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村

烏東村

烏東村,因屬於居苗族聚居地,故也叫做烏東苗寨,是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一個行政村,距離縣城20公里,距離雷公山旅遊公路1.5公里。烏東苗寨坐落在雷公山半山腰,海拔1300米,東鄰方祥的毛坪、格頭、雀鳥村,西抵虎羊、白岩、羊苟村,北接西江鎮的腳堯村,南與大塘鄉的高岩、交臘兩村接壤,位於雷山縣城東部,距離縣城20公里,距雷公山旅遊公路僅1.5公里,旅遊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地處苗嶺主峰雷公山山腰的谷地內、群山環抱、常年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2.4℃,屬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故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旅遊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山縣中寨村
  • 全村總面積:26252畝
  • 年平均氣溫:12.4℃
  • 戶數:107戶
概況,村名的由來,建築風格,傳說,

概況

全村總面積26252畝,轄 4個村民小組,107戶,有近500人。世居全為苗族,全村有黨員20名,是省政協主席黃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聯繫點,也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之一。人均耕地面積0.82畝,人均占有糧食280公斤,人均純收入110
0元。這裡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民族文化,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及發展茶葉等綠色食品的良好環境。自2006年烏東村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以來,烏東村“兩委”搶抓歷史發展機遇,依託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平台,以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為抓手,2009年烏東村在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烏東村黨支部以“建設美好烏東,爭創科學發展示範村”為主題,通過“兩推動、四做強”(素質推動、示範推動;做強茶葉產業、做強蔬菜產業、做強畜牧產業、做強旅遊產業)為載體,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民眾走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致富路子。2011年7月烏東村榮獲“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烏東苗寨作為雷公山旅遊經濟開發圈一顆耀眼的明珠,將以苗族聚落和優美的山水田園觀光旅遊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託,具有休閒、養生、度假等多功能的原生態苗族村寨旅遊地進行對外開放,它將成為中國最美的苗寨之一。這裡適合沿海地區的遊客來體驗田園生活,爬山旅遊,回歸自然,摒棄心中的煩惱,淨化心靈。

村名的由來

烏東苗寨名字的由來。雷公山有一支山脈造勢雄偉,延伸到此處又變成平緩山樑,尾端突兀一座小山,猶如螭龍抬頭。有兩條溪流在山樑尾端匯合,潺潺向西北流去,十幾戶苗族在兩條河流中間的山樑上造屋而居,故因此而得名烏東寨,苗語稱“歐東”,其意是河中之寨。寨子四面環山,綠竹翠擁,山上青松翠柏、古樹參天、林蔭綠郁,站在高處望烏東苗寨,山青水秀,吊腳木樓鱗次櫛比,錯落有序,清晨幾絲陽光照射下,炊煙裊裊,美似仙境,真所謂錦繡山河,風光這邊獨好。據老人說,烏東苗族是歷史上為躲避戰亂,從其他地區的苗族避居於此而成的,時間較短,不超過300年。全村104戶人家,卻有楊、潘、李、龍、萬、姜、侯、趙、金等9個姓氏,全系苗族。根據故老相傳,最早來此居住的是清雍正年間為躲避張廣泗對苗民的鎮壓而避匿於此的苗民,有的是清鹹豐、同治年間、躲避清兵鎮壓。苗族起義時逃居於此,而有的是災荒年無法生活而到此求生的。由於世居於烏東的不同姓氏的苗族之間並不同宗,因而不同姓氏之間可以通婚,形成複雜的姻親關係,人們相處融洽、和諧、民風淳樸。
苗族姑娘苗族姑娘
苗族青年作家、知名記者南往耶這樣寫:“苗族是一個不斷被驅趕甚至被消滅的民族,但他們一直沒有對信念的放棄,自五千年前開始,爬山涉水,經歷千難萬苦,從中原逃到雲貴高原和世界各地,朝著太陽落坡的地方尋找故鄉,用血養育古歌和神話,沒有怨恨,把懸崖峭壁當做家園,梯田依山而建,信仰萬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感謝仇人。”烏東苗寨的苗家人正是如此。

建築風格

烏東苗寨的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木樓建於斜坡上,一般分為三層,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美人靠",苗語稱"豆階息",主要用於乘涼、觀景、休息;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同時,烏東苗族除了建吊腳樓外,還喜歡把糧倉懸空建在小溪之上,防止老鼠,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吊腳樓吊腳樓
而烏東的民俗具有苗族特色,傳統節日主要有苗年節吃新節、鼓藏節和春節。過苗年分小年和大年之分,小年一般在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以前的卯日,即農曆10月3-15日,這一節日也稱為"放牛節",從這一天起就可以放牛上坡,直到開春耕種才能趕回家;大年一般是每年農曆十二月以前的卯日,是烏東一年當中最隆重、熱鬧的節日,除了傳統的唱苗歌、跳蘆笙外,還舉行文體活動。吃新節一般是每年農曆六月初五後的第一個卯日,"鼓藏節"每十二年過一次,即卯年的農曆十月初五後的第一個卯日,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節日氣氛濃厚。

