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香腸

灌香腸

灌香腸是北京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愛的一種大眾街頭小吃。灌香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門大嚼亦堪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

營養成分,生產製作,食用指南,質量標準,選購指南,飲食歷史,原料,做法,食安隱患,

營養成分

灌香腸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麥澱粉、醣類以及微量鐵、鈣、鉀、鈉等成分。

生產製作

先將豬血放入30%的鹽水溶液里,用木棍攪拌,不使凝固。繼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適量地灌入洗淨的豬腸之中,待其血槳、面汁之混合體在腸內凝固後,即可放入水鍋內用小火溫煮,並要不斷用針剌腸,使之冒出氣泡,以免腸衣崩破。一般情況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煮熟食用,如再進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腸,以刀剖為適量薄片,根據不同季節和食者愛好,可用蒜汁、香油調拌,稱之為燒灌香腸;或放入底平煎盤,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塊體由紅變紫黑,腸衣向外津油,用小鐵鏟翻動,即可盛入分盤食用,稱之為煎灌香腸。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灌香腸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麥澱粉、醣類以及微量鐵、鈣、鉀、鈉等成份,所以大有補血、健脾、壯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貴,尤為廣大民眾所喜愛。

食用指南

這種灌香腸兒其實和“腸”沒太大關係。它是用澱粉在籠屜上蒸成大坨兒,晾涼了後用刀旋成不規則的片兒,在大鐵鐺里用油炸了,澆上蒜汁兒吃的。請注意這個“旋”字,很多號稱北京風味的餐廳里所賣的灌香腸兒之所以不是那么回事兒,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不是“旋”出來的,而是切出來的。炸灌香腸兒的技術之一,就是要炸到薄的地方焦脆,厚的地方嫩軟,只有旋成有薄有厚、不規則的菱形片才能出這個效果。吃灌香腸兒講究是拿牙籤扎著吃,因為若是炸老了,扎不動;炸嫩了、散了,扎不起來。這吃法兒本身也是檢驗灌香腸兒質量的手段。
灌香腸
吃灌香腸兒必須要澆蒜汁兒。灌香腸兒能吃出肉味的奧秘也就在這蒜汁兒上。蒜汁兒做起來也有技巧。把大蒜瓣兒放在一碗裡,撒上一點點鹽後,用木製的蒜槌搗爛了,然後再用涼開水一激。注意,蒜必須是搗爛的,而不能用刀切或拍。必須用涼開水,因為水一熱了,就出蒜臭。另外,搗蒜之前放了鹽,蒜才不會亂蹦。

質量標準

色澤鮮艷,紅白分明,表面乾燥,無發白現象。具有特殊的香味,表面不應有較大橫花紋,收縮皺紋較整齊。每條香腸長短相似,粗細均勻,肥瘦肉比例適宜。

選購指南

一看是否乾爽乾爽的香腸是上品,如果香腸較濕潤不屬上品。
二看肉是否肥瘦分明分明者屬刀切肉腸,食味最佳;不分明者是用機器將肉攪爛製成的,食味較差。
三看腸衣厚薄程度越薄越好,蒸熟後香腸較脆,如腸衣厚,蒸熟後會"韌“。
四看肉色 香腸肉色過於透明,證明醃製時加入的白硝過多,並非上品;如呈淡色,毫無油潤,也不是佳品;倘若過於紅潤,沒鮮明原色,證明經過染色,不要購買。
灌香腸灌香腸
選購香腸時可採用一看、二聞、三捏的鑑別方法。
一看是觀察顏色。優質香腸的肉色鮮明,已變質或快要變質的香腸肉呈黃色,肥肉呈淡黃色。當然,香腸的顏色並非越紅越好,顏色太紅說明加入亞硝酸鈉過多。
二聞是檢查香腸的味道。香腸通常味香可口,變質香腸則會發臭有酸味。
三捏是檢查香腸的乾濕程度。香腸曬乾回收率約為65%,乾香腸的瘦肉捏起來硬,腸衣上面會收縮起皺紋。凡未收縮、無皺紋、捏起來軟綿綿的香腸質量差。香腸不宜貯存過久,否則易發霉。霉變的香腸則容易被毒力較強的肉毒桿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飲食歷史

