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納喇氏

烏拉納喇氏(轉寫:Ula Nara hala),又稱烏喇那拉氏,烏喇納喇氏,烏拉那拉氏,烏喇氏,是滿洲著姓那拉氏的主要分支之一,其始祖為扈倫國主納齊布祿,據其家族內部傳說本為金室後裔。早年獨處於輝發、烏喇邊界的啟爾撤河源頭,因素有墨爾根之號,時而有來訪者。

清朝時期,烏拉納喇氏出現多位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后妃,其中清太祖大妃為烏拉貝勒滿泰之女,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王;清太宗繼妃,生肅親王豪格、洛格;孝敬憲皇后,為一等承恩公,烏拉那拉·費揚古女;生弘暉。清高宗皇后烏拉納喇氏,贈一等承恩公,佐領那爾布之女。納喇氏生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皇五女。民國以後,烏拉那拉氏多以趙為漢姓,還有的使用相、那、桐、冮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拉納喇氏
  • 外文名:Ula Nara hala
  • 得姓方式:納齊布祿稱“那拉氏”
  • 得姓始祖 :納齊布祿
  • 主要郡望:烏喇部
  • 旗籍:上至滿洲鑲黃旗、下至滿洲鑲藍旗
姓氏由來,歷史追溯,著名人物,孝烈武皇后,孝敬憲皇后,清高宗繼皇后,

姓氏由來

初期,蒙古可汗欲許配其女於祖納齊布祿、並給以僕人牲畜,希望能使納齊布祿歸附。納齊布祿哄騙蒙古兵,稱需要與父母同往,於是便登上髙峰不下。蒙古兵上山尋找,納齊布祿箭無虗發,蒙古兵無法前進便問其姓氏,納齊布祿隨口答道“那拉氏”,於是便以此為姓。

歷史追溯

最早可追溯至其始祖納齊布祿創立的扈倫國,於脫脫不花東征女真後衰落並南遷。1561年,其後裔布顏統治時稱貝勒,創立烏拉國,起初從屬於同族兄弟哈達萬汗王台,並以其為盟主組成新的扈倫部落聯盟。王台死後,諸子爭位,烏拉趁勢擺脫哈達掌控,布顏之孫滿泰、布占泰兄弟統治期間兼併臨近部落使得烏拉躋身海西女真強者之列。同時期,努爾哈赤崛起於建州,隨著其領土不斷擴張而與烏拉等部產生摩擦。烏拉還作為主力參與了以葉赫為盟主的九部聯軍,與建州軍在古勒山激戰,結果聯軍大敗,布占泰被俘。此後,滿泰被部民刺殺,努爾哈赤扶植布占泰回烏拉繼位,並與其五次和親,七次盟誓。然而,布占泰不甘失敗,暗中聯合葉赫,希望能洗刷被俘的恥辱,後更是稱汗,但烏拉卻在烏碣岩之戰中慘敗於建州,其勢力退出了圖們江地區,失去了對臨近東海女真部族的支配,建州進而接連蠶食烏拉領地。1613年,努爾哈赤親率三萬大軍攻打烏拉,布占泰不敵,率領殘部投往葉赫,歷時五十一年、三代四任國主的烏拉至此滅亡。歸順清朝,編入滿旗。
烏拉納喇氏一族鼎盛之時疆域東至朝鮮、北到今黑龍江省牡丹江、俄羅斯遠東興凱湖、西、南分別與輝發、葉赫接壤,人口達30餘萬。其都城烏拉城盛極一時,有“東方第一大城”之稱,有詩曾對此稱讚道,“烏喇部,貝勒家,層樓復殿飛丹霞”。其立國之時,女真文已不再通行,故並無本國文字,其內部通行漢文和蒙古文,尤其上層統治者多使用以上兩種文字與其他女真各部、明朝、蒙古各部之間進行書信往來。

