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鄉

濟陽鄉

濟陽鄉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位於大田縣東南部,北緯25°32′、東經117°57′,東臨德化縣美湖鄉,南接永春縣下洋鎮,北連德化縣春美鄉,西臨吳山鄉。面積63.93平方公里。1992年末,總戶數1963戶、人口96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5人;全系漢族,方言為閩南話。轄12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67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地在濟陽村,海拔760米,距縣城4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陽鄉
  • 別名:濟頭洋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大田縣
  • 下轄地區:上豐村.濟中村.大儒村等
  • 政府駐地:濟陽村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6117
  • 地理位置:三明市東南部
  • 面積:約63平方公里
  • 人口:9426
  • 方言:閩南語(泉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九龍峰生態茶園.鳳陽堡.濟陽古街.上豐紅豆杉群
  • 車牌代碼:閩G
鄉鎮概況,氣候環境,經濟發展,人文歷史,歷史名人,獲得榮譽,未來規劃,濟陽歷史由來,

鄉鎮概況

濟陽鄉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東南部,地處大田縣永春縣、德化縣三縣交界處,是一個“一步跨兩市、兩步跨三縣”的特殊區域,東與德化美湖鄉相連,南與永春下洋鎮毗鄰,西同大田縣吳山、屏山鄉接壤,北和德化春美鄉交界,土地總面積63.9平方公里。全鄉共轄有12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1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426人。鄉政府駐地在濟陽村。
濟陽鄉共轄12個行政村,分別是:
大墘村、大儒村、硯坑村、高升村、泮林村、國慶村、芳林村、德仁村、上豐村、三紮村、濟陽村、濟中村。

氣候環境

海拔782米,全鄉最高峰九龍沶尖 海拔1222米,位於濟陽鄉大墘村與德化縣交界處。烏山頭 海拔1200.8米,位於濟陽鄉上豐村與永春縣交界處。
距省道“212”線3.8公里。境內地勢屬丘陵山區,山地面積6.7 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0%;耕地面積7200畝,其中水田面積5700畝。各村海拔在540—870米之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左右,無霜期215-310天,年降雨量1063--2200毫米。
上豐村烏山頭草場上豐村烏山頭草場

經濟發展

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實際,提出了“開放開發、以外促內,以工促農、以短促長,基礎先行、項目帶動,農工並進、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緊緊鎖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目標”,大力開發山地和礦產“兩種資源”,認真做好山、田、庭院“三篇文章”,建立高山優質茶、黃花菜、毛竹、禽兔“四個基地”,實施外向拉動和項目帶動“兩大戰略”,揚優勢、創特色、擴總量。鄉里現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百年以上有上百棵,以上豐村現存最多。
森林面積6.7萬畝,木材蓄積量11.51萬立方米。礦產資源有鐵、煤、硫、鉛鋅、瓷土、石灰石、螢石、花崗岩、石墨等。烏山頭有一連片草場,可利用面積409畝。
一是農業結構得到調整和最佳化。實施“51510”工程(即建立5千畝高山烏龍茶基地、1萬畝毛竹林基地、5千畝黃花菜基地、10萬隻禽兔基地),走“兩高一優”的高效農業之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山、田、庭院“三篇文章”逐步做大做強,初步形成了“山上茶果竹,田裡稻菜菌,庭院豬沼花”的農業新格局。全鄉現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還有地瓜、馬鈴薯、木薯(1800畝)等;經濟作物有高山烏龍茶(15000畝)其中、黃花菜(3000畝)、芥菜、生薑、檳榔芋等;水果(2000畝)以柑桔、柿子、板栗、水蜜桃為主;經濟材林以毛竹為主(7000畝)。“阿佳”牌黃花菜是天然無公害綠色保健蔬菜,品質獨特,市場走俏,產品供不應求;高山無公害茶葉發展勢頭迅猛,茶葉製作加工已達到一定水平,現有制茶廠65家。
二是企業運行機制不斷創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開發,經濟發展後勁逐步增強。鐵礦、煤礦、石灰岩、鉛鋅、瓷土、水能等資源,逐步得到開發,選礦廠、電廠、煤礦、鐵礦、水泥廠等企業先後投資興建。全鄉現有煤礦、鐵礦、宏福礦業有限公司、朝陽礦業有限公司、濟陽五建石鳳水泥有限公司、宏大發電有限公司、福余礦產品加工公司等工礦骨幹企業7家,其中鄉辦2家,合資辦1家,獨資辦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2家。
三是社會事業逐步發展。交通瓶頸逐漸打破,在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前提下,路面質量進一步改善,濟陽至永春塗山(縣鄉公路)三級路全面開通,填補了全鄉無水泥路的空白,村道四級路改造已建成通車。飲水條件大大改善,鄉直機關單位和6個村近6000個人口飲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撒點並校全面鋪開,全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完小1所,辦學點6個;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濟陽中學連續數年中考成績名列鄉鎮中學前茅。醫療保健水平大大提高,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9個。信息交流十分便捷,有衛星地面接收站6個,程控電話1200多門,電信.移動、聯通信號履蓋全鄉。鄉政府所在地還有文化站、圖書室、廣播電視站,集貿市場正在規劃建設中。

