,‘傳佛心印’也。(編輯整理:念定寺釋德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念為宗
  • 類別:佛教禪宗
  • 釋義:佛教禪宗把無念作為傳承立宗之本
  • 編輯整理:念定寺釋德政
淵源,詞義,

淵源

中華佛教禪宗從五祖弘忍開始大力弘揚《金剛經》。《金剛經》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菩薩觀諸法如幻如化,雖志求無上菩提,廣行一切善法,願度盡一切眾生,但不見有一法可得,有一眾生得度,惟有如此,才能融入般若性海,成就無上菩提。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須“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生念。”也就是《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諸師橫說豎說闡發的不外乎《金剛經》的這一般若思想。
無念為宗
中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云:“我此法門,從上已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禪門弟子希運也說:“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會此意,縱你廣學,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識自心,皆名邪行。”
神會在《南宗定是非論》中這樣說:“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云何不取於相?所謂如如。云何如如? 所謂無念?云何無念?所謂不念有無,不念善惡,不念有邊際,無邊 際,不念有限量、無限量。不念菩提,不以菩提為念。不念涅槃,不 以涅槃為念。是為無念。是無念者,即是般若波羅密。般若波羅密, 即是一行三昧。諸知識,若在學地者,心若有念起,即便覺照。起心 即滅,覺照自亡,即是無念。是無念者,即是無上境界。如有一境界 者,即與無念不相應。故諸知識,如實見者,了達甚深法界,即是一 行三昧…… 見無念者,六根無染,見無念者,得向佛知見。見無念者,名為 實相。見無念者,中道第一義諦。見無念者,恆沙功德一時等備。見 無念者,能生一切法。見無念者,能攝一切法。”
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翻譯的第一部經典《四十二章經》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又,“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詞義

無念為宗,是佛教禪宗常用詞語,它指佛教禪宗把無念作為傳承立宗之本。《壇經》云:“何名無念?無念法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常淨自性,使六賊(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從門門中走出,於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中不離不染,來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宗者,上接十方諸佛法流,下攝一切眾生心念,能轉運十方諸佛法流通過己心而加持來機也。”實乃以‘續佛慧命’,‘傳佛心印’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