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開發區

潛江開發區

潛江開發區是原澤口經濟開發區,隸屬湖北省潛江市,始建於1991年,199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更名為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 25.5平方公里,下轄8村2居,常駐人口3.6萬人,實際規劃面積17km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潛江開發區
  • 別名:澤口經濟開發區
  • 行政區類別:湖北省
  • 所屬地區:湖北省潛江市
  • 地理位置:湖北省潛江市
  • 面積:17km2
  • 人口:3.6萬
簡介,地理位置,產業優勢,基礎設施,地區優勢,領導分工,歷史沿革,

簡介

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原名澤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1年,199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准更名為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17家重點省級開發區之一。
潛江

地理位置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潛江開發區地處長江、漢水三角交匯地帶,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是潛江城區三大組團之一,北倚漢水達三江,南靠"瀘蓉"通九衢,公路運輸有滬蓉高速、隨岳高速、318國道縱橫連線;鐵路運輸有滬蓉高速鐵路和貨運鐵路專線;港口運輸,目前澤口港枯水期吞吐量達300噸、漲水期達500噸,計畫於2015年經江河疏浚後可達5000噸;航空運輸,武漢天河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車程都在一個半小時以內。是江漢平原的水陸交通樞紐。

產業優勢

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25.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2.6萬人。開發區立足開放開發、突出招商引資,充分發揮獨特的政策、環境、資源等優勢,推動了化工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的丙烯等產品、鹽滷化工的燒鹼、鹽酸、氯氣、氫氣等產品、煤化工的合成氨、甲醚、二甲醚等產品、硫化工的硫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產品為產業支撐的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產業鏈。引進培植了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產企業永安藥業、全國500強企業晉煤集團控股的金華潤化肥有限公司、兵器集團下屬企業可賽化工、亞洲最大的漂粉精基地江漢鹽化總廠。開發區化工產業集群已被確定為湖北省52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之一、武漢城市圈化工產業承接基地。截止2010年底,開發區已有民營企業159家。規模以上企業23家,出廠產品行銷全國,並出口美、歐、韓、日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面對嚴峻的發展形勢,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工商稅收突破了億元大關,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5.33億元,同比增長45.56%;工業增加值17.84億元,同比增長44.3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6億元,同比增長48.75%;完成工商稅收10066萬元,同比增長25.8%;農民人均純收入7050元,同比增長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34億元。

基礎設施

——配套良好的基礎設施。開發區已投入近10億元完成了全區水、電、路、通訊網路的建設,交通四通八達,道路承載能力60噸以上,擁有300噸級漢江專用碼頭,有20萬噸/日自來水廠。有11萬伏和3.5萬伏專用變電站各1座。郵政電信、移動通訊、寬頻網暢通無阻。已投資近2000萬元完成了2000畝的化工工業園區的前期工程,實現了"五通一平"。中國小、醫院等服務設施齊備,污水處理廠正在籌建之中。
——精幹高效的服務機制。為適應開發區發展需要,開發區設立了"一辦(管委會辦公室)、三局(經濟發展局、社會發展局、農村工作局)"的管理體制和建設、工商、土管、財政、國稅、地稅、交通、公安、勞動等各職能分局,為便利客商投資提供了保障。開發區奉行"寧可開發區為難千次,不讓客商為難一次"的宗旨,並在企業與農民、企業與部門之間設立了"兩個隔離帶",並由公安、紀檢、組織等部門聯合對外企實行重點保護。凡進區企業均能享受開發區各項相應的優惠政策,並得到服務專班優質高效的全程服務,可由專班代辦企業申請、註冊等過程中的一切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進企業辦事均須通過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審批,否則企業有權不予接待。
——極具潛力的投資前景。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到目前五大園區共同發展,已具備了加速發展的條件。全社會累積固定資產投入329700萬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91000萬元,累計工業總產值1346000萬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產值286000萬元,累計國內生產總值847400萬元,累計工業增加值269300萬元,累計出口創匯58491萬元,累計上繳稅收68460萬元。
——開發區人將憑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經過10多年發展積蓄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金優勢、熟練技工優勢及良好的化工產業的知名度,精心打造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旗艦,把澤口開發區建設成為化工特色鮮明,產品不斷拓展,產業良性互動,園區環境優美,功能日臻完善,可持續發展動力強勁的開發區。

