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鍊金丹

火鍊金丹

花蕾圓尖形,端部常開裂;花紅色,細膩潤澤;花徑14cm×6cm。下方花花瓣多輪,質地硬,排列緊密而不整齊,基部具深紫色暈,雄蕊大部分瓣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上方花花瓣量少,褶疊,稍大,端部齒裂多,雌雄蕊退化變小。花梗短,花朵側開。中花品種,偏晚。株型矮,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短,節間亦短。中型圓葉,質厚,稠密,總葉柄長約9cm,粗硬,平伸;小葉卵形,缺刻少,端短尖,邊緣上卷,葉面黃綠色。生長勢中,成花率偏低,花色鮮艷。但花形不規則,萌櫱枝少,株型緊湊。傳統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牡丹
  • 拉丁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 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 :芍藥科 Paeoniaceae
  • :芍藥屬 Paeonia
  • :牡丹 P. suffruticosa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美國、法國
簡述,形態特徵,傳說,

簡述

火鍊金丹又叫“種生紅”,花型屬於樓子台閣型,開花量較少,不易繁殖,花開後藏於葉下,花色細膩潤澤,與國旗上的紅幾乎相同,故又稱“國旗紅”。相傳此花是太上老君的三顆金丹所變,出自龍門山上的潛溪寺。當時人們在觀賞它時,十步開外只能見到火球在燃燒,走到近處又變成牡丹花。後來,寺中的和尚們移栽牡丹時,因不合時令,傷了此花的寶氣,“火牡丹”不再象以前那樣出現火光了。但這三株“火牡丹”繁殖了許多後代,漸漸傳播到民間。因為這種牡丹出自潛溪寺,人們又稱它“潛溪緋”。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洛陽牡丹圖》中有記載:“傳聞千葉昔未有,只從左紫名初馳。四十年間花百變,最後最好潛溪緋。”

形態特徵

樓子台閣型。花蕾圓尖形,端部常開裂;花紅色(43-A),細膩潤澤;花徑14cm×6cm。下方花花瓣多輪,質地硬,排列緊密而不整齊,基部具深紫色暈,雄蕊大部分瓣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上方花花瓣量少,褶疊,稍大,端部齒裂多,雌雄蕊退化變小。花梗短,花朵側開。中花品種,偏晚。
株型矮,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短,節間亦短。中型圓葉,質厚,稠密,總葉柄長約9cm,粗硬,平伸;小葉卵形,缺刻少,端短尖,邊緣上卷,葉面黃綠色。生長勢中,成花率偏低,花色鮮艷。但花形不規則,萌櫱枝少,株型緊湊。傳統品種。

傳說

洛陽龍門有個古陽洞,因為太上老君在這兒煉過金丹,人們又叫它老君洞。
相傳,有一年春天,太上老君在古陽洞裡煉好金丹,裝到一個葫蘆里,用塞子塞住,準備回天宮給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助興。誰知,他的乘騎——一匹美麗的金騾駒,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太上老君沿著龍門山到處尋找,滿眼是青青的山,綠綠的水,秀麗的風光,就是不見他的金騾駒。無柰,他拿出寶鏡一照,發現他的金駒正在龍門南山的潛溪寺邊遛噠呢!
太上老君急忙來到潛溪寺門前,正要牽金騾駒,“撲嗵”一下,不小心絆住一塊石頭跌倒了。他爬起一看,葫蘆口上的塞子被震掉了,金丹撒了一地。
太上老君從地上把金丹一粒粒撿起來,重新裝進葫蘆里。誰知,有三粒金丹滾到石縫裡被浮土埋住了,他沒有發現。太上老君以為地上的金丹全都撿完了,於是便帶上葫蘆,騎上金騾駒,悠親自得地飛回天空去了。
後來,天下了一場雨,太上老君掉下的三粒金丹和土一溶和,長出了三棵牡丹,每棵牡丹上開著一朵火紅的花。
潛溪寺里有一個和尚,天天到潛溪中來打水。這天,他挑著水桶出寺門,發現前面不遠的地方燃著三團火,一看,不是火,是三朵火紅的牡丹花,可是,當他後退十幾步再看時,那三朵牡丹花又化成三團火了。
和尚非常喜愛這三棵牡丹,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就像看守寺廟一樣守護著他。
沒過多久,附近的鄉鄰們也發現這三棵“火牡丹”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得很多人都知道了,紛紛跑到潛溪寺前圍觀。和尚看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害怕牡丹被人損壞了,就在一天深夜裡,他把三棵牡丹栽到潛溪寺中了。
可是,因為和尚移牡丹不合時令,傷了“火牡丹”的寶氣,雖說這三顆牡丹在潛溪寺里照樣開花,但不會像以前那樣出現火光了。
幾年以後,這種牡丹繁殖了許多後代,漸漸地傳播到民間,因為這種牡丹出自潛溪寺,人們稱它“潛溪緋”。又因它的出現與太上老君煉丹有關,所以人們又稱它“火鍊金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