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老虎

火老虎

火老虎,安徽省鳳台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火老虎是流傳於安徽省鳳台境內的一種傳統民俗舞蹈形式,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火”字。表演者多著緊身厚衣服,然後再繫上扎制的虎皮,特別是在表演結束時表演者要跳入水塘,一時表示老虎被獅子打敗,二是為了撲滅身上的火,因此一般表演者需忍耐煙燻火烤,同時還要抵禦寒冬臘月冰水寒冷的能力。

2008年6月,火老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Ⅲ-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火老虎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安徽省鳳台縣
  • 遺產編號:Ⅲ-48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表演流程,舞蹈道具,舞蹈服裝,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火老虎的形成,來源於五代十國的一個傳說:後周與南唐爭奪淮南,激戰於壽春(今壽縣),後周將領趙匡胤率領數萬精兵攻打壽春,南唐將領余洪被迫逃到八公山篼籠沖。後周名將劉金定率領精兵追趕,並放火燒山,八公山上和淮河岸邊蘆葦大火,林中老虎被燒起火,急跑下山。火老虎就根據這個歷史事件和傳說衍生而來。
2005年,原始演出套路在鳳台縣劉集鄉山口村和大山鎮淮豐村與觀眾見面,後經有關專家指導,改進後的火老虎。
2007年,春節期間在鳳台縣文化廣場公演。
2008年,鳳台火老虎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因道具簡陋、圖片偏少,材料不全,不被大多數評審專家看好。
2012年02月01日,鳳台縣西城河公園廣場上人潮湧動,大家都是慕名趕來,為的是一睹地方民間“火老虎”藝術風采。

藝術特色

表演流程

火老虎表演中有老虎、雄獅、雌獅、幼獅、土地神及領獅者等角色,演出時雄獅、雌獅首先出場玩“四門”,然後雌獅臥地,準備生產幼獅。幼獅生出後參拜四方,接著雄獅、雌獅和幼獅相互逗趣嬉鬧。此時火老虎出現,雄獅、雌獅為保護幼獅,與之展開生死搏鬥。火老虎不敵兩獅,滿身帶火撲進水塘,演出至此方告結束。整個表演將獅子產崽的溫馨景象同獅虎搏鬥的激烈場面交織在一起,張弛有度,妙趣橫生。
火老虎火老虎

舞蹈道具

火老虎所用道具分虎頭、虎身、虎尾三部分,顯示出誇張寫意的特點。虎頭製作時先用竹篾紮成骨架,然後綴上捻子;製作虎身是將21塊泡桐板以細鐵絲連線起來,每塊泡桐板上鑽出12個等距的小孔,再將捻子安進小孔里;最後用桑樹條彎成上翹的形狀,即成虎尾。

舞蹈服裝

表演者化裝時戴上老頭帽,護住頭和脖子,只露眼睛,再穿著緊身衣,披上濕麻袋,戴起手套,然後將虎皮、虎頭、虎尾捆在身上,兩手各拿一棍作虎的前爪。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火老虎反映了淮河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這種表演形式,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可以表演。這一民間藝術,對研究淮河中段歷史文化、社會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火老虎表演體現著淮河流域民眾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和堅定樂觀的生活信念,具有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現狀

當代,火老虎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樣式已陷入發展困境,面臨生存危機,急需保護傳承。

傳承人物

孫永超,男,1923年10月出生,安徽省鳳台縣,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火老虎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鳳台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4年1月1日,施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規定,河南省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要支持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和保護單位開展活動,”火老虎“也在保護名單中。
2019年7月22日,鳳台縣舉辦“火老虎”傳承培訓班。

社會影響

重要展出
2011年,分管縣長在縣電視台做文化非遺專題,介紹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並在縣政府網站製作浮動視窗,宣傳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重要活動
火老虎作為八公山區其中一個節目實現了3個鄉鎮、27個行政村的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的全覆蓋,並對1個文化館、3個鄉鎮文化站、27個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場所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