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歸鴻閣

瀏陽歸鴻閣

歸鴻閣是宋代所建,該閣在瀏陽縣署高大儀門外之右,雖背北面南,卻陽光難於照射其上,唯在晴日黃昏之際,殘陽夕照,霞抹晴空,金光燦射,亭閣生輝,因而名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瀏陽歸鴻閣
  • 地理位置瀏陽縣署高大儀門外之右
  • 得名原因:霞抹晴空,金光燦射,亭閣生輝
  • 建築朝代:宋
基本簡介,史記記載,

基本簡介

歸鴻閣是宋代所建,該閣在瀏陽縣署高大儀門外之右,雖背北面南,卻陽光難於照射其上,唯在晴日黃昏之際,殘陽夕照,霞抹晴空,金光燦射,亭閣生輝,因而名之。

史記記載

據同治《瀏陽縣志》載:歸鴻閣取昔人目送鴻歸而名之。宋代瀏陽知縣楊時所建,歲久閣早已坍頹,其跡不存。1094年(哲宗紹聖元年),楊時知瀏陽縣事。在任4年,有惠政於民,首建飛亭,又建歸鴻閣,寫有《歸鴻記》:“縣宇西北墉之隅。有廢址焉。……荒堙蕪沒。予一日,曳杖躡履,徜徉乎其下,周覽左右,洒然異之,披秦刈蔓而嘉木茂卉,連山窮谷,挺芳含媚,隱然四出。乃取縣府之棄材,為閣於其上。”後來張又作《歸鴻閣記》:“公(楊時)之德及邑民也,深矣!後六十有六年,建安張才邵來為政,慨然念風烈,咨故老,葺公舊所,為歸鴻閣,繪像於其上,以示後,以慰民之恩,去擊不忘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