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丘嶼

烏丘嶼

烏丘嶼是與湄洲島相隔僅18海里的一個島,是昔日湄洲鄉的一個村,隸屬於福建莆田縣管轄,現台灣實際控制區。島上的居民幾乎都是從湄洲島遷移過去的,過去兩地的聯繫十分頻繁。由於歷史原因,兩地一隔就是半個多世紀。2002年5月7日,19戶55位烏丘鄉(烏丘村)親乘坐金門“太武輪”第一次直航湄洲,在湄洲島上停留4天。烏丘嶼鄉親享受湄洲島“居民”待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丘嶼
  • 緯度:北緯24°58'36"
  • 經度:東經119°28'42"
  • 所屬:福建省莆田縣
  • 實質:中國領海基點之一
  • 直航地點:福建莆田湄洲島
  • 所屬國家:中國
概括,歷史,戰略重要性,漁業資源,與大陸直航,情報爭奪戰,

概括

烏丘嶼,(北緯24°58'36",東經119°28'42") ,坐落在湄洲灣外,原隸屬福建省莆田縣湄洲鎮,現處於台灣當局統治之下,現屬金門縣(代管)烏丘鄉(烏丘村)。烏丘嶼分為大烏丘和小烏丘兩個島嶼,大烏丘島離莆田市的平海鎮只有15海里,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小烏丘嶼在大烏丘島的南部,也有淡水,小烏丘嶼地處台灣海峽中心點,是戰略要地。島上居民基本來自湄洲島上的漁民。
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宣布,烏丘嶼是中國領海基點之一。
2002年5月7日 烏丘嶼與福建莆田湄洲島實現直航。

歷史

1872年~1875年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元年年間,小烏丘嶼就建立了燈塔。
烏丘嶼烏丘嶼
2002年5月7日 烏丘嶼與福建莆田湄洲島實現直航。

戰略重要性

烏丘嶼烏丘山,不像金門、馬祖那樣引人關注,但這是台軍與大陸對峙的一個據點。烏丘嶼包括大丘、小丘兩個島嶼,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這裡駐紮有台軍海軍陸戰隊一個營的兵力,500餘人。由於烏丘鄰近大陸邊緣,扼控福建莆田興化灣、湄洲灣出海口,與金門、馬祖互為犄角,監控台灣海峽南北交通,可監偵解放軍動態、獲取情資,台軍視其為台海防禦作戰最前哨及爭取戰略縱深的重要一環。
烏丘嶼烏丘嶼
烏丘嶼北緯24°58.6’ 東經119°28.7’ 23.
烏丘嶼現列在台灣的金門縣代管下轄烏丘鄉(烏丘村)。
在隔絕了半個世紀之後,烏丘嶼(2002年5月7日)與福建莆田湄洲島首次實現了直航,55名烏丘嶼鄉親乘搭金門“太武號”客輪迴湄洲探親。

漁業資源

由於烏丘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歷史原因,使小島周圍方圓數十海裏海區的漁業資源極為豐富。素有“天然漁倉”之稱,是東海海面上僅次於舟山漁場、澎湖漁場的東海第三大漁場。莆田沿海漁民們不僅可以釣到數公斤重的石斑魚,捕到兩尺多長的龍蝦、一丈多長的鰻魚帶魚,還不時可見成群結隊的鯨魚、海豚在水面上劈波斬浪。1982年,平海水產站一條150匹的圍繒船在此海區一網起獲上千擔(近50噸)的大黃花魚……
烏丘山烏丘山

與大陸直航

今天出版的《福建日報》報導說,烏丘嶼與湄洲島相隔18海里,過去是湄洲鄉的一個村,島上居民均系湄洲島上的打魚人。由於歷史原因,兩岸咫尺天涯,隔絕了半個世紀。闊別了50多年的烏丘鄉親高金德一上岸,就與前來迎接他的白髮老母抱頭痛哭。隨同他回鄉的女兒高愛華28年第一次見到奶奶李春桃,她摟住奶奶悲喜交集。烏丘嶼鄉親湯金輝昨天全家回湄洲探親,他妻子李阿英背著兩歲兒子湯承勛,是這次烏丘鄉親湄洲尋根團最小的團員。
探親團成員回到湄洲島備感溫馨,過去他們要回一趟故鄉,需繞道金門、台灣、香港等地,不僅咫尺水路要周轉好多天,而且花費要增加一倍。他們希望兩岸儘早實現“三通”,讓兩岸親人隨時可以團聚。

情報爭奪戰

離莆田南日島10多海里,有一個小島叫烏丘嶼。抗戰後期,這裡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情報爭奪戰。
1945年初,日軍在正面戰場上顯出頹勢,為防止日軍從海上逃回本土,盟軍決定增兵台灣海峽,對準備撤退的日軍形成包圍圈,但台灣海峽氣候及水文情況變幻莫測,盟軍沒有任何氣象資料,戰局因此陷入困頓。
經過多方偵察,盟軍瞄上了烏丘嶼:這裡建有一個航標站,幾十年收集了42本海洋氣象資料。而該島已被日軍占領。盟軍要求,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不惜一切代價,從日軍手裡奪到資料。於是一場情報爭奪戰,圍繞著這個僅有1平方公里的小島展開了。
多年後,一位研究者這樣評價這場惡戰:這一戰規模不大,但著實打得漂亮,那些氣象資料對於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勝利,作用不可低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