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鹽灶營老爺

澄海鹽灶營老爺

營老爺”是一種祭祀活動,營神的營,是潮汕方言詞,在這個短語裡,它保留著迴繞(《漢書顏注》)和畛域(《文選薛注》)的古義。上神的祭杞而稱作“營大老爺”,是因為祭祀過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儀式。澄海鹽鴻鎮的鹽灶瑩老爺極具代表性。

澄海鹽灶營老爺,來由,

澄海鹽灶營老爺

澄海縣鹽鴻鎮的鹽灶,是一個擁有1萬6千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依山瀕海,村民過著“耕三漁七”的生活。村中有拖神偶的奇特民俗,為潮汕所罕見。.
每年農曆正月廿一、廿二兩天為游神節日,要抬神偶遊行,村中青壯年便需準備拖神。當年輪值抬神遊行的壯漢則要護神,每人都要齋戒沐浴淨身,穿一件新縫製的短褲,袒胸赤膊,周身塗上豆油。又用繩子把神偶捆縛在神轎里,抬神在村里遊行時,要拖神的人便緊緊跟著,待游至指定的一片曠場上,眾人吆喝一聲,便猛衝猛拼,想把神拖下來;護神的壯漢因赤身塗上豆油,滑溜溜地,很不容易揪住。要拖神的人也各不相讓,各顯身手,你爭我奪,你搶我扯,抱腰拽腿,扭成一團。圍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有的還騎上牆頭,登上屋頂,喝彩助威。最終仍然把神偶拖下來,弄得須脫臉破,腳斷手摺,再推下池裡浸泡,至此方盡興而歸。拖神過後,再擇個吉日把神偶撈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廟,供人朝拜,享受香火。年年如是,這一民俗沿襲至今猶存。

來由


鹽灶拖神偶是有其來由的。相傳清乾隆年間,村中有一漁民在淺海上挨緝(注),撈得一尊神像,形象十分森嚴威武,心裡駭怕,隨手甩掉後又再被撈上來,他只得對著神像禱告:“若能幫我撈得滿滿一簍魚蝦,就帶你回去。”當天果然緝獲甚豐,便把它安置在村中神廟供人朝拜,香火甚盛。

鹽灶有舊習俗,每年游神抬扛神像要拈鬮,中鬮的要安排筵席宴請鄉人,窮人家甚為所苦。那年,這漁民恰好中鬮,游神日子將到,尋思無計,心如火燎,就埋怨起這尊神沒保佑反而害他,越想越氣,夜間索性偷愉帶了繩子跑進神廟,把神像捆縛拖至海灘把它踩在泥沙里,夤夜拾行裝,過洋避難去了。

事也湊巧,這一年鹽灶五穀豐登,漁汛大旺,那漁民也在南洋發了財。翌年將臨游神日子,匆忙回家,向鄉親道明真相,便把神像挖撈上來,粉飾金身,供上神殿。大家都認為:“老爺公一定喜歡拖,越拖越興旺。”從此約定成俗。有俗諺云:“鹽灶神欠拖。”喻人不打罵便不成器之意。
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一晚11點和農曆正月廿二下午3點各進行一次,每次要進行三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