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BEDA——Weifang Binhai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成立於1995年8月,2010年4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陸域面積67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6萬(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是濰坊北部沿海開發的核心區域,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興海示範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山東省科學發展園區和循環經濟示範區。為實現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中率先崛起,我們進一步提升發展理念,按照“一三三四”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行“五大五新”產業,提升濱海新城開發建設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外文名稱:Weifang Binhai Economic
  • 面積:677平方公里
  • 級別:國家級
  • 黨工委書記范福生 
  • 管委會主任:張恆道
基本介紹,區位,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產業基礎,發展思路,發展前景,重點招商項目,地圖信息,

基本介紹

面向全球公開招標,確定“一城四園”的規劃布局。
一城:150平方公里濱海水城,包括希望城、太陽城、幸福城、歡樂海四部分。
以“希望城”的理念建設科教創新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建成後可容納50所職教院校及科研院所,人口50萬。成為集職業教育、科研開發、產業孵化於一體的產學研園區,打造環渤海地區最大的職教園區和藍色高端產業科教基地。
商務中心效果圖商務中心效果圖
以“太陽城”的理念建設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成為商務、辦公、金融、會展為主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以“幸福城”的理念建設高檔商住區,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重點打造健康生態城和國際影視城,通過改善生態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以“歡樂海”的理念建設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開發風箏衝浪、海上龍舟、觀光遊艇、海洋文化體驗等淺灘旅遊項目,打造山東“藍色逍遙遊”和國內知名的濱海休閒旅遊目的地。
開發區位置圖開發區位置圖
四園:
先進制造業產業園:規劃面積16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裝備製造、電子、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項目。已引進濰柴重機、弘潤石化等151個項目,總投資450億元。
生態化工產業園: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型生態海洋化工和石化產業。現有中國海洋石油、以色列化工等141個項目,總投資144億元。
綠色能源產業園: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投資15億元的華能風電項目已併網發電;一期投資120億元的國電新能源項目動工建設。
海港物流園: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倉儲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務等項目。已有森達美物流、海正物流等10多個項目入駐,總投資60多億元。
全面啟動各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濱海新城開發:
投資21.2億元、全長35.18公里的沿海防護堤順利合龍,正在進行壩體加高加固和岸線景觀打造。濰坊森達美港3個萬噸級碼頭即將投用,3個2萬噸級碼頭正在加緊建設,3萬噸級碼頭建設開工在即。
濰柴動力濱海產業園大馬力船用發動機項目濰柴動力濱海產業園大馬力船用發動機項目
投資8億元的修造船基地和投資2億元的濱海漁港,正在快速推進,已動工建設。
投資7.6億元的疏港公路建成通車,與濰日高速對接。
投資15億元的疏港鐵路正在規劃設計,動工建設。
黃島至濰坊(濱海)、渤海灣至濰坊(濱海)、東營至濰坊(濱海)三條輸油管線的開工建設則為濰坊濱海的崛起加足馬力。
城海城際鐵路、城海高等級公路、濱諸城際鐵路、濰日高速、機場遷建、黃大鐵路、德龍煙鐵路、渤海高等級公路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我們將抓住當前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大科學投入,推進綜合開發,努力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中率先崛起,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中實現突破,在國家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中積極作為。

區位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渤海萊州灣南畔,是連線山東半島與京津和華北地區的重要節點,也是聯繫環渤海與長三角兩個經濟隆起帶的重要著力點。是環渤海經濟區"C"字型"渤海金項鍊"中的重要一環,是濰坊市沿海產業發展帶和城市發展軸的交匯點,是整個濰坊沿海開發戰略的核心地帶。
第一屆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衝浪邀請賽第一屆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衝浪邀請賽
南距濰坊市區28公里,北到濰坊森達美港17公里,距世界風箏都濰坊市城區30公里,距青島市178公里、濟南市200公里。益羊鐵路直達區內、德煙鐵路橫貫東西,環渤海榮烏高速公路濟青高速公路、新海路、大沂路、大九路、北海路等公路幹線四通八達,濰坊港青島港通航國內外,濟南、青島、濰坊機場直飛世界各地,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濰坊森達美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有5個3000噸泊位、2個5000噸泊位,2個萬噸級泊位正在建設之中。

