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勇

潘立勇

男,1956年5月1日出生,慈谿滸山人。浙江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南京大學文藝學碩士、復旦大學美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化哲學的研究,近年來涉及旅遊與休閒文化的研究。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理事、全國青年美學研究會理事,兼任浙江大學亞太休閒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培訓部主任、浙江大學人文旅遊研究中心主,現今中國美學研究領軍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立勇
  • 出生地:慈谿滸山
  • 出生日期:1956年5月1日
  • 畢業院校:浙江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南京大學文藝學碩士、復旦大學美學博士
  • 主要成就:出版專著五部、譯著一部、主編七部,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
  • 代表作品:中華人文精神之元典內涵試探,“氣”在朱熹美學中的意義
  • 研究領域:美學
研究領域,主要論文,訪學經歷,

研究領域

1、朱子理學美學、陽明心學美學、宋明理學美學 2、中國審美哲學 3、美學原理、審美文化 4、人文旅遊、休閒文化、旅遊與休閒美學 5、公關藝術與交往心理
潘立勇潘立勇

主要論文

(2000年以後)
出版專著五部、譯著一部、主編七部,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
1、現代意義宋明理學的認格美育思想及其現代意義,文藝研究2000/1,PP:63-72
2、中華人文精神之元典內涵試探,孔子研究2000/1,PP:36-45
3、朱熹“優遊林泉”的書院美育思想,東方2001/1,PP:34-37
4、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與化育之道,載《儒學於1世紀中國》,學林出版社2001年1月版,PP:129-140
5、“氣”在朱熹美學中的意義,中國哲學史2001/1,PP:29-36
6、朱子理學美學與德國古典美學之比較,文藝研究2001/3,PP:56-64
7、朱熹對文道觀的本體論發展及其內在矛盾,學術月刊2001/5,PP:48-56;新華文摘同年第9期“論點摘編”
8、朱熹人格美學的邏輯結構,文史哲2001/2,P43-50;人大複印“美學”2001/5全文轉載
9、朱子人格美育的化育精神,浙江大學學報2001/3,PP:32-38
10、朱子心與理一的人格理想,浙江學刊2001/1,PP:170-174
11、宋明理學美學研究近況,中國美學年鑑(2001),河南出版社2003年1月版,PP:234-241
12、從陽明心學美學本體工夫論看東方美學獨特之可能(英文),[日]天理時報社2003年3月版,PP:213-215
13、陽明心學美學及其研究,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3/5;人大複印“美學”2003/12全文轉載,PP:23-28
14、“知行合一”與陽明的“行動美學”,浙江學刊2004/1,PP:215-217
15、朱子“知者樂水”人格審美境界之闡釋,中國美學2004/1,PP:258-268;人大複印“美學”2004/6全文轉載
16、西學“存在論”與中學“本體論”,江蘇社會科學2004/2,PP:27-32;新華文摘2004年第18期“論點摘編”
17、“人文化成”與中華審美人文精神,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4/3,PP:13-18
18、陽明心學的美學智慧,天津社會科學2004/6,PP:105-110
19、陽明心學美學與現象學意識,文藝研究2004/6,PP:12-18
20、“心上工夫”與王陽明的體驗美學,浙江大學學報2005/1,PP:129-134,人大複印“美學”2005/3全文轉載
21、朱子理學美學的二重性影響及其功過,社會科學輯刊2005/1,PP:131-137
22、“自得”與人生境界的審美超越——王陽明的人生境界論,文史哲2005/1,PP:79-84,新華文摘2005年第11期“論點摘編”
23、朱熹的山水美學思想,載《2003年朱子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華東師大出版社2005年3月版,PP:89-106
24、本心靈覺:良知境界的美學意義,中國哲學史2005/2,PP:122-127
25、本體工夫論與陽明心學美學,載《本體與詮釋》第五輯,上海社科出版社2005年7月版,PP:435-453
26、陽明心學美學的本體工夫論結構,載《美與當代生方式活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0月版,PP:380-388
27、讓人文來提升旅遊發展,浙江日報2005/6/20
28、休閒與審美:自在生命的自由體驗,浙江大學學報2005/6,PP:5-11;人大複印“美學”2006/1、新華文摘2006/7全文轉載
29、陳白沙“自然之樂”的休閒境界,浙江大學學報2006/4  30、審美的休閒旨趣:審美境界的生活化,杭州通訊2006/4,PP:16-17
31、休閒、審美與和諧社會,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6/5,PP:52-56
32、儒家傳統美育思想的當代價值,江蘇社會科學2007/1,PP:31-34

訪學經歷

潘立勇教授曾為英國倫敦大學達勒姆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自1997年以來,已去新加坡國立中文大學、韓國嶺南大學、日本神戶女子學院、英國倫敦大學、英國達勒姆(DURHAN)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訪問講學和學術交流。
1996年7月出席新加坡國立大學“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學術會議;
2001年2月至3月訪問韓國嶺南大學藝術與造型學院;
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受“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資助,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作訪問學者,同時順訪英國達勒姆(DURHAM)大學哲學系、荷蘭萊頓(LEIDEN)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 2002年9月出席日本神戶女子學院“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
2006年7月受“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資助,出席澳洲悉尼新南威爾斯大學“第14屆國際中國哲學年會”;
2007年受“浙江大學湯永謙學科建設發展基金”資助,去哈佛燕京學社作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