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社會事業重點建設項目三年規劃(2015-2017年)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瀋陽市社會事業重點建設項目三年規劃(2015-2017年)》是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15年2月4日印發的檔案。

近年來,瀋陽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競爭力大幅提升,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體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顯提升,城鄉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給人民民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和更優美的環境,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為貫徹黨中央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落實《中共瀋陽市委關於加強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市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按照面向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輻射瀋陽經濟區、服務城鄉居民等三個方面的要求,闡述了教育、醫療衛生、文體旅遊、勞動就業、社會服務、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的基本建設思路,提出了重點儲備項目,是安排未來三年社會事業建設項目和市本級政府投資的基礎性、指導性檔案。
第一章規劃背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社會事業基本建設投入,社會事業各領域基礎設施日趨健全,設施建設在副省級城市中居於上游水平,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教育設施水平不斷提升。累計投資50億元,新建、改擴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07所、義務教育學校100所、高中40所、農民工子女學校216所、萬人規模職業學校5所。全市4個區、縣(市)通過教育強區驗收,25所學校通過高中標準化驗收,提前兩年完成“雙高普九”任務。職業教育獲批國家裝備製造業職業教育試驗區。
——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改善。累計投資44億元(含中央及省預算內資金22億元),新建、改擴建7所區域品牌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胸科醫院、沈洲醫院等13家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及6所縣級中心醫院、中醫院。新增8個地區急救站點。完成87所鄉鎮衛生院、1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建設和1498所村衛生室達標建設。就醫條件顯著改善,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文體旅遊建設步伐加快。投資約50億元,新建、改擴建市文化藝術中心、藝術大廈、工業博物館、鑄造博物館和64所鄉鎮綜合文化站等一批文化設施,修繕“一宮兩陵”,改造方城、新樂遺址等一批文化旅遊設施。投資約30億元,新建(改造)體育場館40所、全民健身中心17處,健身路徑不斷完善,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累計投資125億元,建設城鄉社區服務設施582所、養老床位12萬張,改造回龍崗革命公墓、福利彩票經營場所,解決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43萬餘戶(套)。2011年,保障性住房工作榮獲省“推進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工作突出貢獻”先進城市稱號。
近年來,雖然全市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較快,但從總體上看,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完全適應,其主要問題是:
——發展規劃升級,亟待調整目標。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看,與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與輻射能力,加快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需求日益增長,供給仍有缺口。從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看,隨著城市經濟實力快速增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更加關注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人口總量持續增加、老齡化程度快速提升,物質生活以外的社會需求不僅總量將呈現指數級的增長,而且形式將向多層次和多樣化發展。加快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問題,適應新的發展需求,仍然是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
——發展方式轉變,尚需與時俱進。新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與新城、新市鎮空間布局相適應的區域性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格局尚未完善,區域性養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的布局、規模、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尚需進一步調整、最佳化。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目標,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解決社會服務產品供求矛盾和問題為導向,以公共財力為支撐,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核心競爭力,著力增強城市社會保障服務輻射能力,著力保障城鄉居民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均等化、高水平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體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居民。
第二節基本原則
