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江南水鄉狂歡節

烏鎮江南水鄉狂歡節

"中國·烏鎮香市"原本是浙江省桐鄉市烏鎮一項傳統的農家娛興節日,已有數百年歷史,文學巨匠茅盾先生稱之為"農村的狂歡節",文革後幾近消亡。近年來,結合烏鎮江南水鄉古鎮風光重新規整後,再度面世。 每年清明至穀雨,烏鎮四鄰八鄉的蠶農都會到烏鎮進香,到普靜寺洗蠶花手,共祈蠶市,修真觀前的戲台還上演神戲,寺廟裡滿大殿是鐘鼓聲、誦經聲,河裡高竿船、船、踏白船競相競技,兩岸彩聲不斷,人聲鼎沸,各種聲浪甚囂塵上,三里之外可聞其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鎮江南水鄉狂歡節
  • 屬於:浙江省桐鄉市
  • 類別:農家娛興節日
  • 承辦單位:當地旅遊開發主管部門
簡介,歷史淵源,新時代香市,承辦單位,主要內容,意義,

簡介

烏鎮香市流傳已久,在杭嘉湖地區名氣極大。烏鎮歷史上是二省三府七縣交界之地,方圓二十里內並尤其他集鎮,同時它又是浙北水運樞紐,蘇杭水路中點,因此周圍農民都在烏鎮進行農副產品與門用品交易。此外,明清時期,烏鎮的寺、院、廟、觀、堂、庵不下40餘處,規模較大的便有三宮六院九寺十三庵,香客眾多,盛極一時,又因商業活動的加入,便形成了自娛自樂的"香市"。

歷史淵源

“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
——茅盾1933年散文《香市》
“清明後男女赴普靜寺燒香,今名香市。小販沿途未有閒,洋片攤、糖攤、馬戲、髦兒戲、傀儡戲諸娛樂場,鑼鼓喧天,遊人甚眾……”。
——據《烏青鎮志》記載

新時代香市

2001年,經過烏鎮當地旅遊部門的挖掘整理和重新設計,巧妙地將江南水鄉古鎮風貌和烏鎮當地風俗民情融為一體,同時、穿插特色菜餚、本土特產等經貿活動,形成了集觀賞、參與、民俗、經濟為一體的新時代條件下的"香市",更名為"中國·烏鎮香市暨江南水鄉狂歡節",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得到了海內外遊客的一致好評。
一年一度的水鄉狂歡節:每年早春三月末四月初開始,多則一月,少則半月,定期舉行,展示烏鎮民清風俗,並為各類商貿活動提供平台。

承辦單位

江南水鄉狂歡節由當地旅遊開發主管部門--桐鄉市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獨家承辦。

主要內容

蠶花聖會:由鄉民組織數百人巡遊,前面抬閣里蠶花仙子開道,後面跟著祭神班子、吹打班子和神戲道子,絲竹聲聲、鼓樂喧天;居民大都全家出動,觀禮求福、售貨購物。形成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熱鬧場景。民謠"三月三、廟門開,鄉下蠶娘出門檻,東亦逛、西亦顛,軋朵蠶花回家來"正是蠶農狂歡的真實寫照。
水龍大會:由於江南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地方百姓十分重視防火。從清朝開始,每年春秋兩季,民間救火團體都會自發組織隊伍舉行"烏清水龍大會",名為比試高低,實為救火演練,場面頗為壯觀。如今我們看到的龍隊所使用的便是清末民國時期保存下采的槓桿式、衝壓式、推拉式等消防泵龍。儘管這些消防器材和方式今天看來十分笨拙原始,卻都是當年最先進的"舶來消防品"。
水鄉婚禮:江南水鄉婚禮講究"水陸並進",別有一番風味。當老街上鞭炮震耳、笙樂奏響時,河面上也是洪鑼聲聲、鼓樂喧天,新郎在前喜上眉梢,新娘在後端坐花轎,喜娘賓朋相擁兩旁,水上嫁妝齊行並進,迎進喜堂交拜成雙、送入洞房百年好合。這一系列水鄉迎親、船運嫁妝、喜堂交拜、賀喜成雙的地方婚俗禮儀,可以看到烏鎮民間結婚的習俗和排場。
踏白船:烏鎮東市河裡,場面最壯觀的要數"踏白船",它是一種集娛樂、競技和助興於一體的水上活動。改裝漁船為踏白船,抽調最有力量的壯漢,按每船雙詹八槳的裝備要求參加踏白船競賽。屆時船頭大鼓勁擂,船梢洪鑼壓奏,眾大漢齊心發力、吼聲震天,只見操槳者躬伸齊整、拉幫者背貼水面,形如龍、快如弓,猶如蛟龍現形、騰空出水,於是兩岸觀者歡聲雷動、彩聲連連,場面蔚為壯觀,極具水鄉風情。
此外,"水上絲竹"、"水上高竿"、"水上船拳",也是一道道江南風味迥然的農家鮮。還有一個紀念捨己救人的秀才的瘟元帥廟會,活動場面熱鬧非凡,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非常令人喜歡。

意義

烏鎮香市江南水鄉狂歡節,對於研究江南水鄉的蠶文化、水利、交通、工商、手工藝、宗教等經濟文化生活均有獨特意義。同時,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對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繁榮經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