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1974年傅超武等導演大陸電影)

火紅年代(1974年傅超武等導演大陸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紅年代》是傅超武 孫永平 俞仲英等執導的一部電影,已於1974年上映。

基本介紹

  • 導演:傅超武 孫永平 俞仲英 
  • 中文名:火紅年代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 片長:94分鐘
  • 上映時間:1974年
  • 色彩:彩色
電影視頻,基本信息,劇情簡介,影片評論,

基本信息

◎導演:傅超武 孫永平 俞仲英
◎編劇:話劇《鋼鐵洪流》葉丹 傅超武
◎地區:中國大陸

劇情簡介

一九七二年,所謂兄弟國家反華,撕毀契約,撤走專家。此時,某煉鋼廠冶煉艦艇鋼需要的合金,爐長趙四海提出用國產原料代替進口合金,廠長仍主張從所謂兄弟國家進口。黨委王書記和工人民眾支持四海的意見,廠長也只得被迫同意。然而,在即將成功時,竊取主任職務的應家培在料斗中放進了有害元素,又故意派人到厂部報喜。結果,爐底被燒穿,應家培向廠長匯報,說事故是出自爐溫過高。廠長信以為真,命四海停職檢查,還下令停止冶煉。四海受到處分,仍堅持繼續冶煉。應家培第二次又放入了有害元素,被早有防備的工人當場抓住,於是真相大白。通過事實教育和同志們的幫助,廠長轉變了思想。最後全廠上下同心協力煉出了合金鋼,有力地支援了海軍建設。