著名人物

孝烈武皇后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拉納喇氏,名阿巴亥。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1601年,嫁給努爾哈赤,為側福晉,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福晉,獨占眾福晉之首,時年14歲,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天命五年,被庶妃德因澤揭發其與大貝勒代善有染而遭到努爾哈赤休棄,一年後又被重新立為大福晉,後金天命十一年不知何故被逼殉葬,享年37歲,與清太祖合葬於福陵,後被追謚為孝烈武皇后,全謚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但後被順治帝罷謚,出廟。
相關史料
大妃,納喇氏,烏喇貝勒滿泰女。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湯泉。八月,疾大漸,乘舟自太子河還,召大妃出迎,入渾河。庚戌,舟次靉雞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順治初,多爾袞攝政,七年,上謚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太廟。八年,多爾袞得罪,罷謚,出廟。

孝敬憲皇后

烏拉納喇氏。滿洲正黃旗,內大臣費揚古之女。原配嫡後。世宗為皇子,聖祖冊為嫡福晉。清代三位烏拉納喇氏點的皇后中唯一沒有被廢黜的烏拉納喇皇后。雍正元年,冊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謚孝敬皇后;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祔葬泰陵,生下皇長子弘暉,早殤。
人物生平
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那拉氏的地位也隨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冊封為皇后。雍正沒有聲色犬馬之好,繼位後放掉了宮內所養全部珍禽異獸。他喜歡園林、常年辦事的地點就在圓明園。閒暇時,喜歡流連於園中山水之間。其他生活用具,亦不太講究。吃喝方面,只喜歡喝點酒,也有節制。當時傳來西方的新鮮東西,像溫度計、望遠鏡等等,他接受得很快,還讓宮廷匠役仿造,賜給親近大臣。烏拉納喇氏深知雍正公務繁忙,日理萬機,所以對他生活上的一些愛好無不滿足。在掌管六宮時,和嬪妃、宮娥之間關係也很好。這是因為那拉氏為人孝順恭敬,無論在藩邸的年月還是被封為皇后以後,她始終如一。她曾為雍正生下長子弘暉,長到八歲,不幸夭折了。雍正對皇后很尊重,常常稱讚她謙和順從。
雍正九年(1731)九月,皇后病故。雍正帝非常悲痛,他說:“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當親王的時候,便嫁給我了。婚後四十餘年,夫妻感情相融,她為人極好,孝順恭敬,四十年如一日。”雖然剛剛大病初癒,身體虛弱,要親臨合殮,大臣們怕他觸景增悲,非攝養所宜,紛紛諫止,雍正只好服從。他親上諡號曰孝敬憲皇后。後來,與世宗合葬於泰陵。

清高宗繼皇后

清高宗繼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烏拉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佐領那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那拉氏出生。雍正時初為高宗藩邸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封為嫻妃。十年(1745年)晉為嫻貴妃。孝賢純皇后病逝第二年(乾隆十四年),晉為皇貴妃,掌六宮事。十五年(1750年)八月,立為皇后。生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及皇十三子永璟。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高宗南巡。至杭州,因不從上旨,又自行剪髮違背滿族習俗,激怒高宗,被遣送回京。次年,憂忿而死。高宗命喪儀降用皇貴妃等級,從此不立皇后。葬於裕妃園寢(清東陵)。直至仁宗顒琰親政,改從後禮下葬。 降皇后葬禮,在清代僅此一例。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
皇后,烏拉納喇氏,佐領那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進貴妃。孝賢皇后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后。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復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殤。
四十三年,上東巡,有金從善者,上書,首及建儲,次為立後。上因諭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后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后。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從善又請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議從善罪,坐斬。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記載:
高宗十七子:孝賢純皇后生端慧太子永璉、哲親王永琮,皇后烏拉納喇氏生貝勒永璂、永璟,孝儀純皇后生永璐、仁宗、第十六子、慶僖親王永璘,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生循郡王永璋、質莊親王永瑢,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定安親王永璜,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生履端親王永珹、儀慎親王永璇、第九子、成哲親王永瑆,愉貴妃珂里葉特氏生榮純親王永琪,舒妃葉赫納喇氏生第十子。永珹為履懿親王允祹後,永瑢出為慎靖郡王允禧後。永璟、永璐、第九子、第十子、第十六子皆殤,無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