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耳鰻鱺

烏耳鰻鱺

烏耳鰻鱺,學名Anguilla nigricans (Chu et Wu, 1984),為鰻鱺科鰻鱺屬魚類,俗名烏耳鰻。體前部圓筒狀,尾部側扁,頭較大。眼圓形,每側鼻孔2個,前鼻孔位於吻端,後鼻孔位於眼前緣。口前位,口裂稍平,向後伸達眼中部下方。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南部的江湖河口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廈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耳鰻鱺
  • 拉丁學名:Anguilla nigricans (Chu et Wu, 1984)
  • 別稱:烏耳鰻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 亞綱:輻鰭亞綱
  •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 亞目:鰻鱺亞目
  • :鰻鱺科 (Anguillidae)
  • 亞科:鰻鱺亞科
  • :鰻鱺屬 (Anguilla)
  • :烏耳鰻鱺
  • 分布區域:福建南部的江湖河口
  • 定名人:Chu et Wu
  • 年代:1984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範圍,瀕危等級,致危因素,

形態特徵

體前部圓筒狀,尾部側扁,頭較大。眼圓形,每側鼻孔2個,前鼻孔位於吻端,後鼻孔位於眼前緣。口前位,口裂稍平,向後伸達眼中部下方。下頜突出於上頜,上下頜骨具牙並形成齒帶,前方稍寬有齒4行,後方2行;犁骨齒前方5—6行,後方1行,狹長,不伸達上頜齒後端,僅達其長2/3處。唇發達,左右不相連,鰓孔中等。體被細長小鱗,由5—6枚小鱗平行排列,互相垂直交叉呈席狀。側線孔明顯。背鰭、臀鰭發達並與尾鰭相連,具胸鰭。體長為體高15.9—16.7倍,為頭長7.1—7.6倍。

生活環境

種群數量很少,故罕見,生活於江河幹流或支流,濕地、鹹水,半鹹水或鹼性湖泊、淺灘及沼澤。為降河洄游性魚類,產卵習性與日本鰻鱺相似。

分布範圍

分布於福建南部的江湖河口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廈門。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名錄評估等級:  極危 CR B2ab(i)
依據標準:現存數量極少,屬稀有種類,自首次發現後,至今尚未有再次採獲的報導
中國種群占全球比例 :中國特有。

致危因素

擴散能力有限、密度低、種群波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