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螃蟹復產的關鍵步驟

推動災區河蟹恢復生產,提出“一圍二種三投螺;稀放混養品種多,藥浴施肥不可少,強化營養最重要”等技術措施。

功能用途,技術措施,

功能用途


推動災區河蟹恢復生產,提出“一圍二種三投螺;稀放混養品種多,藥浴施肥不可少,強化營養最重要”等技術措施。

技術措施


1.圍蟹種草
養蟹水體必須保持水草資源,大力提倡圍蟹養草,圍欄種草,以草養蟹。只有建造一大批“水底森林”,才能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才能養出規格大,品質好的“青背、白臍、金腳、黃毛清水大閘蟹”來。
2.投放活螺螄
每畝蟹池投放活河螺(紅殼螺螄)150千克~250千克,最晚3月中旬前結束。
3.稀放混養
蟹種按每畝500隻~600隻放養,規格在每千克100隻~150隻。為增加蟹塘養殖總產量,池塘中可增加青蝦、魚類的套養比例。混養種類越多,生態系統的彈性越強,緩衝力越大,養殖結構越穩定。前題是與主養的河蟹在水體、餌料等方面不產生矛盾。
4.蟹種藥浴
蟹种放養前用藥浴消毒,防止水霉病。採用萬分之一的“新潔而滅”藥浴15分鐘。
培育肥水
蟹种放養前15天~20天,每畝水面施用發酵有機肥150千克~2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一方面為蟹苗提供天然餌料,另一方面可防止水體透明度過大而滋生水綿(青泥苔)。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80厘米。
6.強化營養
水溫在5℃以上河蟹就可攝食,此時可用香味濃,容易消化的食物作為誘食餌料,如酒糟、麥芽等。另外,適當投餵動物性餌料。
7.加強池塘管理
(1)做好蟹池清潔衛生工作。發現死魚、死蟹必須及時撈出,並專門用一深坑,加生石灰或漂白粉後深埋處理,嚴禁死魚、死蟹亂丟,否則容易造成病害傳染。
(2)做好池塘管理日記。
(3)加強病害的監測和防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