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纈

灰纈

中國傳統印染技藝之一。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藝有所謂的“四纈”之說——夾纈、蠟纈、絞纈、灰纈,即今天所說的夾染、蠟染、扎染、藍印花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灰纈
  • 外文名:無
  • 類別:中國傳統印染技藝之一
  • 四纈”之說:夾纈、蠟纈、絞纈、灰纈
  • 別名:藍印花布
簡介,工藝特色,歷史傳承,製作流程,

簡介

中國傳統印染技藝之一。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藝有所謂的“四纈”之說——夾纈、蠟纈、絞纈、灰纈,即今天所說的夾染、蠟染、扎染、藍印花布。唐朝有一種專門的鹼性印花,簡稱為"灰纈",即用鹼性的防染劑進行防染,工藝類似於今天的藍白印花。使用的是一種防染印花方法。
狩獵紋灰纈絹 唐代狩獵紋灰纈絹 唐代

工藝特色

唐朝有一種專門的鹼性印花,簡稱為"灰纈",即用鹼性的防染劑進行防染,工藝類似於今天的藍白印花。使用的是一種防染印花方法。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狀物俗稱“灰藥”,此糊狀物是通過型版而漏印到坯布上,形成花紋。待布匹浸染晾乾後,去掉“灰藥”的部分是白色花紋,其他就是染上去的顏色。印製時可以一塊型版為單位,拼接靈活,紙質型版輕便,易於移動和清洗,勞動強度大為降低;一幅型版可用多年,防染的灰藥材料也是平常物,價格低廉,由於這些緣故,藍印花布的生產作坊流行各地,而藍印花布也成為中國藍染業的主流。

歷史傳承

綠地十樣花灰纈絹(唐代)
灰纈
 這件綠地十樣花灰纈絹,是唐代傑出印染技術的見證。唐代除了絞纈、蠟纈和夾纈外,還有一種專門的鹼性印花工藝從這件織物十樣花紋的不均勻分布來看,其工藝是:用小型的凸版先如蓋章一樣在織物上印製灰纈的紋樣,然後投入染液進行染色,最後除去防染劑,就得到這種綠地白花的圖案。織物上的紋樣是由四朵小花組成的菱形十樣花,它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變化豐富的小花紋。灰纈是採用鏤空版工藝。在清代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套用。其製品藍印花布遍及城市鄉村的家家戶戶。

製作流程

印染操作:是把鏤空花版鋪在織物上,用"抺子"把防染漿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於織物上,晾乾後浸染於靛藍之中,浸染次數十餘次,從淺到深浸染完畢曬乾,然後除去防染漿粉,即顯現出藍白花紋。操作程式如下:  (
1)裱紙操作:採用皮紙,用野柿子搗汁光水膠合皮紙,優點是不溶於水,不起皮。約裱十至十二層,復在平板上,可保持堅挺平整。
(2)描稿操作:將兩至三層紙版釘在一起(一次可雕刻兩至三層),然後在紙版上面一層描繪事先設計好的圖案或將已有花紋刷印於紙版之上。
(3)刻板操作:用專用刻刀照紙版上的花樣鏤刻成透空的漏版。刻刀一般有圓口、弧口、平口、斜口等口類。圓口刀又稱"鏤子",有大小數種,主要用來銃圓孔。孤口刀又稱 "曲刀",各種弧度,用於刻月牙和尖瓣。平口刀用於刻直線和尖角。斜口刀則可立刃走刀,能將較長的線條一氣呵成,刻版時,紙版下面墊上蠟盤,蠟盤一般用蜂蠟熔炭填入木盤內製成。
(4)上油操作:先用卵石把刻好的花版打磨平整,並打上蠟,時稱作砑版。然後經模版上深桐油或汦油,晾乾後即可使用。
(5)調料操作:防染漿料可用四成黃豆粉,六成熟石灰加水調成糊狀。石灰和黃豆粉都要越細越好,否則會影白花的亮度。
(6)刮漿操作:用牛骨或木版做的"抺子"將防染劑刮入花紋空隙,操作要求平整均勻。
(7)入染操作:將刮有防染劑的白布曬乾,在45度溫水中浸泡,也可在溫水中加入適量豬血漿也不用加豬血,可緊固灰漿,同時染後呈現紫色直至浸泡發軟後即可入染。
染其他顏色工藝同上,只需將染料換成不同顏色染料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