影片評論

彩色故事影片《火紅的年代》是一部描寫工人階級鬥爭生活的優秀作品。它以充沛的革命激情,塑造了趙四海這個鋼鐵工人的英雄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偉大方針,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反潮流是馬列主義的一個原則。”文藝創作如何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在兩個階級和兩條路線的鬥爭中,表現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反潮流精神,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創作課題。在黨的十大精神的教育鼓舞下,《火紅的年代》通過趙四海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比較鮮明地表現了他敢於反潮流的革命精神,這是影片一個鮮明的特色和成就。
影片描寫的是一九六二年鋼鐵戰線上一場事關路線的鬥爭。六十年代初國際國內階級鬥爭的廣闊背景,給趙四海那種可貴的反潮流精神提供了典型環境。影片一開始就描寫趙四海認真地聽《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廣播,簡練地勾勒了當時總的鬥爭形勢。由於社會帝國主義背叛馬列主義,撕毀契約,撤走專家,妄圖把我們整垮,帝修反鼓譟反華大合唱,蔣介石叫囂竄犯大陸,暗藏的階級敵人蠢蠢欲動,這使得當時國際國內的階級鬥爭十分尖銳複雜。但是“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國人民頂住了這股反華、反共的逆流。《火紅的年代》的矛盾衝突,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發生和激化的。為了打擊帝修反,鞏固國防,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趙四海面對社會帝國主義的訛詐,做出了響亮的回答:“我們要闖出一條路來,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這要闖要爭,強烈地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反帝反修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反潮流精神。
影片從主題思想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要不要用國產合金試煉製造艦艇的高級合金鋼的事件來展開情節。趙四海和白廠長之間的矛盾鬥爭,是一條貫串的主線。趙四海急黨所急,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堅持用國產合金進行試煉;而被洋奴哲學、懦夫思想所俘虜的白廠長卻竭力反對,影片一下子就把英雄人物推進了矛盾鬥爭的漩渦。影片在展開這場矛盾鬥爭的過程中,有層次地組織了四個回合:即黨委會上關於是用國產合金還是用進口合金的一場辯論;在事故發生後,趙四海頂住了白廠長撤他職務的壓力;退任務還是不退任務的交鋒;最後,白廠長命令停爐,把矛盾衝突推到了高潮。影片正是通過以上四個回合,在矛盾衝突的逐步激化中,突出地表現了趙四海的反潮流精神。影片對這樣一個工業建設題材的處理,沒有就事論事地停留在煉鋼生產的技術問題上面,而是把它提到了兩條路線、兩種思想鬥爭的高度。從鬥爭的第一個回合,就提出了事關路線的問題:是把力量的基點放在自力更生上面,還是放在依賴進口上面;是無產階級政治統帥生產,還是“鋼就是政治”。趙四海在黨委會上的辯論中,他明確地指出:用什麼合金不是一個技術和方法問題,而是一個原則問題,是要不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問題。這就可以看出,趙四海的反潮流精神,來源於他的路線鬥爭覺悟,所以才能在錯綜複雜的鬥爭環境中,不管風吹浪打,堅定地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同錯誤路線和各種錯誤的思想傾向進行不調和的鬥爭。影片比較深刻地接觸到了工業建設中到底依靠什麼人,走什麼道路的大是大非問題。這是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來分析當時的矛盾鬥爭和提煉主題的結果;同時,它又沒有以今天的鬥爭形式來替代一九六二年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鬥爭形式。這就既符合當時的歷史面貌,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現實教育意義。
影片《火紅的年代》比較好地注意到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來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白廠長在錯誤道路上越滑越遠,這給趙四海帶來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來越大。比如,在階級敵人進行破壞,造成事故之後,白廠長不問青紅皂白,立即停了趙四海爐長的職,要他檢查。這時,副爐長陳友根又發生了動搖。趙四海面對這些嚴重困難,並沒有消極退縮,而是逆流而上,堅決頂住,他無比激動地對廠長說:“事故我要負責,你可以撤我的職,但是,鋼一定要煉下去,自力更生的道路,我們走定了!”撤職的錯誤決定更加激起了他的主動進攻精神。他首先保護了現場,接著深入民眾調查研究,終於發現了敵情線索,並立即向黨委書記作了匯報。同時,他還懷著深厚的階級感情對戰友陳友根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統一了認識,增強了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在“識破陰謀”這一情節中,趙四海又同暗藏的階級敵人應家
培展開了面對面的交鋒。當應家培別有用心地要他“避避風頭”時,他針鋒相對地說:“我就是喜歡大風大浪!”一句話,鮮明地點出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敢於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趙四海在尖銳複雜的鬥爭中表現出來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高度覺悟,正是這一英雄人物性格的主要側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在要不要退任務的這場戲裡,趙、白之間的思想衝突達到了十分尖銳的程度。白廠長指責趙四海說:“我怎么也沒想到你會變得這么自負”,趙四海回答說:“我也沒想到你會變得這樣……”,“你已經不象我們工人的廠長了”。在事關路線、事關大局的問題上,趙四海從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出發,根據黨的思想原則和組織原則,對白廠長的錯誤言行,堅持進行鬥爭,同時,他對一個本質上還是好的,但犯了錯誤的領導同志又表現了滿腔的熱忱和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
《火紅的年代》努力運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處理矛盾,塑造人物,既把這場鬥爭寫得如此尖銳、激烈,又充滿了革命的激情,熱烈地歌頌了我國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理想。這是把革命樣板戲的經驗運用於故事影片創作的新收穫。從這部影片來看,它的編劇、導演、演員,在創作的時候,有比較飽滿的革命激情,這使得整個影片顯得濃彩重墨,熱情洋溢,給觀眾以很大的感染。趙四海有句話:“對黨的事業就是要像鋼水那樣熱,不能冷!”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在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時,也必須有這種熱情才能塑造好工農兵的英雄典型。
如何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正確地、深刻地反映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是當前文藝創作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火紅的年代》雖然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也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路線鬥爭是階級鬥爭在黨內的反映。在實際生活中,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也往往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因此,寫好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關係,寫好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關係,即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繫,互相制約,這對於深刻反映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革命鬥爭的特點和規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火紅的年代》對階級鬥爭這條線就沒有寫好。如階級敵人應家培來路不清,他從前到底是個什麼人物,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進行破壞,他搞破壞放進爐里的又是什麼東西,都交代得不很明白;在具體的情節結構中階級鬥爭與路線鬥爭這兩條線索還缺乏有機的聯繫。影片總的來說,是敢於寫路線鬥爭的,但有些地方,比如在高潮部分矛盾的激化也寫得不夠,廠長的轉變還處理得比較草率、突然。此外,影片有些地方藝術處理也還比較粗糙,如試驗失敗後,趙四海一個人到涼台上去的那段戲就處理得不夠精心,不夠妥當。如果讓大家看著四海,以期望、關懷的目光注視著他,然後一起走上涼台,這樣對塑造趙四海的英雄形象就會更好些。影片的化裝上總工程師的頭套也太假。這都是我們在創作中應該認真注意並加以改進的。
看了《火紅的年代》,很受鼓舞,極為振奮。工農兵英雄形象占領銀幕,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豐碩成果。祝願電影戰線上的同志們,在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繼續奮戰,拍攝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影片,為工農兵、為社會主義、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