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甜仔

烏甜仔

烏甜仔,植物俗名。可指茄科植物龍葵,也可指馬鞭草科植物山牡荊

龍葵(Solanum nigrum L.)為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 L.),一年生草本植物,民間俗稱烏甜仔菜、苦葵、水茄、野茄、烏仔菜、天茄子、牛酸漿、野葡萄、天寶豆、酸漿草、天淪草、黑珠仔菜、黑甜仔菜等,其大多數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主要生長在農田、荒地、村莊等地。龍葵果實為圓形漿果,果中汁多,成熟後可直接食用。龍葵是一種很有開發價值的資源,備受食品和藥物研究人員的關注,發展前景廣闊。

山牡荊(Vitex quinata Williams)為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荊屬(Vitex)常綠鄉土闊葉喬木,別名薄姜木、烏甜仔(閩南)、鶯歌、山埔姜、山布荊等,是一種珍貴用材兼具名貴藥材(枝葉、根)和景觀綠化的多用途樹種,既可作為高級用材樹種栽培,也宜作園景樹木、行道樹、鄉村美化以及藥用經濟植物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葵/山牡荊
  • 拼音:wu tian zai
  • 學名:Solanum nigrum L./Vitex quinata Williams
  • 別稱:烏甜仔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名稱來源,龍葵,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分類,主要價值,發展前景,山牡荊,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名稱來源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茄科植物龍葵及馬鞭草科植物山牡荊均有異名“烏甜仔”。

龍葵

植物學史

據考證,龍葵這味中藥首先是由中醫發現並使用了一千多年,記載於相關的藥學著作之中。隋唐以前唐甄權所著的《藥性論》稱其為“龍葵”。東方是龍的故鄉,是龍文化的發祥地,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子孫,用龍命名一味中藥,是很特殊的禮遇。唐代的《新修本草》稱龍葵為苦菜,這是從其性味方面進行考慮。宋代的《本草圖經》稱其為苦葵、天茄子,《救荒本草》稱其為天茄苗兒,《滇南本草》稱其為天天茄、裘兒草、後紅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其為水茄、天泡草,《植物名實圖考》中稱其為天泡果。龍葵的不同名字既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用藥習慣,也反映了歷代中醫藥學家對其的視角有所差異。
龍葵龍葵
龍葵廣泛分布於亞洲,如中國、印度、日本、東南亞,在歐洲也有分布。其以靚麗的果實最先被人們所認識,在藥食兩用的過程中,或以其全草和地上部分作為菜餚,或將其果實當作水果食用,在實踐之中發現了其治病養生的藥用價值,由此而逐漸受到重視。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25-1米,莖無棱或棱不明顯,綠色或紫色,近無毛或被微柔毛。葉卵形,長2.5-10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而下延至葉柄,全緣或每邊具不規則的波狀粗齒,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葉脈每邊5-6條,葉柄長約1-2厘米。蠍尾狀花序腋外生,由3-6-(10)花組成,總花梗長約1-2.5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近無毛或具短柔毛;萼小,淺杯狀,直徑約1.5-2毫米,齒卵圓形,先端圓,基部兩齒間連線處成角度;花冠白色,筒部隱於萼內,長不及1毫米,冠檐長約2.5毫米,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2毫米;花絲短,花葯黃色,長約1.2毫米,約為花絲長度的4倍,頂孔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0.5毫米,花柱長約1.5毫米,中部以下被白色絨毛,柱頭小,頭狀。漿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熟時黑色。種子多數,近卵形,直徑約1.5-2毫米,兩側壓扁。

生長環境

喜生於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

分布範圍

我國幾乎全國均有分布。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

物種分類

龍葵(原變種)
var.nigrum
矮株龍葵(變種)
var. humile (Bernh. ) C. Y. Wu et. C. Huang植物分類學報, 16 (2) : 72. 1978. S. humile Bernh. in Willd, Enum. hort. Berol. 236. 1809; Hand.-Mzt. Symb. Sin. 7: 287. 1936.
與龍葵的主要區別為:本變種為多分枝的匍匐草本,枝沿稜角具齒,莖葉均被疏生伏臥的捲曲毛。漿果球形,成熟時綠黃色。
在我國見於雲南、四川等地。歐洲廣布。
濱黎葉龍葵(變種)
var. atriplicifolium (Desp.) G. Mey. in Chlor. Hanov. 265. 1836——S. atriplicifolium Desp. in Dunul Hist. Solan. 153. 1813.
與龍葵的主要區別為:本變種的葉片每邊具4-5規則的粗齒。果成熟後黑色。
我國見於雲南。歐洲廣布。

主要價值

一、食用價值
1.龍葵果果酒
龍葵果酒可以增強免疫力,適當飲用益於身體健康。以成熟、飽滿的果實為原料,利用果酒酵母
和活性乾酵母釀造出芳香、醇厚的果酒。
2.龍葵果飲料
龍葵果飲料酸甜適宜,口感較好。還可以龍葵果和山葡萄為原料釀製複合型飲料,此飲料口感細膩。
2.3 龍葵果罐頭
將龍葵果製作成糖水龍葵果罐頭並對其工藝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罐頭口感和質量最佳的條件是:燙漂溫度60℃,燙漂時間10min,此時糖水龍葵果罐頭營養最豐富。
二、經濟價值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Cd)污染的土地越來越多,對人們的危害越來越大。因此,防治鎘(Cd)污染迫在眉睫。探究龍葵回響Cd脅迫分子調節機制,結果發現,龍葵對Cd具有很強的富集作用。
研究發現,龍葵95%乙醇提取物對小菜蛾具有觸殺性。提取龍葵根部物質,研究發現龍葵根部提取物質可製成殺蟲劑,用來預防害蟲。