人文歷史

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塗元高從福建的德化赤水遷居大田縣上豐。(見大田上豐《塗氏族譜》)據《相卿塗氏族譜》載,德化縣蓋德鄉氏先祖塗建昌於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德化《塗氏族譜》載:塗成九(智卿)生子五:長伯權、次伯時、三伯陶、四伯和、五伯昭[即溍生、自昭]。其中,一子從科孝使江陵尹,為泉州塗氏始祖。後裔遷德化塗坊,再遷小銘。有一支遷大田縣實豐濟鄉(今大田濟陽),一支遷上坑、尤溪等地。
譜牒與文物
大田上豐《塗氏族譜
大田上豐《塗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該譜載,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塗元高從福建的德化赤水遷居大田縣上豐。
大田濟陽風陽堡
大田濟陽風陽堡始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濟陽塗氏後裔塗承康、塗超文為首組織全村涂姓共同興建。
上豐昭靈宮
昭靈宮始建於清康熙乙亥年(1695年)民國十年1921擴建副殿“文革”中被毀,1980年全族集資重塑保生大帝寶像及左右元帥朝天聖侯金身。1984年馬來西亞四二公華裔塗玉埃等十人申請,經政府批准,全族集資捐獻木材財物復建昭靈宮祖殿,並修剪做庭斗門路。同年復建尾坂宮奉人主尊王及諸神。1989年重塑昭靈宮全殿諸侯寶像。整體建築莊重堂皇,高大賞亮。2004年族人募集資金,在左側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戲台一座,耗資12萬元。每年農曆3月15日是保生大帝晨誕祭祈日。濟陽、濟中二村西南水口有紫雲橋亭,為塗綿十第十四世塗軫九在開基舊宇堂時建造,於明憲宗成化年間
(1468年)竣工,距今540多年。橋長37米,寬4米,高7米,拱寬6米。上部為木瓦結構橋亭,式樣優美,橋內石龜抵入,逆水而上。1995年,族人又集資於紫雲橋內側另建一水泥橋,構成雙橋映波,一線銀流穿兩洞的勝景。現為政府文物保護單位。
濟陽的山村涼亭
大田縣濟陽鄉處處是高山,層巒疊嶂。解放前,由於地廣人稀,交通設施極為落後,民眾出行都是肩擔步行,翻山越嶺,非常艱苦。
在蜿蜒崎嶇的山道上奔波,總該有個暫時休息的地方,因此,有不少熱心人在各個高山上、嶺岬處建造了一座座涼亭,供過客歇腳乘涼,躲風避雨。所以,濟陽各村,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路路有涼亭,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涼亭建築的形式雖然多樣,風格各殊,有四角亭、六角亭、八卦亭等,但涼亭建築多數很簡單,能夠避風遮雨即可。