地區優勢

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地處長江、漢水三角交匯地帶,位於江漢平原腹地,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公路運輸有滬蓉高速、隨岳高速、318國道縱橫連線;鐵路運輸有滬蓉高速鐵路和貨運鐵路專線;港口運輸,目前澤口港枯水期吞吐量達300噸、漲水期達500噸,計畫於2015年經江河疏浚後可達5000噸;航空運輸,武漢天河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車程都在一個半小時以內。水、陸、空立體運輸體系的形成,使潛江經濟開發區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交通樞紐。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良好,已投入近15億元完成了全區水、電、路、通訊網路的建設,道路承載能力60噸以上,有20萬噸/日自來水廠,有11萬伏變電站3座和3.5萬伏專用變電站各1座。郵政電信、移動通訊、寬頻網暢通無阻。中國小、醫院等服務設施齊備,3萬噸化工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熱電聯供系統正在進行工程設計。
潛江境內,已探明的岩鹽儲量為8000億噸;滷水227億立方米,滷水中富含鉀、碘、溴等18種稀有元素,其礦化度均已達國家開採標準。中石油、中石化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均向開發區供氣,中石化天然氣戰略儲備庫緊鄰開發區,可為開發區提供優質的天然氣資源。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穿境而過,豐富優質的漢江水資源能滿足各類工業用水的需求。區內化工企業較多,相關專業人才濟濟,為開發區的發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時培養了一大批操作熟練工人。
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已由北京石油和化學規劃院編制完成,通過了規劃環評。依據規劃,開發區將以煤化工和鹽化工為基礎,延伸發展矽化工;以液化氣和油田輕烴為原料,生產烯烴產品並延伸發展石油化工產業;以產業為基礎進行精深加工,發展各種精細化工產業;適時啟動發展光氣化工產業,努力把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中國中部最具吸引力的化工園區,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園,全國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2011年是潛江經濟開發區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性一年,開發區將圍繞市委、市政府“一區兩帶三極”發展戰略和“大園區”建設精神,按照開發區總體規劃和功能定位,通過“東擴西並”的方式,推動發展空間拓展。將憑藉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近20年來積蓄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金優勢、熟練技工優勢及良好的化工產業的知名度,精心打造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旗艦,把湖北潛江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中國中部最具吸引力的化工園區,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園,全國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領導分工

黎喜斌: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主持開發區全面工作,聯繫金澳科技、金華潤化肥、富來地複合肥,駐漢南社區。
辦電:6203669
彭烈耷: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協助管委會主任抓好開發區全面工作。負責開發區日常工作,側重項目建設、城建及財經工作。聯繫永安藥業、徑河化工,駐孫拐村。
魏孝容: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牽頭辦公室、社會發展局工作,分管黨群、人大、政協、政法、武裝、信訪等工作,負責人大聯絡處、政協聯絡組、紀檢、計畫生育等工作。聯繫金澳科技、徑河化工、第一看守所、武警中隊、事故調處中心、澤口國小,駐沙嶺村。
李義邦: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牽頭經發局工作,側重大園區建設,負責財經、財貿、審計、屠宰等工作。聯繫國稅、地稅、工商、財政、方圓鈦白、遠達化工園,駐周潭村。
辦電:6203390
張義銀:工委委員、安監局局長。主持社會發展局日常工作,負責民政、教育、衛生、社區、開發區勞動服務公司工作,聯繫成城飼料、聚氨脂、澤口中學,駐澤口社區。
黃衛東:工委委員、黨政辦公室主任。主持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組織、人事、老齡老乾、機關管理、信訪工作。聯繫巨源油業、信用社,駐信心村。
彭紹軍:工委委員、經濟發展局局長。主持經發局日常工作,分管工業經濟、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工作,負責經濟運行、質量、計畫、統計、物價、開發區開發公司籌建工作,聯繫仙橋化學、可賽化工、海濱化工、喜人化工,駐謝灣村。
鄭 瓊:工委委員、社會發展局局長。主持安監局日常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聯繫源鑫紡織、中潤精細化工、利普斯門業,駐彭魯村。
張年龍:工委委員、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武裝部長。負責武裝、交通、電力、電信、郵政等工作。聯繫晶鵬紡織、鑫鵬內飾,駐曹灘村。
肖羅新:工委委員、安監局副局長。負責農村政策、農業農村及清潔家園工作。聯繫綠海寶、邱氏塗料,協駐彭魯村。
陳純龍:工委委員、社會發展局副局長。負責城建、國土、規劃、環保、自來水、村莊建設工作。聯繫龍登科貿、宏澤環保、鴻貴電器、義龍化工、城西國小,駐襄南社區。
趙國金:工委委員、澤口水陸派出所所長。負責政法工作,協助分管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聯繫金澳科技、金華潤化肥、永安藥業。
徐大為: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大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三產業發展。聯繫鑫成實業、華新水泥、家衛門業、精盛模具、污水處理廠,協駐孫拐村。
吳承章: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負責項目建設工作。聯繫金華潤化肥、華盛冶材、水泥廠、相和化工,協駐漢南社區。
葉 芳: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工會、統戰、宣傳、廣播電視、文體、文秘、檔案、保密、共青團、婦聯工作,聯繫誠實化工、方正裝卸,協駐謝灣村。
康 莊:黨政辦公室科技副主任。負責科技和行政服務中心、經濟環境整治工作,協助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工作。