歷史沿革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域自唐朝開始,經宋、元、明、清4朝,皆屬壽光縣(現稱壽光市)南皮鄉,駐地五台(現壽光市侯鎮)。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清宣統2年(1910年),全縣劃成15個自治區域,南皮鄉屬觀海區。
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後仍襲之。
1932年(民國21年),壽光縣國民黨政府奉命將15個區並為10個區,觀海區為第九區。
1942年10月,壽光縣九、十區與濰縣四、五區組成壽濰縣,縣府駐劉家呈子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劉家呈子村)。
1944年4月壽濰縣撤銷,5月建昌濰縣(包括昌邑市部分區、村)。
1945年10月,昌濰縣撤銷後,第九區復屬壽光縣,區駐地先後在榆樹園子、七里莊、劉家呈子(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榆樹園子、七里、劉家呈子)等村。
1948年7月第九區改稱望海區,駐地先後在東黑村、道口村,1950年5月改稱第九區,駐道口村,1953年更名為道口區。
1955年4月從道口區析出成立漁業區,駐大家窪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大家窪村)。
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大家窪鄉,同年9月,建海濱人民公社。
1959年公社機關由石橋村(現濱海開發區大家窪街道辦事處石橋村)遷至道口村,改稱道口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從道口人民公社析出,建大家窪鎮(2005年1月改稱大家窪街道辦事處)。
1995年8月15日,以山東羊口鹽場、濰坊純鹼廠和壽光市大家窪鎮為依託,成立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283平方公里。
2002年9月12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5年12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定為省級開發區,定名“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
2010年4月, 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正式獲國務院批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自然資源

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內擁有400多平方公里可直接開發利用的工礦存量用地,辦理土地手續方便快捷。海岸線長69公里,淺海灘涂面積13.5萬畝,有廣闊的潮間帶和灘涂資源,繁衍生息著魚、蟹、蝦、貝等海洋生物達500多種,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具有廣闊前景。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內地下滷水儲量豐富,含鉀、鈉、鈣、鎂、溴、碘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元素,地下滷水埋藏淺,易開發,發展海洋化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地下滷水靜儲量60億立方米,年產原鹽800多萬噸,溴素6萬多噸,分別占到全國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年產純鹼200萬噸,氯鹼25萬噸,氯化鈣50萬噸,石油加工能力400萬噸,已有純鹼、溴化物等11種產品產能全國第一,在發展生態海洋化工、先進制造業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基礎設施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探索形成了“一水五用”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先後被確定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區。區內企業500多家,主要產品300餘種,規模以上企業124家,其中84家企業納稅過百萬,12家企業納稅過千萬,初步形成了以鹽化工、溴化工、精細化工、醫藥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為主,機械製造、輕工、紡織、物流等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集群。擁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生產力促進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等3家國家級和7家省級科研機構,民營科技型企業50家,其中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4家,被國家商務部、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產業基礎

科教創新區:
依託濰坊現有企業、產業優勢和職業教育優勢,採取成建制引進、合作辦學以及建設分校區、實習實訓基地、研發機構等多種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外專業院校和優勢專業,同時引導企業、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間加強交流溝通,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產學研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圍繞加快發展藍色經濟和高端產業,發揮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的支撐作用,依託中國海洋大學和眾多海洋科研院所的科研技術資源優勢,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以重點企業為主體,努力打造在全國富有競爭力的藍色經濟公共研發基地。
計畫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藍色經濟公共研發中心,組建鹽化工、海洋生物醫藥、現代海洋漁業、海洋裝備製造業、海洋能源資源、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海洋工程建築、海洋生態環保、海洋科技信息等十大公共研發服務平台。年內啟動鹽化工、信息服務服務平台建設,為培育和發展藍色經濟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先進制造業產業園:
主要發展裝備製造、機械電子、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項目。已引進濰柴重機、弘潤石化、新和成藥業等151個項目,總投資450億元。