——堅持目標引導、提升能力的原則。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小康社會為目標,立足區域特點和城市發展,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謀劃,加快建設社會事業項目,整體提升城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水平,增強服務能力,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堅持政府主導、以人為本的原則。牢牢把握社會事業的公益性質,明確政府的主體責任,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科學劃分項目建設事權與支出責任,健全政府主導、統一與分級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提升項目規劃布局水平,解決與人民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努力打造民心工程。
——堅持統籌城鄉、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大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薄弱領域和社會弱勢群體傾斜力度,加快優勢資源整合和流動,實現城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發展一體化。完善體制機制,打破行業分割和地區分割,統籌配置,使各類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努力提高資源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堅持有序推進、持續提升的原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擴大對社會資本的開放,逐年增加社會事業建設投入,以規劃為引領,統籌平衡、評估調整,分批分期推進,逐步完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和使用管理模式。
——堅持深化改革、提高效率的原則。完善財政保障、管理運行和監督問責機制,創新公共財政資金投入和退出機制,明確政府各部門在社會事業建設項目管理中的責任,加強項目在決策、計畫和建設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健全完善社會事業項目建設與管理體制機制。
第三節規劃依據
本規劃編制主要依據:
——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
——《瀋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規劃綱要(2013-2017年)》。
——《瀋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瀋陽市社會事業發展與改革“十二五”規劃》。
——《瀋陽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2013-2017年)》。
——《瀋陽市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
——《中共瀋陽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
第四節發展目標
加快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是推動我市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2015-2017年,儲備7大類368個社會事業重點建設項目(含打捆項目,下同),規劃投資31867億元(含申請中央和省投資、市區政府投資等,下同),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體系。其主要目標是:
——服務輻射區域發展的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事業各領域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成為瀋陽經濟區乃至東北地區的教育中心、醫療衛生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人才中心和旅遊中心,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完善。
——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城鄉全域均等覆蓋。以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運行高效的社會事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資源布局更趨合理,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基本建立,城鄉實現同步發展,差距大幅縮小。
——項目建設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財政保障正常增長機制全面建立,統籌平衡集中財力辦大事機制更加健全,決策科學化、布局統籌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範化、資金使用高效化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居民需求表達機制有效建立,社會滿意度大幅提升。
第三章教育項目
優先保障教育建設項目投入,持續快速提升辦學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2017年,全市實現教育信息化,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進入東北亞先進城市行列,成為區域人才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未來三年,規劃投資731572萬元,實施7項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173個。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按照國家“三通兩平台”建設要求,實施4個基礎教育階段數字校園建設項目。升級改造教育城域網,全部學校光纖接入教育城域網。建設瀋陽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多方位套用與支撐服務。建成一批智慧學習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學習環境。開發適合套用信息技術深化教育變革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到2017年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二、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工程。填平補齊各區、縣(市)素質教育設施,建設大東區素質教育基地、于洪區中國小素質教育基地和法庫縣素質教育基地,實現每個區、縣(市)至少有一所素質教育基地的布局。
三、普惠幼稚園建設工程。落實政府主導責任,發揮區、縣(市)人民政府主體作用,拉長學前教育“短板”,在基本滿足入園適齡兒童規範學位需求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幼稚園,接收或回購住宅小區配套幼稚園,支持機關、部隊、街道、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農村集體舉辦幼稚園等多種渠道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提高公辦學前教育學位的比例。到2017年末,全市公辦學前教育學位達到規範學位的45%以上。
四、落實《中國小布局規劃》工程。各區、縣(市)政府為責任主體,逐年落實《中國小布局規劃》,重點建設22所新城、新市鎮中國小,91所城區規劃調整中國小,3所區級特殊教育學校及6所農村(涉農區)中國小達標工程。三年內,新城、新市鎮中國小全部覆蓋,城區中國小布局更加合理,所有農村中國小全部達標,全市中國小基礎設施平均水平達到東北地區一流。
