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煙霞禪院

瀘縣煙霞禪院

瀘縣煙霞(閣)禪院位於瀘永公路雲錦鎮雲錦山。雲錦山海拔502米,距雲錦場4公里,距瀘州33公里。民國《瀘縣誌》云:“山常出雲,燦若錦繡,故名”。山上,怪石嶙峋,古柏蔥蘢,花團錦簇,翠聳山巒,紅霞披閣,碧水依山,峭壁籠紫氣,層巒涌白雲,峰光如錦繡,山色自清幽。山貌錦繡,山氣較好,交通十分方便,水泥路直通煙霞(閣)禪院山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瀘縣煙霞禪院
  • 地理位置: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簡介,煙霞(閣)禪院簡介,煙霞(閣)禪院歷史文化,改革開放後的煙霞(閣)禪院,

簡介

類 別:佛教
地 址:瀘縣雲錦鎮雲錦山林場
雲錦山上,原有天保寨,有四道寨門:東暘谷門,西長庚門,南明都門,北朝京門。雲錦山上有陰陽墳、火焰井及古石坊上有明代兵部尚書熊文燦題“紅雲帝居瓊魂羅列”八字。天保寨內有明代廟宇,上殿祀觀音,下殿祀玉皇。元日之巫陽空舞:老志載,士人元日在此降神問年豐歉。

煙霞(閣)禪院簡介

煙霞(閣)禪院繼明代廟宇改建於丁亥年,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院內飛檐畫棟,金碧輝煌,可謂“閣貌丹青古,威名風月深”,為道教聖地,香火很旺,在川南地區享有名氣。特別是海外同胞每次回鄉探親訪友都要問及煙霞閣,到寺廟拜佛,到山上觀光
丁亥年修建煙霞閣內有:經樓、玉皇殿及山門,站在經樓能觀瀘州城、能見長江豆芽沱水。因文化大革命浩劫,被拆除了高大宏偉的經樓,目前僅有玉皇殿及山門得到較好保持。

煙霞(閣)禪院歷史文化

煙霞(閣)禪院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朱德總司令(時任滇軍旅長)駐瀘期間,即興上山與清末秀才熊仿文在此創建了“振華詩社”,其中一首為:雲錦山腰霧重重,龍川壩下水淙淙,駐馬遙觀天地仄,萬山回首拜英雄。既表達了磅礴的英雄氣概,又賦予雲錦山如詩般的景色。
1917年朱德總司令就作有《振華詩社小引》、“三瀘繞秀文山,四面回峰之地”。
清末秀才、振華詩社社長熊仿文作《游雲錦山賦》“雲錦山者,蓋瀘東之特出者也。”

改革開放後的煙霞(閣)禪院

改革開放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在廣大信教民眾的迫切要求下,湯代必、王銀珍等佛教信徒發起登記,報請瀘縣人民政府(瀘縣民宗辦[2002]3號)檔案批准,於2002年1月9日正式恢復瀘縣煙霞閣為合法道教場所,同年建立了寺院管理小組和各項管理制度。管理小組人員5人,有皈依教徒50餘人。2004年大雄寶殿竣工後,更名為瀘縣煙霞禪院。目前該寺廟已投資120多萬元修建了大雄寶殿、聽經堂、聽經壩、居士綜合樓、放生池,綠化美化了寺廟環境,新建了宣傳櫥窗。已規劃的藏經樓、天王殿及正山門正在積極籌劃建設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