發展前景

龍葵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其果實色澤鮮艷,口感好,營養豐富,可加工成飲料、果醋、果罐頭、果醬、果酒等。但目前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龍葵種子休眠問題,因此,要加大龍葵的研究開發力度,加強對龍葵技術水平的研究,提高龍葵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龍葵作為一種藥食兩用新型營養保健水果,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研發方面,應注重龍葵中可提取的功能性因子和有效成分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使龍葵食藥兩用的價值得到充分利用。另外,龍葵中龍葵種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酸油脂,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

山牡荊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4-12米,樹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小枝四棱形,有微柔毛和腺點,老枝逐漸轉為圓柱形。掌狀複葉,對生,葉柄長2.5-6厘米,有3-5小葉,小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頂端漸尖至短尾狀,基部楔形至闊楔形,通常全緣,兩面除中脈被微柔毛外,其餘均無毛,表面通常有灰白色小窩點,背面有金黃色腺點;中間小葉片長5-9厘米,寬2-4厘米,小葉柄長0.5-2厘米,兩側的小葉較小。聚傘花序對生於主軸上,排成頂生圓錐花序式,長9-18厘米,密被棕黃色微柔毛,苞片線形,早落;花萼鐘狀,長2-3毫米,頂端有5鈍齒,外面密生棕黃色細柔毛和腺點,內面上部稍有毛,花冠淡黃色,長6-8毫米,頂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間裂片較大,外面有柔毛和腺點;雄蕊4,伸出花冠外,花絲基部變寬而無毛,子房頂端有腺點。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成熟後呈黑色,宿萼呈圓盤狀,頂端近截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牡荊山牡荊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1200米的山坡林中。

分布範圍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日本、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根據廈門市同安區林業局資料,通常十年生山牡荊開始開花結實,大小年間隔為1年或2年,但不明顯。通常母樹的林齡對種子質量和林木生長影響較大,從十五年生以下的母樹上採種育苗,種子發芽較快,但林木容易出現早衰現象,而從五十年生的老樹上採種育苗,種子發芽率低,幼苗生長不良,參差不齊。從中齡母樹上採種育苗,種子發芽率高,從幼苗開始至林木成孰,均能保持旺盛生長。因此,選擇適齡的採種母樹是林木育苗的關鍵技術之一。根據多數林木的採種報導,一般以15-30年的健壯、通直、無病蟲害、生長旺盛整齊、光照充足的林分作為採種母樹林較為適宜。山牡荊8月上旬為盛花期,9月上旬為末花期,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果買成孰,果皮顏色由青綠色逐漸轉為暗綠色或紫青色即為果實成熟。果實成熟後,應及時採種,否則極易脫落或被鳥獸取食。採種時用鉤刀、高枝剪或人工爬上樹剪下果枝採取果實。但在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的種子成熟期內,不同時期採收的種子,播種發芽率、長勢相差較大。
採回的漿果應及時處理,以防變質。果實採回清洗雜質後晾乾1d(外果皮開始脫水起皺褶),放在水中浸泡,待果皮與種子分離時進行搓冼(浸泡時間大約6h),待除淨果皮和果肉後,用凊水漂冼乾淨並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消毒再洗淨,置室內攤開陰乾,切忌曝曬。鮮果出籽率25%左右,種子純度98%,千粒重150-200g,純種子5000-6000粒/kg。
種子處理是決定山牡荊育苗成功與否的關鍵技術之一。為了尋找提高山牡荊種子發芽率的育苗措施,特開展了種子不同處理萬法試驗,即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不同浸種處理,
分析不同浸種方法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試驗設4個處理,即處理T1:凊水,常溫約20T,浸種處理時間8h;處理T2:50T溫水連續浸泡(用50T溫水浸種至水冷卻後,再換50T水重複浸種2次);處理T3:50T溫水加0.5%高錳酸鉀(用50T溫水浸種至水冷卻後,加入0.5%高錳酸鉀浸種2h);CK:沒有任何處理,直播。各種處理均是處理後撈起置於室內攤開稍微晾乾後播種。
試驗用的種子為2016年11月上旬從同安鳳南農場優樹採集的種子。試驗採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複,BP播種前每個處理設定3個觀測小區,每個小區面積2m2(畦寬和畦長分別是1m和2m)。播種採取撒播,每個小區播種100粒相當於播種量100kg/hm2)。播種後覆蓋細土,厚度為0.5~1.0cm,立即淋透水1次,並搭蓋簡易拱棚,蓋上農用塑膠薄膜以保溫保濕,以防止低溫霜凍(冬季低溫和倒春寒)和雜草危害。
播種後40~50d,陸續有種子發芽,其中經過處理的種子發芽時間比沒有處理的早發芽,相差7~10d。待種子基本出齊後,進行成苗調查,計算發芽率,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種子不同處理方法對發芽率有較大的影響,經過處理的種子發苗率、發芽率均極顯著高於對照組。其中,50T溫、水浸泡加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的處理(處理T3)效果最好。播種後約40d開始發芽,發芽率平均達72.63%;而對照組發芽率較低,僅40%左右。
山牡荊果實含有單寧等物質,含量高、成分複雜且種子外殼堅硬,給種子育苗造成難度,山牡荊種子需要通過適當的浸種處理,以去除種子中的抑制物質和揉搓後仍覆蓋在種胚上的蠟質,促進種殼軟化,才能保證高發芽率。

主要價值

既可作為高級用材樹種栽培,也宜作園景樹木、行道樹、鄉村美化以及藥用經濟植物栽培。木材適於作、桶、門、窗、天花板、文具、膠合板等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