五、高中標準化建設工程。各區、縣(市)政府為責任主體,按照省示範高中建設標準,實施瀋河區27中學、大東區50中學、皇姑區21中學、蘇家屯區176中學、于洪區於洪新城高中、瀋北新區礦務局高中和遼中縣第一高中等21所高中標準化建設。
六、“雙元制”職教建設工程。以汽車產業為突破口,調動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積極性,選擇瀋陽裝備製造工程學校、遼寧豐田金杯汽車技師學院、華晨寶馬汽車公司和華晨金杯汽車公司進行“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培養一批關鍵核心崗位高素質技能人才,總結、推廣一批成功經驗,為全市各支柱產業和比較優勢產業提供人才支撐,建立與城市主導產業、新興戰略產業和基礎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
七、高等教育創新建設工程。依據瀋陽鼓風集團、瀋陽遠大企業集團、特變電工沈變集團、北方重工、瀋陽工具機集團等駐沈領軍企業和知名工程技術中心,建設5處校外工程教育和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工程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瀋陽大學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瀋陽醫學院實踐基地、瀋陽廣播電視大學數位化學習港配套設施、瀋陽職業技術學院改善和提升辦學實力項目。
第四章醫療衛生項目
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加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未來三年,規劃投資232568萬元,實施4項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67個。
一、公共衛生和急救網路建設工程。建設市胸科醫院結核病房樓、紅十字會醫院(老年病)綜合病房樓和沈洲醫院改造等4個重大疾病救治項目。實施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市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改擴建、市傳染病院愛滋病治療中心等8個公共衛生防疫項目。建設市精神衛生中心二期醫養結合項目、市婦嬰醫院病房樓新建項目及和平區、于洪區、遼中縣等9個區級婦幼保健站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
二、中醫院提升建設工程。建設市中醫院綜合病房樓、遼中縣中醫院綜合業務樓、康平縣中醫院門診病房樓、法庫縣中醫院綜合病房樓等4個項目,實現每個區、縣(市)有一所中醫院的目標,推動中西醫結合發展。
三、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工程。建設瀋河區萬蓮社區、皇姑區三台子功能區、瀋北新區道義等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鐵西區長灘鎮、于洪區大興鄉、遼中縣烏伯牛鎮等20個鄉鎮衛生院,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專科病房樓、瀋陽積水潭醫院(一期)及市口腔醫院異地建設項目,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和健康服務需求。
四、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工程。以創建國家信息惠民示範城市為契機,啟動醫療衛生信息化系統二期工程,完善城鄉居民健康醫療電子檔案,建立重大公共衛生、傳染病等健康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實現跨機構、跨區域、跨衛生業務的健康信息、就診信息共享和一卡通用,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度。
第五章文體旅遊項目
統籌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健全公共體育設施網路,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城鄉居民文化服務和消費需求。未來三年,規劃投資1548665萬元,實施7項文體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74個。
一、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建設市青少年宮、市婦女會館、盛京博物館(市博物館、美術館)、市少兒圖書館、市藝術學校、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市科技宮等15處市級大型文化活動陣地。實施和平區文化中心、瀋河區文化體育中心、皇姑區文博大廈、大東區文化藝術中心、鐵西區文化中心、于洪區文化藝術中心、蘇家屯區文化藝術中心、瀋北新區錫伯族民俗博物館、遼中縣圖書館、新民市潢南文化中心等14處區縣(市)級大型文體工程。進一步完善市區兩級大型公共文體設施關鍵節點,形成覆蓋城鄉的文化基礎設施骨幹網路。
二、基層文體設施覆蓋建設工程。建設2372個社區電子閱覽室、872個社區書屋,為全市131個文體活動廣場、1400處基層文化場所配備文化體育健身器材,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文體活動“十五分鐘”生活圈。
三、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工程。實施瀋陽廣播電視台主要頻道演播室高清改造,升級新聞衛星車、購置高清轉播工具車、建設新媒體平台等,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網路數位化平移。
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程。建設新樂遺址公園、舍利塔盛京碑林公園和石台子山城等4個清前文化遺址保護展示項目。實施故宮維修、兩陵防雷及監控系統改造、清汗王宮遺址廣場文物本體保護3個清文化保護展示項目。修繕張氏帥府西院紅樓群,改造提升工業博物館,擴建錫伯族家廟,推進一批民國、工業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展示項目。改擴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整治二戰盟軍戰俘集中營舊址周邊環境,打造一批精品紅色文化旅遊景點。
五、特色慢行街區建設工程。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改造北市場,建設以民俗文化和現代商業融合發展的東北民俗慢行街。推進方城地區改造,建設清文化慢行街。改造瀋陽站至中山路地區,建設歐風慢行街。改善西塔地區環境,建設朝鮮風情慢行街。實施於洪區大興街道地區改造,打造朝鮮民族風情街。結合文化創意發展,建設鐵西工業文化慢行街。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六、休閒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渾河生態廊道休閒旅遊帶、遼河旅遊帶腳踏車路及配套基礎設施、白清寨都市休閒公園、渾河西峽谷生態公園、瀋北新區旅遊集散中心、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和康平臥龍湖旅遊集散中心,實施棋盤山秀湖綜合環境整治和康平臥龍湖生態景觀提升工程。
七、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市水上運動學校水上訓練基地、瀋陽市水上運動學校游泳館和田徑館項目、市體育博物館項目等3個市本級體育設施項目,實施鐵西區、大東區、皇姑區、康平縣區域內11個體育設施建設項目,有效增加公共體育服務供給。
第六章社會保障項目
