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峪薹草

澇峪薹草

澇峪薹草(學名:Carex giraldiana Kukenth.)是莎草科薹草屬植物。根狀莖木質,匍匐。稈高16-30厘米,扁三棱形,平滑,基部具淡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老葉鞘。葉短於或等長於稈。小穗3-5個,彼此遠離,頂生1個雄性,棒狀圓柱形。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狀;花柱基部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3-5月。

分布於中國的陝西省。生長於海拔1200米的山谷路旁。

澇峪薹草具有較強的耐陰力,適於作觀賞性地被植物,既可作為城市立交橋下、建築物背陰面、林下綠化的地被植物,也可作為全光條件及護坡綠化的地被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選地整地,選苗栽植,田間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木質,匍匐。稈高16-30厘米,扁三棱形,平滑,基部具淡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老葉鞘。葉短於或等長於稈,寬2-5毫米,邊緣粗糙,反卷,淡綠色,稍堅硬。
苞片短葉狀,具鞘。小穗3-5個,彼此遠離,頂生1個雄性,棒狀圓柱形,長1厘米;側生小穗雌性,頂端常具雄花,卵形,具3-5朵花,長6-8毫米;小穗柄三棱形,上具疏齒,上部兩個的柄短,包藏於包鞘內,下部兩個的柄稍長,伸出鞘外。雌花鱗片長圓形,頂端近截形,淡黃白色,背面中間3條脈綠色,延伸成粗糙的短尖。果囊與鱗片近等長,斜展,倒卵形,長5-6毫米,近革質,黃綠色,被疏短硬毛,具多條脈基部漸狹成柄,稍斜,先端急縮成喙,喙圓柱形,喙口具2淺齒。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下部棱面凹陷,基部具短柄狀;花柱基部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3-5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的陝西省。生長於海拔1200米的山谷路旁。
澇峪薹草澇峪薹草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育苗地應選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為宜。因其具有較強的耐陰性,露地及林下均可作為育苗地。整地時先施足底肥,每畝施用農家肥3000千克、復混肥20千克,深翻土地25厘米,打碎土塊,清理育苗地的樹根、殘枝、雜草,整地達到深、平、細的要求。

選苗栽植

種苗處理:種苗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栽植前,為了減少蒸騰作用,提高成活率,需用剪刀把種苗部分葉子剪掉,保留12-15厘米即可。因為是採用分株法繁殖,需把種苗進行適當分株,為保證根系完整,不宜進行強迫分株。
栽植方法:為了保證嶗峪苔草的生根溫度,本地區宜在6月初至10月底進行分株栽植。栽植時,按照每穴3~4芽,株行距25厘米×25厘米,品字形栽植。栽植深度以覆土後全部覆蓋根係為宜,栽後用腳踩一下苗子兩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並及時澆一次透水。

田間管理

一般情況下,栽植後澆一次透水,澆水後7-10天澆第二水,以後的澆水次數根據栽植時間、天氣情況及土壤墒情進行。土壤上凍前澆一次封凍水,春季及時澆返青水。施肥時以氮肥為主,第一次施肥時間需根據栽植時間進行,不得過早施肥,以根系發育完整時先少量施肥,每畝10-15千克為宜,9月份後不用再施肥,翌年生長季隨澆水每畝每次可施尿素20-25千克,需施肥3-4次。除雜草一般情況下採用人工拔草。

病蟲防治

經過幾年的栽植,嶗峪苔草病蟲害較少。若遇到地下害蟲蠐螬危害時,可用2.5%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500-1000毫升兌水稀釋後灌根防治。鏽病嚴重時可用42%戊唑醇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澇峪薹草具有較強的耐陰力,適於作觀賞性地被植物,既可作為城市立交橋下、建築物背陰面、林下綠化的地被植物,也可作為全光條件及護坡綠化的地被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