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中華鱉養殖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公害中華鱉養殖技術
  • 外文名:zhonghuayangbiejishu
  • 類別:養殖技術
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除人口、資源、環境以外的全球性第四大危機,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我國政府利用加入wto的契機,2001年4月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畫”,在京、津、滬和深圳試點。2002年4月發布《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在全國推行,並制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標準,內容包括用水標準和大宗海水、淡水養殖魚類、貝類、蝦及中華鱉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漁用飼料安全限量、漁藥使用準則、水產品中漁藥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

中華鱉是傳統的滋補食品,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青睞。由於利益的驅使,一些行業和養殖者紛紛加入養鱉行列,他們缺乏科學的養鱉知識,盲目濫用藥物和違禁藥物,加之境外鱉非法進入,以次充好,嚴重損毀了中華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無公害中華鱉養殖標準的出台,對規範養殖行為,提高產品品質和競爭力,促進我國中華鱉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無公害中華鱉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證書並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中華鱉。其中產地環境應符合下列3個條件:(1)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要求;(2)區域範圍明確;(3)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生產過程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標準要求,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有完善的質量控制措施並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記錄檔案。

無公害中華鱉養殖應嚴格執行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漁業水質標準》、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藥使用準則》、gb15618-1995《土地環境質量標準》、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t5067-2002《無公害食品中華鱉養殖技術規範》。同時根據國際食品管理慣例,推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從可能造成中華鱉質量危害的環節進行分析和控制,這樣生產的中華鱉才能符合國家無公害標準ny5066-2001《無公害食品中華鱉》。現根據筆者養殖無公害中華鱉的經驗和體會,將無公害中華鱉的主要質量控制措施介紹如下:

一、種苗 種苗是養殖生產的基礎之一。因種質不純、近交、境外非法引進的中華鱉苗給我國中華鱉養殖帶來的病害流行,成活率低,造成的損失每年在億元以上,因此養殖的中華鱉種苗應是健康、不帶病原體的種苗。鱉苗生產應根據農業部《水產種苗管理辦法》進行。有條件者可自行留種,也可到中華鱉良種場購苗。經驗表明,用於繁殖的親鱉年齡4~10齡,個體重量在1.5公斤以上,繁殖出的種苗平均個體在3.5克以上,體格健壯,行動活潑,反應靈敏,用手拉其後腿能有力縮回,裙邊厚實、平直,養殖成活率高,病害少。
二、場地 根據中華鱉的生態習性和防病要求,選擇避風向陽,環境幽靜,水質清新,水源充足,無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土壤中重金屬和農藥不超標,土壤為柔軟壤土的地方建場。水源應符合ny5051要求,空氣品質符合gb3095二級以上標準,土壤符合gb15618要求,從而控制養殖場地對無公害中華鱉的質量影響。

三、飼料 養殖所用的中華鱉飼料,嚴格按《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生產。對原材料中有害、有毒、重金屬、農藥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使用,同時嚴禁添加抗生素、促生長素等。從源頭上杜絕外源危害成分的進入。中華鱉飼料應符合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在飼料製作進程中,使用清潔的水源,添加新鮮無污染的蔬菜,現配現用,定時、定質、定位,控制在2小時內吃光,投餌方式採用岸上投喂,殘餌便於回收,減少飼料浪費及對水質造成污染,每50~80隻鱉一個攝食點,這樣鱉攝食均勻,不會因爭食而斗傷,出塘規格整齊,從而保證飼料不對中華鱉質量造成危害。

四、漁藥 漁藥使用危害主要表現在藥物殘留時間長,有些漁藥一旦積累,難以代謝排出,如重金屬藥物,有些漁藥使用會導致鱉畸形發育,針對在中華鱉整個養殖過程中實施生態養殖、健康養殖、生物防治病害的要求,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調節水質,高溫季節針對性添加高效低毒的中草藥,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疾病的發生,減少用藥量。而對於鱉病防治則嚴格按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藥使用準則》,杜絕高毒、高殘留漁藥的使用和隱形積累。

五、水質 中華鱉是在水中生活的爬行動物,水質的好壞,將對產品的最終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池塘養殖用水通過物理、化學、生物調控措施,確保達到漁業水質標準。物理調控主要包括沖水、換水、沖氣、增氧,清除池底淤泥,對池底進行曝曬,減少池底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化學調控主要包括定期潑灑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2毫克/升的漂白粉,保證水體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溶解氧在4毫克/升以上,化學需氧量在10~20毫克/升,氨氮不超過2毫克/升;生物調控主要實施鱉、魚、菌、藻、貝、水浮蓮等共生,實行水體生物的多樣化,提高水體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流通,增強池水的自淨能力,重要措施是鱉魚混養。鱉魚混養指鱉池放養吃食性魚類(鯽、鯪、羅非魚)和濾食性(白、花鰱)魚類,它們可及時清除中華鱉的殘餌和糞便,控制浮游生物含量,調節水體的溶解氧,減少疾病的發生,使養殖水呈現良性循環,最大限度降低漁藥的使用。

六、包裝、運輸 中華鱉的包裝、運輸是上市前最後一個環節,嚴禁人為操作、機械損傷,避免感染,影響產品的外觀、色澤。

通過以上措施,可確保中華鱉健康、衛生、營養、無公害。
(本文已被瀏覽 227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