加強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設施體系,就業、養老、救助等服務設施保障水平達到或超過國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未來三年,市本級計畫投資73290萬元,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9個。
一、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工程。按照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充分的就業原則,建設集信息收集、信息發布、智慧型推介、就業培訓、電子檔案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套用服務信息平台,為瀋陽經濟區乃至東北地區人才流動和就業創業提供服務。
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各區、縣(市)政府為責任主體,市本級給予資金補助,建設13所功能完備、服務形式多樣的區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30所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帶動養老事業快速發展。到2017年末,全市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到35張以上。
三、城鄉公益性墓地建設工程。啟動回龍崗公益性骨灰祭祀堂新建項目。按照農村地區服務半徑5公里、方圓100平方公里的布局規劃,建設19處城鄉公益性公墓。到2017年末,實現全市所有鄉鎮農村公益性公墓100%全覆蓋。
四、社會救助設施建設工程。遷建市救助站,改造蘇家屯區、遼中縣、新民市和康平縣等涉農區縣(市)救助設施。改造市殘疾人服務中心,建設市紅十字會備災救災倉庫。到2017年,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成,社會救助設施水平名列同類城市前列。
第七章保障性住房項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覆蓋面,形成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及新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享受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制度。未來三年,規劃投資465697萬元,實施公共租賃房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10個。
公共租賃房建設工程。實施雪蓮雅居、捷運濱河新城、捷運惠生新城、克儉小區回購、赤山陽光園、望花麗景小區、捷運麗水新城三期、西雅嘉園、西雅美苑和於洪洪匯園等10個公共租賃房項目。
第八章平安瀋陽項目
加強公檢法司基礎設施建設,為民眾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未來三年,規劃投資106357萬元,實施2項平安瀋陽建設工程,儲備重點項目32個。
一、公檢法司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市公安局犬留置所新建、市公安局應急物資儲備庫新建、市公安局檔案館新建、遼中縣看守所翻建、遼中縣拘留所新建、鐵西區翟家派出所改擴建、康平縣檢察院技偵用房新建、市東陵監獄整體搬遷新建、市中級法院信息化升級改造等18個公檢法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二、部隊武警消防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結合消防工作整體布局需求,新建砂山、五愛、東塔等9個消防站。實施預備役紅寶山訓練基地建設和裝備維修中心建設項目。分三期建設武警瀋陽市支隊現代化農副業生產基地。
第九章共建共享項目
未來三年,按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規劃投資28600萬元,統籌實施3項共建共享工程,儲備重點項目3個。
一、社區信息化建設工程。整合資源、統一規劃、集中投入,依託政府雲平台,建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工負責、服務協同、共建共享、便捷惠民”的社區信息化平台。到2017年末,社區信息化平台覆蓋全市872個城市社區和1449個農村社區,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二、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在和平區、瀋河區、皇姑區、大東區、鐵西區等區選擇2-3個街道試點建設區域性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活動中心建設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集社區管理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活動、體育健身、日間照料、殘疾人康復等功能於一體,逐步解決基層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條塊化、碎片化的問題。
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開放工程。通過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改造開放100所學校(含中國小、高中、高校及體育學校、藝術學校等)及機關事業單位的圖書館、體育館和操場,完善安全設施,對周邊居民開放。
第十章投資安排
第一節資金需求
未來三年,主要安排教育、醫療衛生、文體旅遊、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平安瀋陽、共建共享等7類368個項目,規劃投資3186749萬元。
第二節投資方式
——市政府投資項目,原則上由市政府採取直接投資方式全額投入。涉及資產置換的,按收支兩條線管理,先入庫後支出。
——區、縣(市)政府投資項目,以區、縣(市)政府為項目投資主體,市政府按照現行體制及有關規定,結合市本級財力規模,給予適當支持。
——社會投資項目,可在特許經營的框架範圍之內,通過獨資、合資、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採取PPP等模式,由項目建設單位確定相關合作條件後,按程式報同級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三節資金來源
按現行財政體制,結合儲備項目情況,估算未來三年市本級以上投資(含國家、省投資)約163億元,區、縣(市)投資約68億元,引進社會資本約87億元。隨著社會事業項目建設、運營管理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及相關政策和措施的進一步完善,社會投資可進一步增加。
第十一章規劃實施
本規劃確定的工程建設任務是各級政府對人民民眾的承諾,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按計畫推進實施。
第一節責任分工
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縣(市)政府是社會事業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健全綜合協調機制,提前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編制相關領域和地區的社會事業項目建設規劃,落實項目建設條件,分批分期推進項目建設。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會同同級政府相關部門編制本區域社會事業建設項目規劃。建立同級政府社會事業項目儲備庫。安排年度社會事業建設項目,編制下達社會事業投資計畫。推進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指導本區域規劃實施,評估本區域規劃實施情況。