歷史沿革

潛江縣古為雲夢澤一角,歷經江水複合沖積和湖水緩慢沉積而逐漸形成。
潛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屬荊州域。
公元前5世紀前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本縣南部的崗後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現了章華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屬於諸侯國中的楚國。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軍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東下竟陵,並分別設郡建縣,這裡成為秦南郢竟陵縣轄地。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其後在章華台設定了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
三國時,潛江之地轄於吳國,隸屬郡縣與漢無異。
晉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
公元550年前後,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分江陵而置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東北境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縣,竟陵郡治於齊時也由長壽(今鐘祥)遷至竟陵;梁末省竟陵縣入霄城縣,竟陵郡治、縣治始移霄城(今天門境),潛江東北境遂屬霄城縣;北周復改霄城縣為竟陵縣,改竟陵郡為石城郡,潛江東北境屬石城郡之竟陵縣。
隋朝時,潛江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復州竟陵縣。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戶輸納不便,置征科巡院於白 伏”(《太平寰宇記》,白 伏在今縣西北),隸屬於荊南節度使管轄。五代改白 伏為安遠鎮,為南平國(荊南國)屬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為縣。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在今下蚌湖附近),隸屬於荊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後又改為中興路,均領有潛江,上隸於河南江北行中書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縣治遷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所以明初潛江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陸州為承天府,潛江改屬之。
1646年(清順治三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次年,改府為道,以道為省縣之間的行政機構,潛江屬鄂北道(後改稱襄陽道)。1925年廢除道制,遂直轄於省。1932年,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潛江屬第七區(1934年曾屬第六區,後還屬)。1936年,第七區改稱第四區,仍領有潛江(直到1947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於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盤踞潛江部分地區,設有傀儡政權。潛江縣政府被迫輾轉於拖船埠、楊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離潛江,設辦事處於公安縣境,日軍投降後還治。
本縣屬水網湖區,民國時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壓迫之外,還苦於水患。由於距中心城市較遠,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有利於革命力量的集聚和迴旋,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成為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蘇區,是湘鄂西省(原稱“聯縣政府”)的潛江、荊南(後改稱荊門)、天潛縣蘇維埃政府(革命委員會)轄地。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曾駐於拖船埠、潛江城等處,荊南縣蘇維埃政府駐脈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為抗日根據地,是鄂豫邊區襄南、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縣為解放區,是江漢區襄南、鄂中兩行政專員公署的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轄地。江荊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熊口,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1949年7月撤銷邊區縣,恢復原縣名、縣域,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撤銷。潛江縣人民政府設於熊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8月,潛江縣人民政府移駐城關(今園林辦事處)。
1988年5月撤縣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