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彈(地質學術語)

火山彈(地質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山彈是火山噴發時,熔岩被拋到空中,在空中急速飛行,受到阻力、張力作用,發生旋轉,於冷卻或半冷卻狀態下落地而成的彈狀體。火山彈千姿百態,多種多樣,通常呈紡錘狀、梨狀、麻花狀、蛇狀、凼狀塊等形態。火山彈有空心火山彈、有核火山彈等,如五大連池有的火山彈中心有花崗岩包體。鑒 別火山彈的關鍵在於觀察表層到內部的顏色、氣孔、結 晶程度是否具同心狀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山彈
  • 外文名:volcanic bomb
  • 學科:地質學
  • 形成:噴出作用
  • 釋義:出的岩漿滴在空中冷凝而成
  • 屬性:火山作用的固體噴發物的一種
簡介,形成,分類,旋轉扭動墜壓型,自由落體型,單面墜壓型,壓聯復體,碰聯復體,

簡介

火山彈是火山作用的固體噴發物的一種。火山噴發時熔岩被拋到空中,在快速旋轉飛行過程中經迅速冷卻而形成的岩石團塊。它的形態多種多樣,常為麵包狀、紡錘形、橢球形、梨形、麻花形、流彈形和不規則形等;大小差別很大,一般長在2~10厘米之間;多含氣孔構造;外殼往往為玻璃質。其成分以基性熔岩為主,酸性熔岩的火山彈較少見及。
國內外火山彈的產地很多,主要為新生代火山分布區;中國北起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山西大同、南至海南島都有產出,但由於人為採集和破壞,十分完整的已不多見。火山彈可以直接反映岩漿的成分和物質來源,是有科學價值的觀賞石種之一,越來越受到觀賞石收藏者的青睞。

形成

氣體的膨脹力、衝擊力與噴射力將地下已經冷凝或半冷凝的岩漿物質炸碎並拋射出來未冷凝的岩漿則成為團塊、細滴被濺出來,在空中冷凝成為固體此外,周圍岩石也可以被炸碎並拋出來。所有這3類物質就成了火山爆發的固體產物,統稱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物按其性質與大小,可以分為火山灰、火山礫、火山渣、火山彈和火山塊

分類

分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共包括6種形態。
單體,比較發育,大小差別不大,以 2-5厘米居多,個別可達10厘米。可分三種類型。

旋轉扭動墜壓型

以錐狀、牛糞狀、紡錘狀、墜壓火箭彈形為主。彈體直徑為4-7厘米左右,個別達10厘米,表面具有旋鈕梭、旋鈕斜紋、墜壓環紋。

自由落體型

以球形、橢球形、棒狀、圓柱狀、餅狀、梨狀、水滴狀為主,數量最多、大小均勻,小者直徑為1-2厘米。因其散熱較快,大多在空中巳凝固,故彈體完整,表面光滑,無突起,裂紋較少。大者直徑為5厘米,當岩漿團被拋至空中時,只是表層凝固,其內部仍處可塑性狀態,因此落地時冷凝売易於壓碎和變形,故表面多具墜裂紋。個別群體表面具瘤狀突起,呈分散狀,大小為1-2毫米,

單面墜壓型

半塑性的火山弾墜落時,其底部常形成不平整的墜壓面,外形似單面透鏡體或麵包狀、或平底半球形,且具近平行於堅壓面的墜壓環和墜壓紋,弾體一般為2-5厘米,個別達8厘米,有的表面有氣孔,氣孔直徑小於1毫米。
復體,系火山岩集合體形態,其旋扭紋均不明顯,可分兩種形態類型;

壓聯復體

由半塑性火山彈落地後相互擠壓固結而成,單體形態改變較大。常見者為腎狀、扁平蛋巢狀,由2-3個彈體固結而成。平面向下,曲面向上為其特徵,有助於鑑別頂底板。

碰聯復體

塑性一般,塑性單體在空中相互碰撞,並緊密聯結在一起,落地時區凝固成一整體。其特徵是單體形變不顯著,有的群體表面還保留有小的碰撞凹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