發展思路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按照發展高端產業和新興經濟的要求,不斷強化“藍色、高端、高效、生態”意識和“小區域、大作為、以小搏大”理念,進一步明確了濱海新城“一三三四”的功能定位。“一城”,就是建設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產業發達、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高效生態濱海新城;“三中心”,就是努力打造黃河三角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商務中心、港口物流中心和濱海休閒旅遊中心;“三基地”,就是努力打造環渤海地區具有競爭力的海洋裝備製造業基地、綠色能源基地和藍色高端產業科教創新基地;“四區”,就是努力打造藍色經濟發展的主戰區、新興和高端產業的聚集區、黃河三角洲開發的先行區、濰坊市科學發展的示範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30億元、配套面積150平方公里。力爭三年完成投入1000億元,新城建設拉起框架,新興高端產業形成集群,地區生產總值過500億,財政收入過50億。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發展前景

十一五”期間,國家加快了環渤海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濰坊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北部沿海開發、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工業強市戰略,加快了以濱海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的北部沿海開發步伐。山東省委、省政府已將濰坊北部沿海開發列入全省“十一五”規劃,納入到打造半島製造業基地和魯北開發的總體戰略布局之中,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國務院批覆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發展規劃中,將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為“四點四區一帶”優先開發區域之一。濰坊市委、市政府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加快黃河三角洲、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的主戰場,作為拉動全市科學投入、支撐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三年投入1000億元,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現代化高效生態濱海新城,推動濰坊加快步入濱海發展的新時代。

重點招商項目

企業總部基地項目
該項目位於開發區的核心區―― 中央商務區,占地50畝,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約5億元。多家大型企業有意入駐,市場潛力巨大,可租可售。
濱海水城五星級酒店項目
該項目位於開發區中央商務區東部,白浪河西岸,面向白浪河及渤海萊州灣。濱海濱河景觀優美宜人,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距濰坊港2公里,距榮烏高速 15公里,距濰坊市區40公里,交通便捷發達,適宜建設休閒、度假、娛樂相結合的星級酒店。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濰坊市唯一一家海景式星級酒店,市場潛力巨大。
中央商務區金融中心項目
該項目計畫總投資5億元,建設金融中心20萬平方米。已有投資、金融、信息、諮詢、培訓等多個產業項目急需入駐,市場前景廣闊。
科教創新區高職院校、科研院所項目
該區主要安置高職院校、科研院所、研發中心。開發區負責園區“七通一平”、綠化美化、水系等基礎設施建設。已有14家職業院校入園建設。
海港物流園起步區項目
該項目區位於開發區森達美港以南區域,腹地廣闊,物流量大,疏港公路和鐵路直達區內,適宜發展大型臨港物流,主要承接現代物流項目入駐。
濱海休閒旅遊度假區起步區項目
該項目位於開發區白浪河入海口以東,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5億元。主要開發建設海濱浴場、度假村、高爾夫練習場、漁人碼頭、拓展基地、風味餐廳等。項目建成後,年可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投資回收期5年。
遊艇、帆船俱樂部項目
該項目位於開發區休閒旅遊度假區內。計畫建設集辦公、食宿、娛樂為一體的臨海綜合樓、浮舟碼頭和維修車間等設施,提供遊艇和帆船的銷售租賃、會員培訓等服務。項目計畫總投資1 億元,投資回收期5年。
濰坊城區至濱海輕軌項目
濰坊城區至濱海輕軌全長約50公里,計畫總投資30億元,前期工作已啟動,已成立濰坊北海輕軌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億人民幣,項目已開工建設。
疏港鐵路項目
該鐵路是從開發區大家窪火車站直達濰坊森達美港的貨運專線,為濰坊市重點建設項目,正線長16公里,計畫總投資5億元,投資回收期8年,合資、合作、獨資均可。
風電設備製造項目
該項目計畫總投資5億元,建設年產200台以上風力發電機生產線以及葉片和塔筒等配套設備生產線。項目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1.6億元。
節能環保設備製造項目
該項目計畫總投資6億元,生產製造先進的節能、攔污、渣水分離等設備。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2.5億元。
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開發區沿海灘涂廣闊,土地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能資源充足,擬投資30億元建設 100兆瓦以上太陽能發電項目。項目投產後,年可實現利潤4億元。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市濰坊市政和街未來大廈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