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包拋射器

炸藥包拋射器

炸藥包拋射器是一種武器,因為這種武器主要由工兵操作,又稱工兵炮。它是解放軍在1948年由基層官兵自製的武器,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軍的發展而被逐漸淘汰。

拋射炸藥包是由拋射地雷引發的,故稱“飛雷”,因為又是依照迫擊炮原理製成的“拋射筒”,所以便正式命名為“飛雷炮”。

一些影視劇中把拋射器就擺在地面上拋射的演繹場景是缺乏常識的表現。當我軍有了大口徑的迫擊炮後,這種操作複雜,危險性很大的武器就被淘汰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炸藥包拋射器
  • 研製時間:1948
  • 服役時間:1948-1951
  • 定型時間:1948年3月10日
  • 國家:中國
  • 正式命名:飛雷炮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

發展沿革

主要代表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沒良心”炮
解放戰爭時期,炸藥包拋射器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多少發射藥發射多大的炸藥包、炸藥包的尺寸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經常隔老遠將國軍士兵震死。炸藥包拋射器,就像《集結號》里的汽油桶拋射器。在解放戰爭中的山西運城戰役中,解放軍用這種拋射炸藥包把國民黨軍炸得頭暈目眩。
1947年初,晉察冀軍區軍工局副局長劉鼎,在阜平縣河西村軍工局機關時,設計了一種新式武器——炸藥包拋射機。該武器使用擲彈筒投擲拋彈的原理,把一二十公斤的炸藥包投擲一二百米遠的距離(據河西村田更年說的拋到營兒,那就是1000米。——作者注),以摧毀敵人的碉堡、城牆。劉鼎用廢舊氧氣瓶作為炮筒,自行設計支架和搖架,還設計了一種長尾桿帶尾翅,掛炸藥包的圓盤炮彈。在河西村外的河灘上,劉鼎做了二三十次試驗。他發明創造的炸藥包拋射器和圓盤藥包彈,最終試驗成功。1947年秋,兩種新式武器投入前線,實戰證明這種炸藥包投擲機和圓盤藥包彈威力很大,被毛主席譽為土飛機、土坦克。這些新式武器和炮彈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在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和解放太原的戰鬥中大顯神威,使我軍炮火壓倒了國民黨軍隊的火力,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48年春,華東野戰軍10縱29師在菏澤、巨野間休整時開展新式整軍運動。蕭鋒受迫擊炮發射炮彈原理的啟發,找來戰鬥英雄、有名的爆破大王、八十六團一營營長趙明奎,叫他設法研製“飛行炸藥包”,趙明奎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經過一個月的實驗,用拋射筒(以汽油桶卷制而成)打炸藥包研製成功,並在3月10日河南蘭封城(今蘭考縣)戰鬥中取得了成功的驗證。

技術特點

拋射器的發射核心原理是:拋射筒的強度很低,發射時承受膛壓的不是拋射筒而是拋射筒外面的土。一定要把拋射筒埋在土裡面,筒外面和筒後面的土一定要夯實。這樣,巨大的膛壓就可以通過拋射筒傳遞到土層,只有土層承受住膛壓,拋射器才起作用,否則就會出現炸膛的事故。這類事故很多,並且把操作的戰士炸死炸傷的事故也不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