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烏東苗寨野鴨很多,偶爾天鵝也常來覓食、戲水。白岩苗寨有一名叫福壽里的苗族青年,經常到烏東河打野鴨。有一天,一隻白天鵝從陶堯河飛上來,福壽里見這隻白天鵝落到烏東河口處,他從白岩三步並兩步走,來到一座較高的山頭往河口看,見這隻白天鵝正在洗浴理身上的羽毛。但當他來到河口處看時,卻不見白天鵝了。河的上游有一位苗家姑娘,亭亭玉立,身穿盛裝,頭帶銀雀,向他走來。姑娘彬彬有禮向福壽里說:"大哥,你是哪裡的,來這裡做什麼?"福壽里說;"我是白岩寨的,剛才我看見有一隻白天鵝飛到這裡,我準備來打這隻白天鵝,但來到這裡卻不見了,莫非是你把它嚇飛了。"姑娘說:"不是的,恐怕你看花眼了,我家離這裡不遠,我天天到這條河來撈魚,卻從來不見什麼白天鵝。"福壽里尷尬。姑娘說:"我叫歐東南,父母被人用鳥槍打死了,現在我是孤身一人,天天撈魚捉蝦充飢,如果大哥不嫌我醜,我願嫁給大哥為妻。"福壽里思忖半響說:"我的父母也早亡,但我田無丘,地無角,只有半間茅草房,天天靠打獵吃,你如果嫁給我,不知拿什麼來養活你。"姑娘說:"窮也不怕,只要人勤勞,生活是會好起來的。"福壽里聽姑娘講話很誠懇,便答應接納姑娘為妻。福壽里說:"我倆結合為夫婦倒是很好,但今晚卻不知去哪裡討米來煮飯吃。"姑娘說:"不用操心,我知道那邊河裡有魚多,大哥你在這裡燒火等我,待我去捉幾條來燒吃。"於是,福壽里上山去拾柴禾回來,還未生火,姑娘就得魚來了。他倆把魚燒吃後,天已黑盡,不能回白岩住宿了,當晚就在河口處過夜。晚上,福壽里做了一場夢。他夢見走到一個什麼地方,好象他曾經到過這裡打野鴨,但今天卻不見野鴨了,他又走啊走,遇見一位漁翁,白髮蒼蒼,擋了他的去路,漁翁問他到哪裡去,福壽里說:"我去砍樹子來起房子。"漁翁又說:"用不著去砍樹子了,山那邊有一幢吊腳樓,還沒有主人,你過河去看一看,如果適合就到裡邊去住。"他順漁翁指引的方向走去,正過到一條河中間,突然洪水浪頭把他捲走了,他拚命地想爬上岩,但卻一點力氣也沒有,突然跌入瀑布。他醒來卻是一場夢。
遊方遊方
福壽里把做夢的經過說給姑娘聽,姑娘說:"夢是夢,做是做,它與現實生活不一樣,看來你的心靈不一定好,才做這種惡夢。"福壽里請求姑娘解夢,姑娘說:"不必去解這個夢了,我勸大哥,以後不要去打野鴨了,它們也是一條生命,這是妹榜妹留的旨意,不要違反天意,去做傷天害理的事啊!"福壽里聽後很慚愧,答應改掉這種不良習慣,決心去勞動生產。天亮後,他倆起來,看見河的中間山樑處聳立一幢漂亮的吊腳樓,連家具也都是新的,於是他倆就在這裡住了下來,男耕女織,繁衍後代,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七年後,南海觀音來找仙鶴回去,無奈,姑娘戀戀不捨揮淚向福壽里說:"我本是一隻仙鶴,來勸你不要用殺害野鴨和天鵝,才變成一個苗家姑娘與你成婚,現在我該回去了,希望你好好撫養子女,教育他們世世代代不要打天鵝了。"話畢,變成一隻白天鵝向南飛去。後來人們把福壽里和仙鶴姑娘住的這幢吊腳樓稱為"仙鶴樓"。到清朝時代,雷山地區盜賊很多,為了逃避清政府的清剿,他們常借烏東住宿,激怒了清政府,幾次派兵到烏東燒殺洗劫,人口銳減,仙鶴樓也被燒毀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