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植物圖鑑 : 中平卓馬攝影評論集

為什麼,是植物圖鑑 : 中平卓馬攝影評論集

《為什麼,是植物圖鑑 : 中平卓馬攝影評論集》是202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中平卓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什麼,是植物圖鑑 : 中平卓馬攝影評論集
  • 作者:[日]中平卓馬
  • 譯者:林葉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 頁數:456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98378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是植物圖鑑》是日本傳奇攝影師中平卓馬的攝影評論集,共35篇。書中,作者提出的問題是一個攝影創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困境——我們如何透過照片逼近真實?同時,作者也通過書名逼迫攝影與自我表現的關係,照片如果不是傳達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麼?按下快門,一切因此結束。

圖書目錄

為什麼,是植物圖鑑
第一章 連續不斷的視覺掠奪
記錄這種幻影—從記錄到紀念碑
平面圖像幻想論
當代藝術的疲敝—參加第七屆巴黎青年雙年展
攝影,僅限一天的現實性
第二章 日期、場所、行為
照相機背負著悲觀主義
回歸樸素的記錄
美學的崩壞
攝影能喚醒語言嗎?
紀錄片的今日課題
攝影能夠挑釁語言了嗎?
決定攝影價值的事物
照相機能盜取現實嗎?
電視攝像機是現實的工作者
作品是現實的一部分
戈達爾不可能存在於作品的背後
作為不可避免之姿態的電影
確立影像的黨派性是否可能?
讓該存在的事物成立
不是血,而是紅色顏料
詭辯的迷宮
源於日期與場所的想法
能否逃離作為制度的視角
表現總是危險的
虛構的祭典,虛構的肉體
費里尼的羅馬
包裹科羅拉多大峽谷
“觀看”戲劇這種行為
第三章 現在,所謂觀看究竟是什麼
什麼,現在再說爵士樂?——場域論概說
非洲歸來
舞台上、螢幕上的那種赤裸裸的直接性
電影能否用來煽動
複製時代的“表現”是什麼——關於“瘋狂·天野—白川義員的審判”
“發現日本”:被囚之旅的意義
無論如何都引人思考的問題:報導中的日本特色
後 記
解 說 判定的倫理
· · · · ·

作者簡介

中平卓馬,攝影家,攝影評論家。1938年生於東京, 1958年進入東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就讀。畢業進入《現代之眼》擔任編輯,1968年與高梨豐、多木浩二共同創辦攝影同人誌《挑釁》,對日本戰後攝影產生重大影響。1970年出版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翌年參加巴黎青年雙年展。
1973年發表評論集《為什麼,是植物圖鑑》,宣布與攝影決裂,這本本也宣告他與《挑釁》時代的自己徹底訣別。在這本書出版之後,中平卓馬將自己此前所有的攝影作品燒光。
1976年與筱山紀信於《朝日相機》共同連載 《決鬥寫真論》。1977年,因酒精中毒緊急送醫,造成逆行性記憶喪失。此後,攝影遂成中平卓馬作息般的生理行為,每天外出拍照,被稱“變成相機的男人”。 2015年,因肺炎在橫濱市某醫院去世,享年7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