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

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

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吉辛德家族世代居住本地。因血緣相近,後代長相古怪:兩排稀鬆的牙齒配上一張長長的馬臉,但他們彼此和睦團結,友善相處。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概要,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
【體裁】長篇小說

內容概要

就是對在帕羅恰妓院裡一貧如洗的盲人客爾家高登西奧,大家也從不嫌棄。高登西奧原先並不殘廢,年輕時還是神學院的學生,後因患眼疾久治不愈,被趕出神學院。他生活無著,便在帕羅恰妓院演奏手風琴,以求溫飽。古親德家族的祖先是聲名顯赫的帕爾多·德·塞拉元帥,但現今這一輩的大多數人卻以種田、打獵、捕魚為主。另一些居民是從外省遷居來的卡羅波人,被稱為“外邊飛來的人。”他們長相也很特別:額頭都天生一塊紅暈,仿佛家族徽記,他們既不耕耘土地,也不飼養牲畜,從事的是“坐著幹活”的行當,如修鞋匠、裁縫、藥材店夥計等等。西班牙內戰烽煙四起,波及加利西亞。原來就有宿怨的古辛德人和卡羅波人關係日趨緊張。卡羅波人法維安是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他做過裁縫,也當過小販,長著一頭暗栗色的頭髮。儀表堂堂,可滿肚子都是壞水,人稱“死神之鳥”。此時,他認為剷除對頭的機會來了。他的死敵是盲人音樂家高登西奧的姐夫希德拉和外甥巴爾多梅羅。巴爾多梅羅兄弟9人,都是好漢。老大巴爾多梅羅更是膽識過人,勇猛異常。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前額生育一塊會變色的星形斑痕,有時它會發出紅色光芒、有時變成晶瑩透明的黃玉,有時又仿佛玲瓏剔透的翡翠……由於巴爾多梅羅的英勇和神奇色彩,在當地享有極高的威望。法維安對他又恨又怕,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一個陰雲密布的夜晚,法維安糾集一幫歹徒,去希德拉家抓人。希德拉用槍回擊,雙方相持不下。詭計多端的法維安遂點火燒房,迫使希德拉放下武器。希德拉被孤獲,其妻阿德加也被歹徒用槍托揍得失去知覺。巴爾多梅羅不甘束手就擒,便用獵槍抵抗,打死一名歹徒。法維安惱羞成怒,就把巴爾多梅羅的妻子和5個孩子抓住作為人質,巴爾多梅羅被迫犧牲自己來挽救全家的生命。希德拉和巴爾多梅羅被五花大綁,殘害致死,法維安獰笑著,額上的紅暈發出咄咄逼人的凶光。阿德加大難未死,與女兒一起把丈夫和兒子的遺體搬上牛車,運到墓地安葬。她們在死者墓前起誓,一定要親眼看到讓殺人兇手償命。訊息傳到在巴羅恰妓院謀生的高登西奧的耳里,他第一次演奏起瑪祖卡舞曲,為姐夫和外甥這兩位死者哀悼。樂曲悲愴深沉,催人淚下,徹夜不息。這事發生在1936年8月,法維安在殺害了希德拉和巴爾多梅羅之後,內心十分恐慌,惶惶不可終日。他每天晚上都要開燈睡覺,而且從不寬衣解帶,手槍還佩在腰帶上。但古辛德家族並沒有忘記這血海深仇。3年後的聖卡洛斯節,他們舉行家族會議,決定由巴爾多梅羅的二弟丹尼斯執行報仇決議。丹尼斯武藝高強,皮膚長得跟鋼鐵一般堅硬。而且他還是一個餵養猛犬的行家。他的狼嗅覺十分靈敏,能夠根據人的手汗氣息的細微差別來判斷敵人,然後如猛虎一般地撲上前去。丹尼斯接受命令後便伺機行事。一天,他帶上兩條訓練有素的大狼狗,找到了走近溪邊準備喝水的法維安。“死神之鳥”掏出手槍打算自衛,但丹尼斯眼疾手快,一棍就把他的手槍打落在地。法維安嚇得六神無主,跪在地上哀求饒命。丹尼斯說:“殺人者必償命,這是山裡的規矩。”說罷,把拴著狼狗的繩子一松,兩條猛犬直撲上去,咬住要害,撕裂肢體,法維安一命歸陰。高登西奧聞訊後,第二次演奏起瑪祖卡舞曲。樂曲悠揚,持續到翌日凌晨。盲人樂師興高采烈,因為上帝已經把殺人兇手送進地獄化成灰燼。