三方土牆,土木結構,八至十餘平方米小廳,廳頭有一茶几式的長案,或安放一張方桌,供行人安放行李;左右兩邊有石砌或木製的連牆長椅,供人就坐休息。有的涼亭鄰泉而建,在亭邊泉眼處置一水瓢,過客休息時,便可就地取用泉水;有的涼亭還有熱心腸的民眾放置茶水,人們走進涼亭,清風徐徐吹拂,呷一口清茶,欣賞一番涼亭周圍的優美風景,疲勞頓減,精神煥發。因此,涼亭歷來為山區人們所喜愛。亭有涼亭、路亭、橋亭、街亭的區別。涼亭一般建在高山嶺頂上和每隔五里或十里的大路旁,背靠青山,風景秀麗;路亭大部分建在大路中間,兩邊各置一牆,設一排座椅,路通中間迎兩頭;橋亭顧名思義,就是建在橋上的亭子,別有一番情趣,橋下流水潺潺,極目遠眺前後村莊山田,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街亭便是選建於古代一些商貿流通比較發達的山村、集鎮,供交易、趕圩的民眾休息。鄉村中常有地界糾紛,在山界上建造涼亭更有其重大意義。”濟陽鄉的高升村與德化縣的陽山村交界處建有一座“界嶺亭”,對聯寫明:“界分湘邵,嶺列東西。”頗具文采。
在山路、田野、橋中修建的涼亭大部分在亭的廳頭、灰壁上都有當地文人、名人題詞作畫的故事和楹聯,人們坐在亭中休息時,看一看這些含有深意的故事傳說,更是平添了許多情趣。亭中的楹聯,聯文奇特,書藝精湛,用典自然。撰聯者充分發揮想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浪漫色彩,有的成為佳文妙賦:  濟陽鄉的儒美橋亭: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山好好,水好好,開口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几杯各西東。如今,政府下大力氣進行交通設施建設鄉道、村道四通八達,不少涼亭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也有不少涼亭還繼續發揮作用。濟陽村的紫雲橋亭是濟陽中學學子讀書的好地方,山上古樹成蔭,亭下流水潺潺,伴著朗朗讀書聲,構成一幅絢麗的天然美景。
儒美橋
又叫儒洲拱橋,在大田縣濟陽鄉大儒溪上。這座拱橋建於清德宗光緒7年桂月(1881年),竣工於光緒9年,橋長4 0多米,寬5米多,高1 3米,跨徑2 5米。橋基石是用千斤石條疊壘,拱橋全部用石塊漿砌。橋面建有突檐翹脊的橋亭,橋兩頭各聳立一塊高大石碑,雕刻著蛟龍圖案和碑文,極為壯觀別致。 這座橋不但美觀,而且非常堅固,在公路通往大儒還沒有建公路橋時,車輛都由此橋通過。儒美橋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屬三明第二長拱橋。