灌香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門大嚼亦堪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清末民國初經營灌香腸的食攤,都是用澱粉加紅曲水調成稠糊麵團,做成豬腸形狀,蒸熟以後,晾切成薄片,在餅鐺內用豬油煎焦,取出盛盤,淋鹽水蒜汁,趁熱食用。後門橋一帶的福興居算是老字號,距今有200年左右歷史因其灌腸煎得地道,人們管它叫北京灌腸鋪,1917年才取名福興居。至於廟會、集市上攤販賣的灌腸,乃是用澱粉加紅曲,團之為腸形,蒸熟成“粉灌腸”。賣是以刀削成菱形小塊,於平鍋內用次湯油煎焦,盛於碟內,澆上鹽水蒜汁,讓顧客用竹籤所著吃。是一種平民化的經濟小吃。
1927年在福興居對面又開了一家合義齋灌腸鋪,對製法加以改進,除用紅曲水調製麵糊,還加入丁香、豆蔻等10多種香料,並把麵糊灌入真豬腸內,蒸熟切片,並用油煎,使之更加香脆鹹辣,成為一道風味獨特的佐酒菜,因而享有盛譽。當時拉洋車的、做小買賣的、當壯工的以及青年學生,都喜歡到後門橋來吃煎灌腸。這種灌香腸才是真正的灌香腸,但已經找不到了。另一種就是用澱粉加紅曲水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後,澆鹽水蒜汁食用。其實這一種當時稱攥腸,或者叫煎粉灌腸,但由於前一種已經消失,灌香腸這名字就被純澱粉獨享了。

原料

豬肉、香腸料、白酒、白糖、醬油、鹽

做法

1、晚上將肉放冰櫃冷凍,早上切會好切些,也可以讓賣肉的幫你絞好。切肉的時候肥肉切成丁,瘦肉切成條。
2、香腸料兩小包(很多地方有賣吧),白酒100克,白糖100克,醬油500克,鹽100克.倒入肉中,將肉拌勻。沒必要用我的方法哈,因為香腸調料包不同。
3、拌好的肉要醃一到兩小時
4、腸衣洗淨,裡面最好也沖一下將腸衣的一頭系好找一個大的漏斗,漏斗雜貨店就有賣,2塊錢一個將腸衣套在漏斗上。
5、找一個盆,將漏斗放在盆里,然後將肉放在漏斗里
6、帶上一次性手套,直接用手往下推就可以。灌一會,用手往下捏一捏,使肉變的更緊實,但不要太用力,容易擠破腸衣。
7、有空氣的地方可以用牙籤扎一下。
8、每隔十厘米左右扭一下,以後吃的時候從此處切斷即可。最後將頭上打結。
9、在每根腸上都紮上幾個小孔,就可以放陰涼處晾了,最好選擇溫度比較低的地方。
10、2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蒸熟就可以,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繼續晾在溫度比較低的屋裡或者放冷凍,吃的時候直接切片就可以。

食安隱患

武漢有多位市民投訴稱,買到腸衣煮不爛、咬不斷的香腸。其中一種標註著“煙燻蒸煮類腸衣”,類似伸縮管,質地十分堅固,用力拉扯都扯不斷。
腸衣灌水的方法,可以分辨人造腸衣與天然腸衣的區別。他們將3種市場上有售的腸衣灌滿水後,天然腸衣表面現出明顯的血管經脈;人造腸衣則十分光滑,沒有任何痕跡;另一種“天然乾腸衣”,儘管表面也有紋路,但這些紋路斷斷續續,很不完整。
人造腸衣並非無章可循。國家中式香腸標準中,允許使用膠原蛋白人造腸衣,並且出台了“膠原蛋白腸衣衛生標準”。
市場上膠原腸衣價格比天然腸衣約高10%—15%,但天然腸衣含水量較高,膠原腸衣的利用率反比天然腸衣高20%—30%。顯然,使用人造腸衣成本更低。
人造腸衣在肉製品加工行業套用已久,本身並不神秘,它可分為透氣性腸衣和非透氣性腸衣。其中透氣性腸衣分為可食用和不可可食兩種。可食用腸衣是以動物的皮革製成的膠原蛋白腸衣,不可食用腸衣主要包括纖維素系列腸衣和玻璃紙;非透氣性腸衣主要是塑膠腸衣,根據材料的不同,可分為聚偏二氯乙烯腸衣和尼龍腸衣等。
除了膠原蛋白腸衣,其他的人造腸衣一般都不能食用。即便是可食用的膠原蛋白腸衣,其中使用的添加劑也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例如人造腸衣生產中的塑化處理,除需要添加甘油等提高腸衣的彈性,往往還要添加保鮮劑和採用增加口感、抗高溫等的新工藝。這些添加劑是否安全,應該引起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