作品鑑賞

塞拉於1983年推出的這部《為兩個死者演奏的瑪祖卡舞曲》,無論從思想深度或藝術水準來衡量,應該說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高峰,可以列為西班牙當代小說的經典作品。西班牙文學評論界普遍認為,這部小說具有更為深邃的思想內涵。作家向讀者展示的,絕不僅僅是血肉模糊的屍體,兇狠野蠻的殘忍行為,報仇雪恨的殺戮場面,從而造成人們膽戰心驚的“可怕主義”感覺。我們從作品中可以明顯地體味到,作家強烈地遣責這種迷信、粗野、毫無理性,幾近獸性的魯莽暴虐行為。作家叫探討的乃是人類的命途。他力圖揭示,在封閉、愚昧、落後、與世隔絕的社會環埃里,在內戰狼煙蔓延的陰影下人類的生存狀態。作家認為,人類猶如一頭可悲的、傷痕斑斑的、被獵叉緊緊卡住脖子的野獸在進行頑強然而絕望的掙扎。這無疑又是一幅觸目驚心的悲慘圖景。古辛德人原本安居樂業、與世無爭,內部和睦團結,對外絕不騷擾,但卻為以法維安為首的興羅波人所不容,後者甚至非欲置之於死地而後訣。作家雖然沒有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來裁決這兩大家族的爭鬥,但卻也明辨了人類社會這兩個方面或者說兩個營壘的是非。作家認為,人類有人性的一面,也有獸性的一面,而最終,人性必然會戰勝獸性,儘管人類在這過程中間要經歷許多曲折、磨難和犧牲。作家實際上居高臨下,悲滄地俯瞰著歷盡劫難的人類的坎坷命運。據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在作家寬廣的胸膛里,跳動著祝福人類的一顆善良心靈。本部小說,全書並不分章,為保持故事情節的完整和連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只是在最後,附加了法醫解剖法維安屍體的一份驗屍報告。這可以說是塞拉的故伎重操。在中篇小說《帕斯庫亞爾·杜阿爾特一家》中,小說以回憶錄的形式寫出,前後還加了重抄者(即發現和整理這部回憶錄手稿的人)的幾個說明,以期造成“真實效果”。本書末尾的那份驗屍報告,也很奏效,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綜觀全書,本部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尚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攝影機眼”的進一步運用。“攝影機眼”是美國著名作家約翰·多斯·帕索斯倡導運用的。根據這種技法,作家仿佛長了一雙電影攝影機般的眼睛,對他筆下的人物,可以運用全景、遠景、近景、特寫、溶入、切入、閃回等影視手段來加以刻畫描繪,因而顯得靈活生動,效果真實。這是塞拉喜愛的一種創作手法,在過去的幾部小說里,他曾經嘗試過,而在本部作品中,較前更為嫻熟恰當,二是神話寓言般的魔幻現實主義筆法,如寫巴爾多梅羅前額生有一塊會變色的星形斑痕,卡羅波人額頭生有一塊紅暈,等等,使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讀來引人入勝,這同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幾乎如出一轍。三是時空的轉換和壓縮。全書的情節並不一一按時間和場景順序排列,作家往往採用倒敘、跳敘、同步以及並置等一系列新穎的時空描寫手段處理,從而加深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了讀者對於小說的參與意識。最後,作家在小說中無論敘事寫人,狀物繪景,都由一個客觀的敘述者客觀地、不加議論地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客觀的鏡頭攝取或筆頭記錄,然後加以播發或報導,其中的是非曲直,而給讀者以極大的思索和判斷空間。當然,美中不足之處也還是有的,那就是作品中仍然還有些許履歷表式的人物介紹和不太必要的、直露的性描寫。

作者簡介

卡米洛·何塞·塞拉(1916—)西班牙當代著名作家,1916年5月11日生於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拉科魯尼亞省帕德隆市伊里亞——弗拉維亞縣。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兼有英國和義大利血統。9歲時隨父母移居馬德里,曾進大學攻讀醫學、哲學和法律。1933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塞拉輟學,參加佛朗哥的軍隊,在戰爭中受傷。戰後回到馬德里,曾當公司小職員、畫匠、斗中士、電影演員。1957年被選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1977年被國王卡洛斯任命為參議員,1983年以其全部創作被投予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1989年被瑞典皇家學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是由於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情節生動而富有詩意。塞拉大學時代開始寫作,1942年發表第一部氏篇小說《帕斯庫亞爾·杜阿爾特一家》,引起轟動,作品以戲劇性的故事和可怖的氣氛展示了一個淪為殺人犯的青年農民的悲劇,反映了西班牙農村的落後面貌。在文壇上打破了萬馬齊喑的局面,開了內戰後小說的先聲。其後他的各類作品相繼問世,主要有長篇小說《憩閣療養院》(1943)、《小癩子新傳》(1944)、《考德威爾夫人和兒子談心》(1933)、《蜂房》(1951)、《聖卡米洛,1936》(1969)、《為兩位死者演奏的馬祖卡舞曲》(1983),短篇小說集《飄過的那幾朵雲彩》(1945)、《十一個有關足球的故事》(1963),遊記《阿爾卡里亞之行》(1948)及詩歌、劇本等多種。其中《蜂房》被認為是作者最重要最新穎的一部,小說以一家咖啡館為中心,描寫了數百個騷動不息的小人物的生活,被稱為“一部開創了西班牙小說新時代的偉大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