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畫(2021—202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頒布時間
  • 發布單位
全文,

全文

4.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發熱門診(哨點診室)建設,完善工作流程,強化基層機構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基礎作用。2022年年底前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規定的建設標準和服務能力標準。(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工業園區、示範區管委會)
5.完善平戰兩用公共設施。借鑑方艙醫院和人防工程改造經驗,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展覽館(會展中心)等公共設施,充分考慮應急需求,預留相關接口和改造空間,使其具備能快速轉化為救治和隔離場所的基本條件。2022年年底前市級至少有2處,每個縣至少有1處公共建築可在應急狀態時轉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或後備救濟救災場所。(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
(三)實施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1.積極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消化、心血管、癌症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創建,鞏固提升濮陽縣人民醫院、清豐縣中醫醫院、南樂縣人民醫院、范縣人民醫院和台前縣人民醫院等5個縣域醫療中心綜合服務能力,把區域醫療中心建成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高水準的科研創新和轉化平台。2022年年底前,至少建成心血管、癌症、消化3個專業中1—2個專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衛生健康委)
2.建設市醫學中心(十大專科)。依託市人民醫院、油田總醫院、婦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神經疾病、心血管、兒童、腫瘤、婦產等10個臨床重點專科,發揮其在疑難危重症診治、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高水平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引領作用。2022年年底前建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3.建設市級“四所醫院”。重點建好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配置,提高專科服務能力,全部達到三級水平。原則上,市中醫醫院床位數量不少於500張,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床位數量分別不少於200張。2022年年底前建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4.建設縣級“三所醫院”。每個縣重點建好1所公立綜合醫院、1所公立中醫醫院、1所公立婦幼保健院,加快提質改造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原則上,中醫醫院床位數量不少於300張,婦幼保健院床位數量不少於100張。2021年年底前進一步鞏固提升5個縣域醫療中心功能;2022年年底前實現縣級“三所醫院”達標建設全覆蓋。(責任單位:各縣人民政府)
(四)實施應急醫療物資儲備能力提升行動
1.充實完善專用應急儲備。統籌整合已有應急儲備資源,健全全市統籌安排、分級儲備、統一調度的公共衛生應急儲備體系,進一步增加儲備品種、擴大儲備規模,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專用藥品和醫療防護物資儲備。完善醫藥儲備信息平台,加強儲備管理。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衛生健康委)
2.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強醫療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建設,按照專業方向和診療需求儲備必要醫療物資,充實醫療防護物資、重點救治藥品及醫療救治設備儲備,確保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隨時調用。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五)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1.加快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積極推進省級區域中醫骨傷、心病、康復中心建設,提升區域內疑難、危重、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能力,建成一批在全國、全省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中醫重點專科診療中心。2022年年底前建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2.提升中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推進中醫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實施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藥科室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3.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堅持中西醫並重,推行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針對密切接觸者、兒童及有慢性基礎病的重點人群提出不同的預防方案。建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西醫會診制度、聯合查房制度,將中醫納入多學科診療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挖掘整理經典中醫藥預防、救治、康復藥方,收集篩選民間中藥單驗方和技術,推進中醫藥技術儲備和研發生產,推動臨床創新成果產出。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財政局)
(六)實施信息化支撐能力提升行動
1.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礎。依託市級政務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市統一規範、功能齊全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完善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相關專業資料庫,接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數據向上集中、套用向下延伸。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
2.深化醫療健康大數據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套用。充分運用5G、AI、區塊鏈等技術,依託濮陽市大數據中心,實現醫療健康信息集成、共享和分析套用,發揮健康大數據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重點人群管理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基於“i濮陽—舒心就醫小程式”“豫事辦”“濮陽健康微信公眾號”“健康濮陽入口網站”等便民服務平台,推進智慧醫療、政務服務隨身辦、掌上辦,推動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醫療保障局)
(七)實施科研能力及人才隊伍提升行動
1.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公共衛生科研攻關能力建設,增強公共衛生領域科技力量和儲備能力。持續提升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推廣和轉化。完善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體系。2022年年底前完成。(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衛生健康委)
2.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啟動濮陽市中醫成人本科學歷教育項目,依託河南中醫藥大學和市中醫醫院、濮陽醫專開展中醫成人本科學歷教育,培養中醫藥、醫養結合、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落實畢業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內、省內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採取多種培養方式,2022年年底前為基層培養100名醫療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財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細化項目方案,壓實工作責任,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相關工作任務完成。
(二)強化投入保障。各縣(區)政府要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本級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及醫院自籌資金,保障項目建設資金投入。
(三)加強督促指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跟蹤問效,全面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注重總結典型做法,推廣先進經驗,對工作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員要進行約談或通報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