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泉洞

灌泉洞,俗名管家洞,是一山洞,距銅山村約十華里,在“高山坪”附近。洞口上圓下方,高約八米,寬約十四米。相傳灌泉洞中的龍潭中有龍,每逢大旱之年,農民背花瓶、舉火把入洞,取龍潭水裝入瓶中,表示接龍而歸。有時雲雨隨著接龍的隊伍而來,農民更加相信是“龍王”顯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泉洞
  • 俗名:管家洞
  • 高約:八米
  • 寬約:十四米
結構,歷史,其他,

結構

第一道洞內寬敞明亮,可容數百人,地面較為平坦。有乾田和水田;把水舀到乾田裡馬上滲去,水田的水卻舀不乾。還有鐘石、鼓石,敲擊時如鐘鳴鼓響。還有一種白如玉、涼如凍的“涼水石”,據說碾成粉撲痱子有特效。洞壁有自然形成的浮雕山水,洞頂有荷花瓣、百鳥朝陽等栩栩如生的圖案。洞中泉水叮噹,聲如奏琴。第二道洞有一座“石門坊”,洞中水聲潺潺,光線暗淡,遊人須備火把照明。沿洞兩壁有水晶宮、青獅、白象、猿猴展臂……形態逼真。直至第四道洞,有一龍潭,薄霧瀰漫,水深莫測。據說有人到過第七道洞,但是此洞究竟有多深,至今尚未探明。

歷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大旱,茂林、潘村的農民聯合到灌泉洞龍潭求雨,正好“接龍”以後,下了一場大雨,後來又舉行了“還水”儀式。茂林、潘村等地組成百餘人的隊伍,由當時的涇縣縣長葉粹武和當地紳士率領,抬著香案和祭器,以及裝著龍潭水的那隻花瓶,一路上焚香點燭,笙簫鼓樂,吹嗩吶,放鞭炮和三眼銃,直到灌泉洞中,把瓶里的水倒還給龍潭裡。
建國後,隨著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修建了塘壩水庫,農民再也不用進洞去“接龍”求雨了。

其他

此外,宋村村還有個“神仙洞”。洞口約6米見方,洞頂長著鮮嫩的韭菜覆蓋。洞中有神仙床、菩薩廟、水晶柱、荷花幔和樓閣以及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可供遊人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