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堰

烏石堰,在安徽省潛山縣城西北二十里皖水西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堰
  • 地點:安徽省潛山縣城西北二十里
  • 時間:漢獻帝建安十九年
  • 措施:改善排澇面積6.07萬畝
簡介,發展歷程,

簡介

烏石堰,在安徽省潛山縣城西北二十里皖水西岸。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廬江太守朱光屯皖,開吳塘、烏石二陂以灌稻田。明嘉靖元年(1522年)安慶知府胡纘宗重修吳塘、烏石二陂,築石壩於烏石陂,有“金壩”之稱。順治九年(1652年),知縣鄭玄於烏石堰重築石堤,民利德之。康熙十年(1671年),烏石堰以下堤岸最多,不時崩塌,近河之田,頗為漂蕩,知縣周克友督夫挑築完固。歷代雖多次對烏石堰進行整修加固,但由於屢遭破壞,灌溉功效下降,至民國34年(1945年)僅能灌溉4000餘畝。

發展歷程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懷烏石堰灌區。1952年以前,泥沙淤塞堰口,引水不暢,僅灌溉5800畝。後根據安徽省人大代表議案要求開始整修烏石堰,至1958年共建渠首進水閘1座,分水閘8座,節制閘廂斗門共119座,泄洪閘1座,開挖總乾渠1條、乾渠3條、支渠8條,並建了攔沙壩,保證了灌區的灌溉水量,灌溉面積達1.4萬畝,為建國前的3.5倍,偏遠山區鄉村也能旱澇保豐收。又經過1970年後的整治,現可防禦20年一遇的洪水。1983年7月4日,烏石堰水位44.2米,流量2100立方米每秒,堤防無損,避免了洪水對灌區和潛山縣城的威脅,保護農田13.8萬畝,改善排澇面積6.07萬畝,烏石堰灌區面貌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