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蠑螈(動物)

火蠑螈(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學名:Salamandra salamandra),又名真螈、火螈,可能是歐洲最為著名的一種蠑螈。它們呈黑色,有黃色斑點或斑紋。一些標本甚至是全黑或以黃色為主色,有時會有紅色及橙色的。它們的壽命可以非常長,在德國的亞歷山大·柯尼希博物館(Museum Alexander Koenig)就有一隻火蠑螈達5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火蠑螈
  • 拉丁學名:Salamandra salamandra
  • 別稱:真螈、火螈
  • :肉食性
物種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繁殖,

物種簡介

色彩艷麗的火蠑螈是在陸地上度過成年的時光的.它們身上黃色和黑色的圖案警告說:它們的皮膚有毒.這樣當它們尋找食物時,會使敵人離得遠遠的.火蠑螈生活在森林裡和其他潮濕地區.它們夜裡出來,通常是在雨後去捕食象蚯蚓這樣的獵物.它們在陸地上交配,但是雌性火蠑螈在池塘和溪流里產下幼螈.
火蠑螈火蠑螈
火蠑螈在歐美各國是很普遍價格也還平實的兩棲類寵物. 與大多數兩棲類一樣是偏向夜行性的動物.由於喜歡藏身在枯木縫隙中,當枯木被人拿來生火時,它們往往驚逃而出,有如從火焰中誕生,因而得名.
由於火蠑螈分布在歐洲大陸1000公尺左右的高山森林中,溫度很低,所以在人工環境下飼養必需使用冷卻機將溫度調在20°C左右才養得好.尤其是幼生火蠑螈在25°C以上都無法存活.站長的幼生火蠑螈就因為冷卻機故障而只存活唯一的一隻.十分可惜.在原產地它們會冬眠.只要將它們放在裝有潮濕苔蘚或墨絲的小塑膠盒中保持5°C左右的溫度就會進入冬眠狀態.在台灣飼養,如果不用冷卻機,可以在夏天讓它們冬眠,只要依前面的方式將冬眠盒放入冰櫃的蔬果冷藏區即可,千萬別錯放入冷凍櫃.否則就有火蠑螈冰棒了.冬眠前一個星期要大量餵食以儲存冬眠期所需的養份.等到溫度適當時再將它們放入養殖缸中讓它們自然甦醒.
火蠑螈火蠑螈
火蠑螈屬於肉食性,可以餵食蟋蟀或麵包蟲,雖然是夜行性動物,但是飢餓時白天也會出來覓食.它們的活動力不高所以不需要很大的空間,以兩尺缸來說養一對剛好.由於分布區域遍及歐陸,所以也演化出高達十數種之多的亞種.但各亞種間體型的差異並不大,而在花色上的變化可就是五花八門了.
雖然火蠑螈可以群養但最好雄性少一點比較安全,火蠑螈雙眼後側和背脊兩側都有毒腺,如受到威脅會分泌出牛奶狀的毒液與蟾蜍的毒液類似,毒性不強不會造成損害,但是如果進入眼睛會導致暫時失明,所以移動它們時最好戴手套,而且之後一定要洗手.

形態特徵

火蠑螈可以長達20厘米,身體呈黑色,有黃色斑點或斑紋。一些標本甚至是全黑或以黃色為主色,有時會有紅色及橙色的。由於分布區域遍及歐陸,所以也演化出高達十數種之多的亞種,但各亞種間體型的差異並不大,而在花色上的變化豐富多彩。
雌雄辨別比較容易,雄性體型較小較苗條,泄殖孔周邊因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現腫大,由側面看十分凸顯;雌性體型較肥大,泄殖孔周邊較小而平坦。

生長繁殖

繁殖火蠑螈的難度中等,主要須控制好溫度也需要冬眠.雌雄辨別比較容易,雄性體型較小較苗條,泄殖孔周邊因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現腫大,由側面看十分凸顯;雌性體型較肥大,泄殖孔周邊較小而平坦.交配時雄螈會鑽到雌螈之下將雌螈背著走,經過一些磨蹭動作,雄螈會釋出一個精囊,由雌螈經 泄殖孔置入體內,精囊在雌螈體內可使用長達四個月以上,隨時使卵受精,所以有時只養一隻也有可能產子.火蠑螈屬卵胎生,卵在雌螈體內孵化後才產出,所以懷孕期長達六個月以上. 每胎可在水中產下10-60隻約2公分的幼生體.這些幼生體在水中生活3-5個月後會上岸進化成陸上型,外鰓也完全脫落.這時的幼生火蠑螈外型已完全與成體相同,只是小很多.上岸後約7-20天,黃色斑紋才會逐漸明顯.這時它們的外觀上已經定型,只要餵食螞蟻蟋蟀或果蠅就能快速成長.三個月後就能吃一般的小蟋蟀了.
火蠑螈火蠑螈
火蠑螈基本上只要溫度控制好,飼養難度不高適應力強,進口時死亡率並不高.但飼養時切記一定要將飼養缸加蓋並以重物壓住,否則火蠑螈都能頂起缸蓋脫逃,也不能留有縫隙,它們可算是兩棲類的脫逃高手,逃逸的蠑螈除非能找到水源,否則超過一天就會脫水乾枯而死.
火蠑螈(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