歷史名人

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督率義勇殺93賊,塗洪三被朝廷授“欽賜襲職指揮”匾額,後族譜注稱,明師礽曰:金雞岐前一穴“將軍旗”形,負巽揖乾者,此也。這可視為塗洪三成為一個將軍。民國時期塗友情任福建省保全第四旅的少將旅長。1929年,朱德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從永安經大田進入德化屏山鄉, 塗友情派塗雲漢與朱德取得聯繫,派專人為紅軍當嚮導,把他們帶到了永春縣福鼎鄉…塗友情還先後接濟了不少閩西南中共地下黨人,確保了他們的安全。這也是一個將軍。解放後塗飛龍為大校、正師級醫官,但離將軍尚有一步之遙。另明代塗文奎授千總職銜參將副總。
塗洪三傳說
明·正統十四年已巳(1449年),明英宗封敕寺中雜工的塗洪三為“忠勇護國將軍慧澤大師”。傳說,明英宗年間,閩中一帶流竄著93個專門搶劫官府庫銀的“賊人”,是朝廷通緝的要犯。正統十四年已巳(1449年),“93賊”準備到泉州搶劫,來到大白岩寺抽籤,祈求黃公祖師保佑,但黃公祖師一直不準。“93賊”十分惱火,為此就“請黃公吃屎”,僅其中一人無屎可拉。寺中有位打雜的塗洪三,大田縣濟陽鄉人,練過武,會使一桿大耙。黃公祖師託夢給他,稱某月某日“93賊”將經過美湖小牛,要他準時去滅賊,交代他在看到天降黃雲時,就喊三聲“殺”。塗洪三果諾其言。賊人紛紛跑到小牛的田地里,塗洪三在田中與之博殺,賊人被除掉92個。最後1個賊人因為跛腳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後,專門負責清除這些賊人的腳印,因為來得遲而僥倖逃脫,後來變成瘋子。閩南這一帶從此安定下來。地方官上奏朝廷,明英宗特賜匾封敕。
大田縣濟陽鄉飛地
福建省大田縣: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有兩個自然村都是位於永春縣下洋鎮的飛地。北山坂自然村和蘇村自然村在1987年時分屬永春縣下洋鎮新坂村塗山村,之後在1992年或以前改屬大田縣濟陽鄉。
飛地飛地

獲得榮譽

濟陽鄉被授予“蘇區村”的濟陽、濟中兩村的鄉民,日前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組織專家組評審,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此次被認定的濟陽村包括濟陽村、濟中村和大儒村三個村,村里集中了古街、古橋樑、廟堂、宮觀、土堡及其他防禦性建築、特色民居群等特有的鄉土厝屋,其歷史面貌清晰可辯,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古商業文化內涵。濟陽與塗山統稱“漈頭洋”是三明、泉州兩市三縣(大田、永春和德化)交匯地。是沿海平原與山區的接合點,海拔700米以上,可以說是泉州和永春發展多種經濟的“靠背椅”椅背,其平均壽命高於.
濟陽鄉獲得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12月17日,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獲得傳統村落.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
2015年10月濟中村.上豐村.大儒村獲得福建省第一批傳統村落
2017年12月靈動濟陽獲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靈動濟陽美景圖

未來規劃

2017年10月26日,“靈動濟陽·馬力小鎮”項目在濟陽鄉舉辦開工儀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芳、縣政協副主席陳慶建出席開工儀式。該項目總投資約為1億美元,占地約1725畝,項目擬在8年內分3期建成。
濟陽鄉
濟陽鄉
該項目特色內涵在於“多產聯動”,即不是單一的產業發展,而是帶動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增加大量就業崗位,推進精準脫貧,具有全局性、典範性、協調性的發展特點。
充分依託濟陽鄉所在地的自然景觀、農林牧和歷史人文等優勢條件,創造性地整合、最佳化項目區內的各種資源,以馬文化為核心驅動,帶動傳統文化、休閒養生、老年療養、綠色食品、外貿經濟等產業的共同發展。
該項目通過名馬養殖銷售、高山騎行運動、馬術培訓表演和天然綠色食品出口等子項目的建設,將使濟陽成為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的“南方駿馬之鄉”和“澳門糧倉”,填補我省馬文化產業和我縣綠色食品出口產業的空白。

濟陽歷史由來

濟陽,因開基者從河北省鳳陽縣遷來,境內又有濟溪,各取一字而得名。明清時期為德化縣的濟陽社,民國時期屬濟屏鄉。1950年劃歸大田縣管轄,屬第六區,1956年改屬均溪區,1958年屬屏山公社,1961年成立泮林公社,社址設於泮林村,1962年遷往濟陽村,1970年又劃歸屏山公社,1971年再次成立泮林公社,1981年更名為濟陽公社,1984年改為鄉建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