——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業社會事業建設項目規劃,建立本行業項目儲備庫。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協調同級規劃部門落實項目建設用地。協調同級財政部門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編制本行業年度社會事業建設項目計畫草案,組織管理項目實施。開展項目竣工驗收和本行業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合理確定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投資分擔比例。安排本級建設資金預算,足額撥付本級建設資金,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對資金安排,應結合項目預算和實施年度確定。
——各級規劃部門。負責深化區域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年度投資計畫,提前儲備、預留建設用地,編制用地計畫,落實用地指標,確保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各級審計監察部門。負責依法開展項目建設與資金管理審計監管,依法查處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建設陽光工程。
——其他部門。要結合單位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審批及服務工作。
第二節規範項目管理
——提升項目決策水平。各區縣(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本地區本行業發展動態研究,站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提出規劃儲備項目,明確項目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和投資規模,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有序推進項目建設。規劃儲備的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各區縣(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納入規劃的項目,進一步落實土地、規劃等建設條件和資金來源渠道。條件成熟的,每年9月份按規定程式納入下年度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計畫實施。條件不成熟的,要結合規劃中期評估予以調整。
——規範項目建設管理。各區縣(市)、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國家、地方有關法律法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嚴格項目設計、招標、建設、驗收和資金管理,切實打造惠民工程、優質工程。
第三節加強監督問責
——大力推行公平公正公開。強化社會公眾對社會事業建設項目決策及建設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健全民眾需求表達機制和反饋機制,增加決策透明度。重大項目特別是投資規模比較大、對公眾利益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當按規定履行項目公示、專家論證、聽證等程式,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進行風險評估,進一步提高項目科學決策水平。
——強化規劃實施評估管理。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以開展項目綜合驗收和後評價為重要手段,制定規劃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案,牽頭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並向同級政府提交評估報告,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完善規劃實施問責機制。增加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在政府和幹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健全社會事業建設項目預算安排公開機制,增強預算透明度。切實加強對建設工程和專項撥款使用績效的審計、監管。建立健全工程質量追溯制度。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地方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轉變發展理念,在改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謀改革,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小康社會的任務目標,正確處理好超前發展與保障基本的關係,科學確定社會事業項目建設目標,建立健全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決策管理機制,加快提升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推進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分工負責、協調推進、督辦檢查、考核評比等機制體制,分解、制定年度實施計畫,明確完成時限,有序推進項目建設。
——明確兩級政府權責。市級財政主要負責市本級社會事業項目的建設投資,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採取資本金注入、補助、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區、縣(市)項目建設。區、縣(市)級政府具體負責本地區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機制。適應區域一體化發展要求,做好物業管理等經費使用保障制度配套銜接,完善現有各類協調機制,推行管辦分離,建立跨行業、跨地區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共用共享體制機制,努力提高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益。
——健全財力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充分利用多種形式拓寬政府籌資渠道,將社會事業建設項目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安排。做好統籌規劃,優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項目。
——拓展多元化投資渠道。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社會事業項目投資領域,列入規劃擬實施的項目,首先要研究確定能否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社會資本興辦醫療衛生、養(托)老服務以及建設博物館、體育場館及各級各類教育等設施。(具體儲備建設項目表經市政府審定後,由市發展改革委下發實施。)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辦公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